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拓展成员的财产性权利方面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导致了成员自益权与共益权之间的进一步分离,且使以程序性权利为主要内容的共益权陷入困境。近期公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不仅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反而会加剧问题的恶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多个层次间的博弈,并且各层次间形成循环往复的嵌套性关系。因此,可基于产权科层的视角,从个体、集体和国家三个层次探讨集体成员权的实现机制。即,拓展个体层的参与渠道和参与方式,并实行多元激励机制。健全集体层的决议机制和统合式监督机制。国家层的制度设计和相关立法应对集体成员的自益权与共益权、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等加以明确区分,并在立法中完善集体决议撤销权的相关规定,为集体成员监督权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杨 《农村经济》2018,(10):72-77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生力量,其对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善农村资金微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却在封闭性、互助性和民主性方面出现了异化。应严格限制地域范围、区分服务对象;合理确定利率和盈余分配;完善治理结构、合理配置表决权,确保各类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现实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当前条件下,结合我国农村浓厚的乡土社会特征,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基本思路是:在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撑下,综合利用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群众融资的民主优势,立足于村,因地制宜,自下而上建立适应我国农村实际的合作金融组织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对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信用互助业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情况、影响信用互助规模的原因,以及社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意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Logistic模型,选取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生产情况、互助金使用成本、信用互助体验等1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影响社员参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意愿展开分析。[结果]反映农户个人特征的变量影响不显著,反映农户家庭生产情况的变量有正向影响,有关互助金使用成本的变量影响各不相同,体现信用互助体验的变量中仅有"知晓度"为正向影响,且较显著。[结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制度供给者的风险厌恶,导致农民金融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利于农村合作金融开展的重要载体,但有待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建立长期、完整的农民信用数据库,成为各种形式农村金融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势和特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势和特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组织新制度主义的观点,逐一分析了政府管制、农信社关注、农户认知、组织间模仿等组织场域作用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NCF)支农绩效的影响机理,并以盐城市试点为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强力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NCF支农绩效的提升,但应警惕其对NCF的过度干涉所造成的消极影响;NCF与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友好程度与NCF的支农绩效正相关;非社员农户对NCF合法身份的怀疑对NCF的支农绩效已无重要影响,而社员对NCF内部治理机制的满意度对其支农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NCF的理事、监事中拥有农村信用社与合作社工作经历的人员比例与NCF支农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以社员制、不对外放贷、封闭性管理等作为运作原则,丰富不同地域及农村偏远地区的金融机构类型。目前,全国各地的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苍溪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调研,深入剖析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互助社社员利益最大化模型为基础,对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的政策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更深入的探讨。主要政策建议为:政府应放松对互助社存款利率的限制,并保证其外部融资渠道畅通;如果向互助社提供扶持性低息贷款,利率不能太低;政府建立专项基金入股互助社的扶持方式应当慎用;政府对互助社的直接扶持应以人员培训为主。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伴随其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主流趋势,也是促进组织内部规范发展的必要措施。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既要借助技术手段形成周密的管理会计体系,也需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集体成员在土地改革时确权的宅基地所有权无偿转移给集体对集体积累的贡献为依据,确定宅基地资格权,阐明此权的财产属性,对其产权市场交易改革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条例》公正立法和保障农民带财产进城。研究方法:历史和规范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当前学界多偏于宅基地资格权的身份属性和无偿取得的特性,而漠视有偿退出和复耕换地票式资格权入市及产权置换。未来,宅基地使用条例应确认:宅基地资格权的身份属性为其物权属性所吸纳;可登记;可转让,转让期满可收回;可继承;转让使用可约定共享、出典和续期。研究结论:剔除了身份和保障功能的宅基地资格权,才能最终真正成为可自由交易、市场化的财产权,建立城乡一体、产权平等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领域产业组织的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买方市场初步形成 ,流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农民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 ,农业结构调整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 ,农民增收困难。这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呼唤和催生了农业新的制度和组织创新。其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蓬勃的生机、充盈的活力和良好的市场绩效成为农业领域产业组织的新生力量 ,并对农业产业组织的变革和演化 ,对农业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背景、发展特点和性质定位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农村金融供需不对称的症结在于小农经济与现代市场之间体制不对称,银行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破解这一难题应从增量改革入手,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弥补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缺失.对于农村自发合作金融的探索,政府特别是金融当局应予以积极回应,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扶持,加强组织引导,促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作为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省之一,在试点工作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初步成效。深入总结四川已有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仍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更广泛地推广村级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模式,有效缓解贫困地区发展资金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改革的全面深化,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试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也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分析,比较当前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综合模式,并将BOT模式引入农业经合组织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及其在土地征收中权益的实现途径分析,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基础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成员资格的认定及内涵的界定,是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基础,而成员权的高含金量决定了成员身份认定的复杂性;(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与特征表现为:土地是维系成员权的根本,成员权的财产边界意识强烈,成员权强调"家庭"单元,社会成员权应优先于经济成员权,成员权以传统伦理为基础。研究结论:(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应遵循自治性、保障性、唯一性和尊重性4个基本原则;(2)成员认定及成员权内涵界定,应综合考虑户籍、承包权、权利义务、土地保障等多种因素;(3)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要平衡;(4)土地征收中成员权的实现要坚持村级留存和直接分配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从土地产权收回、转让和继承,探究集体成员身份与产权相对分离理论及制定面向未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社会保障在城乡一体,集体成员身份保障功能在弱化,让农民工带财产进城需产权和身份分离,新型利益冲突需立法调控。研究结论:新型身份和产权关系应以农为本,逐步分离产权和身份绝对的绑定关系;土地经营权人可成为新社员和有偿使用宅基地;因入公职而离社,个人的由家庭共享,全家离社的承包地收回,宅基地保留与否视住房保障;宅基地资格权可为市民继承和转让,避免为占地新建闲置房;有农技的可优先继承股份和承包地;全家出国的,收回其土地产权;退休或恢复国籍回乡,可有偿使用宅基地。  相似文献   

19.
任何经济组织 ,不论是微观经济组织还是宏观经济组织 ,都是一种或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外在表现形式 ;经济组织的内核是其内在的、规定其本质的制度安排。把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看成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基础性的论点 ,对目前中国农村现实问题的研究 ,却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路 ,一种通过制度变迁实现农民组织化的新思路。这一思路 ,就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 ,将合作社和乡镇企业都看成农民的经济组织 ,对两种微观经济组织的内在制度变迁进行相互比较和参祥 ,进而寻找农民组织化的有效途径。(一 )我们提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同.目前,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根本缺陷在于没有清晰地界定产权关系,因而"搭便车"和机会主义便成为该组织运行的常态.基于其约束条件刚性下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必须从农民的内在需求出发,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逐步明晰其产权关系.在微观层面上,必须大力促进农民选择合理和有效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撑载体,并根据比较优势确立其合作形式以及应该给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应的法律地位以及明晰其权利、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