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各地方财政分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研究发现,税收分权程度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支出分权则呈分化趋势,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逐渐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却逐渐降低。地区间财政分权的这种差异可能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社会保障中的统计口径调整和多部门管理的约束得到克服,本文主要对社会保障以及财产分权等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回归检验,对这些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政府间的社会保障责任进行了合理的界定,并提出了一些权衡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等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展开引入以FDI为主的竞争。文章主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经济增长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2003~2017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即一定程度的财政分权能够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但当财政分权程度过大时,则会抑制经济增长质量,并且不同时期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也有所不同。因此,为推动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分别对财政分权程度不同的地区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建立与经济增长质量相适应的地方激励考核制度,有效监管地方财政的收支情况,促进财政分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协同。 相似文献
5.
邹新山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6):217-218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所以笔者详细的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最后提出财政分权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财政分权的跨国数据,本文分析发现:各国分权程度差异较大;支出分权高于收入分权,地方政府承担了比真实收入更多的真实财政支出;不含社保的分权程度要高于含社保的分权程度,意味着社保部分更多归属于中央政府。基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得到中央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经验标准。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一些国家落在了分权标准的基准线外。无论以哪种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分权程度均高于上基准线。下一步改革应坚持中央政府主导地位,同步减小收入和支出的分权程度,将社保责任更多上收至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下,以计划为主导的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形成了地方高等教育的收益外溢效应。根据劳动简化系数法,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自2000年以来我国地方高等教育收益外溢效应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中西部地方高等教育外溢效应较为明显。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收益外溢效应削弱了地方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应在现有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的基础上,增加对人力资本流动因素的考量,实施省际高等教育经费补偿机制,协调解决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以"强县扩权"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间的分权化运动,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在维护市场联邦制、政治锦标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行政分权的特点、方式,以及县域经济在中国现阶段的重要性等方面,构建内生政府分权理论予以解释。同时,本文也对政府间分权主体和分权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省政府对县(市)的分权有其必然性,并且"省直管县"是政治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种分权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利用1979~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门限效应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结构突变效应。财政分权对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起阻碍作用,对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有着较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过滤周期变动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测度地方财政的稳固状况,同时根据中国实际分权状况,估计地方政府收支分权水平,并从收支分权与体制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稳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2年,地方政府总体财政稳固性在下降,财政收支分权水平显著下降,且财政转移支付依赖度显著提高。其中,2002年的所得税改革对促进省级财政稳固具有正效应。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提高省级政府的自有收入占比,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调整支出结构,转移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并逐步减少中央转移支付,合理深化税制改革,促进地方财政稳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测算的2012—2018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采用时间和个体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数字经济对财政分权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强化财政分权,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其机制在于数字经济发展分别通过扩大增值税规模、增加个人所得税规模和提升经济开放水平,从而强化财政分权。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财政分权的强化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即东部地区强化程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式财政分权具有经济权利下放而政治权利高度集中、收入分权度低而支出分权度高的特点,这些特征在负面导致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低下。首先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其次选取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财政支出分权度、财政收入等因素对于政府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对政府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有显著的负效应,并且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负效应更为明显,总体上随时间推移政府环境治理积极性持续下降;最后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机制激励着地方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导致其在基础设施投资上拥有很高的热情。文章实证分析了该结论,并用模型论证经济增长、城市化和财政分权等因素是导致地方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机制激励着地方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导致其在基础设施投资上拥有很高的热情。文章实证分析了该结论,并用模型论证经济增长、城市化和财政分权等因素是导致地方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的影响,指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通过各项改革措施消除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的消极影响,不断促进地方政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财政分权和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尝试形成三种因素的框架结构来表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状况,分别是中国财政分权形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文章以投资冲动作为渠道变量,详细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论证本文提出的传导机制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显著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重要因素,能够解释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中的很大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