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市场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高,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强,房地产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的执行和决策主体都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着眼于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通过发挥市场调节的功能来改变市场信号;微观规制的政策着力点是微观层面的个体,通过限制具体经济主体的特定行为来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政策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重叠。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当出现市场失灵时,需要从社会利益出发,根据经济学原理,利用管制手段进行干预,使房地产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社会福利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法又称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宏观调控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体为中央政府,是为保证经济稳定所采取的一种法律制度,具有合法性、法律机制保障和民主机制保障,因此,利用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政府可以实现GDP增长。本文主要从宏观调控法的概述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施行及其绩效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由于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成为必然选择,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制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在我国宏观调控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成果为例,分析了法制手段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政府促进就业,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社会就业状况进行宏观调控,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重要目标。在我国,促进就业以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法律赋予政府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诸多问题近几年来不仅成为宏观经济问题,也不断上升为重大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力的政府通过多种如征税、颁布条例规章等手段开始干预房地产市场运行,然而成效甚微,争议较多,其中关于政府作为整个宏观调控的唯一实质意义上的主体是否合乎法理,其采取的种种机制与调控手段又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正当性,都成为了有待商榷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手段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星 《上海房地》2005,(1):38-41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政府可以主要通过控制土地供给的数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主体等多个方面影响经济运行,而且,在调控时可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这可以使政府能有更多的选择、更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韩芳  陈彤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0):74-77
全面梳理了2004—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调控目标、调控手段、调控对象和调控环节四个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其变迁特征、演化机理和存在问题。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目标多元化,调控手段由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向两者并重的趋势转化,调控对象重心由开发商逐渐转至购房者和地方政府,保有环节调控缺失。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未明确划分导致多元化目标相互矛盾,经济手段失灵和房地产立法不全导致过多依赖行政手段,现行土地制度是调控措施治标不治本的制度根源,政府治理制度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提出未来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方向是区分公房市场和私房市场,形成不同调控方案,同时要为宏观调控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 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 逐步建 立,政府 部门的职 能已从直 接干预企 业的生产 经营活 动,逐渐 转变为运 用经济手 段、法律 手段和必 要的行政 手段通过 宏观调控 来间接管 理国民经济。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刘尊梅 《活力》2005,(5):68-68
经济法体系应当由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大块所构成。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是经济法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的、独立的亚部门法,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属于经济法的范畴,是经济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入世将使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法律上升为经济法体系的核心,竞争规制方面的法律降至次要地位;有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调控与市场管理是分不开的,二者都是经济管理的手段,竞争法是市场管理最高级的法,入世后,竞争法应达到更高的境界。笔者认为,受入世的冲击和影响,今后经济法学界关于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研究的主要趋向不应是二者的地位孰轻孰重或谁是核心的问题,而应是基于二者的并重地位。探讨如何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换言之,就是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在现代经济法体系中共同发挥作用的关键是解决好二者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之所以必不可少,而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具有特殊发展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实施过程中,宏观调控的实施必须通过地方政府。认识政府的经济职能,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纠正自身的缺陷,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1.导论1.1问题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迅速推进的大趋势面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直接干预、硬性制约的管理模式,逐渐失去了其固有的灵光,与之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或者作为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或者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迫切手段,或者作为.理论探索的重大课题,一并被庄严地提到了广大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要求他们拿出尽可能透彻的回答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选择作为理论宏观调控重要子系统之一的财政调控展开研究,对于推动政府宏观调控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水平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实际上是混合经济,经济的运行一方面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另一方而还要受到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当代经济发达国家主要依靠财政、金融等间接手段对其经济运行进行调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新的经济机制下,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既有财政、金融等间接手段,也有各种形式的计划以及产业政策等综合性较强的  相似文献   

13.
对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业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房地产业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其目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与优化,实现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虽然,有许多其他政策也会对房地产业产生影响,但都不是直接的,更多是针对整个国民经济,如货币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在性”、“公共品”等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市场机制的自然调节难以达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利用法权进行干预,即财政介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运用财政政策,稳定整个经济,对资源进行再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经济权利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基本权利经济法中,无论是市场规制法学还是宏观调控法学,经济法主体都包括三类,即市场经济主体、政府干预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在这三方主体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应当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是由市场失灵——中小企业的弱者地位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过程中又会出现政府缺陷。因此,要合理界定政府经济行为与市场机制的边界,建立完善的规制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中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该文阐述了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市场取向和原则。指出政府今后的工作必须放在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上。而国家审计作为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自然会在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就进一步提出国家审计应如何为政府管理现代化服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姚玲珍  刘旦 《经济界》2007,(5):39-42
房地产宏观调控以来,中央政府接连出台多种措施,但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调控的方向和手段存在偏差。文章认为稳定房价的主要措施应当是充分运用多种经济手段,避免行政干预造成的逆向调节,确保房价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法中,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属于两部分重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在经济法体系中有着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它们都是经济管理的手段,二者之间不仅有重要的联系,而且还有明显的区别。本文着重讨论二者的关系,探讨如何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以便在现代经济法体系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的关键是相机抉择,必须随着作用环境与对象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调整,针对具体经济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并根据不同时机给出正确决策.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是国家干预最直接的体现,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必然受到经济法基本原则和性质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