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家致富顾问》2009,(3):51-51
针对总数已经高达2千万的返乡农民工,全国总工会启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这一行动将对1千万名农民工实施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的综合援助措施。全总副主席孙春兰表示,为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全总将力争从两大途径解决返乡农民工的生计问题,一是引导农民工再次就业,二是支持其自主创业。工会系统将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多种形式的低息或者无息贷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国家将采取六大就业政策保障就业。  相似文献   

2.
分析农民工返乡务农及就业形势;提出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工自主就业、就地转移就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民工返乡务农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3.
高层声音     
“曲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加强妇女、少数民族群众、残疾人等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春节后需要就业的农民工在2000万人以上。据调查,目前虽然有65%的企业有招工计划,但招工企业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20%,空岗数量减少10%。千万农民工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职工之家”的各级工会,能为农民工兄弟就业做点啥?结合产业升级加强就业培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速览     
高层声音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加强妇女、少数  相似文献   

6.
受金融危机影响,江西今年有312万农民工返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江西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工工作。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多次开展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江西省从八个方面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09,(12):52-52
江西省是劳务输出大省。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扶持一人创业,能带动多人就业。为此,江西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小额贷款门槛,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0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春节后农民工返城就业情况,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调研组于2月底前往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县进行了深入调研。总体感觉是,当前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岗位减少了大约1/4~1/3,进城农民工约1/3尚未找到工作,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持续较长时间,政府在改善农民工就业状况方面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不仅推动了就业市场上信息的充分流通,而且对原有工作岗位形成冲击,正展现出对农民工就业愈发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农民工就业。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宽带中国”政策试点使农民工就业率提高了1.78%;第二,数字经济对新生代和低技能农民工群体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机制包括增进就业信息获取和催生新的工作岗位;第四,数字经济提高了农民工就业质量,但这种提高仅仅表现为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民工工作强度反而有所增加。本文结论对政府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就业和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合山市返乡农民工总数达6078人。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市各级政府积极应对,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实施市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举的措施。市委书记曾广斌、市长韦佑江带头落实任务,化解危机,积极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送温暖”就业援助活动,多渠道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危机中,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和房地产等产业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农民工作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劳动力,就业形势也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本文通过阐述金融危机与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了金融危机与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双重弱势群体的女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边缘化问题是中国农民工家庭迁徙的重要阻碍。在政府多次强调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背景下,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上,使用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揭示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评述目前国内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研究特点,提出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政策因素的理论方法提升空间。旨在丰富女性农民工就业管理领域的研究理论体系,拓展劳动力就业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科发展,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对女性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政策设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顾问》2009,(12):52-52
2009年,河北省全面贯彻中央的就业政策,积极推动了重点群体就业,实现了就业的稳定增长,很好地完成了就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就业工作在四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各项工作充分贯彻了“服务”的理念;二是高标准、高投入建设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三是困难企业南援助和补贴、创业带就业两项重点工作成效突出;四是大学生就业工作有创新。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推动广东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全省农民工呈现出来源区域构成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稳定性有待加强等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真正解决农民工“留得住”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周期性“民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促进农民工就业从量变到质变,确保农民工就业的良性有序运行,文章提出建立农民工就业培训开发长效机制,推动建设高水平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服务机制,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创新农民工就业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社保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和经济形势企稳回暖,农民工就业形势也出现明显向好趋势;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短缺现象又开始在很多地方出现。需要指出的是,与过去相比,目前出现的招工难和农民工短缺现象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推进农民工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文章基于2016年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了社交能力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以及就业质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交能力能够促进农民工个人、子女及其家庭融入城市。在此过程中,就业质量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就业收入、就业安全、就业晋升等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高能够缓解社交能力差异带来的市民化融入差距。因此,国家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农民工社交能力等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为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社会、立足城市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个突出问题.在目前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1.5亿,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又导致了大量农民工失业,在2009年2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有关部门指出,在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这一农民工群体人数约有两千万.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个体资源贫乏、组织资源缺失、环境资源不均的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仍得不到根本改善,要在社会资本理论的指导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结构的劣势,进一步扩宽其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微观抓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工资议价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细分差异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工资收入、福利保障、工作稳定性、工作强度等客观维度就业质量的积极影响更突出。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就业质量分位点的上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民工,数字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较低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效应更明显,呈现出数字经济的包容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重塑工作特征、促进机会公平进而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在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赋能。  相似文献   

20.
张运梅  曹新渝  王晓辉  李秀天 《山西农经》2022,(21):105-107+124
新就业形态拓宽了农民工就业渠道,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呈现出工作时间灵活化、工作内容多样化等新趋势。新就业形态在迸发出澎湃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研究新就业形态下劳动用工的特点、就业方式和相关政策与措施,对于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新就业形态下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对河北省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增强农民工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