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存的悖论     
几天前,一位原来的同事打过电话来告诉我,她的孩子因不满意原来的工作辞职回家了。从电话那端我清晰地感受到她的郁闷和伤感。 “你的孩子在公司里不是一直表现不错吗?”我疑惑的问。因为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这位老同事曾不止一次地骄傲地说起过她的优秀的儿子:名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国有企业中  相似文献   

2.
李栓文 《大陆桥视野》2011,(22):247-248
2011年9月,笔者带的是一帮新人园的孩子。孩子非常可爱,他们稚嫩的小脸,干净的眼神,不太清晰的发音,无不让我欢喜。在笔者欢喜的这些孩子中,有一位不停哭闹,焦虑感特强的孩子。她的名字叫贤贤。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和一位母亲聊天,这位母亲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这么简单的题目总是错。从这位母亲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她很着急。我说,你是不是经常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呢?尤其是,当你看到把你自认为简单的题目做错时。她的的回答是肯定的。和很多父母聊天,得到一个普遍的结论:当自己的孩子犯错误时,尤其是在简单题目上时,父母经常发脾气,甚至会打骂孩子。为什么呢?这些题目在父母眼里绝对是简单题目,可是孩子为什么会错呢?还有,测验考过的题目,下次考试遇到还是错,为什么呢?父母遇到这些情况伴随而来的大多是呵斥甚至是打骂。  相似文献   

4.
提起UPS,感觉这种硬邦邦的技术产品,很难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这个行业小有名气的来自意大利的著名品牌──优利赛康的代理人──北京赛康通信技术公司总经理王冬梅,确是一位走出校门不到十年的年轻女性。 “客户的需要就是我们要做的” 王冬梅当初所学专业是十分热门的计算机,而她在毕业时却选择了并不热门的UPS销售工作,谈到她的选择。她说,我实习期间所在的公司从事的就是这个工作,我一接触,就发现我喜欢这个东西,所以一直就干下来。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做老板,前后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 能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拥…  相似文献   

5.
周京  莫克 《经济纵横》2005,(8):17-17
当问及一个诺贝尔获奖者的经验时,这位获奖者表示:我告诉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与大师一起工作。他的回答表明,获得诺贝尔奖的诀窍不在于读到合适的书本,或者从老师哪里直接学习一些东西,而是和大师一起工作,从他们身上学习正确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等你住进我的饭店,临走时请把你对饭店的意见告诉我们。当你下次再来时,会发现我们绝不会再犯原来的错误。永不停步,就是我的诀窍。  相似文献   

7.
推开粉刷一新的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沙发。墙的一边放着一张餐桌,另一边是洗衣机、电扇、电视机和烤箱;此外,墙壁上还挂着一幅油画。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住家了。但是34岁的塞洛伊·罗莎却并不这么看,因为眼前的这一切就是她苦心经营的梦想。居住在阿雷格里港的罗莎是一位有着11个孩子的母亲,其中有6个是她领养的。为了维持这个大家庭,罗莎每天都在大街上收集易拉罐,然后把它们卖到社区的合作社里。她所在社区的460个家庭都以收集易拉罐为生。“我丈夫做园丁,每个月可以有700雷亚尔(约240美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经营之道     
办公司奇招纽蔓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仿效很多美国人一样,在家中开设商业服务公司,专门替顾客处理文件。渐渐地她发现在电话中与顾客倾谈业务时,家中孩子的小闹声,电视机的嘈杂声,往往影响了客户对她的信心,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妙招:灌录一盒60分钟的录音带,其中集合了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打字机的操作声;开文件柜声以及纽蔓很有礼貌的回答:"我可以帮你的忙吗?"的声音,任何人听到此声带,都会相信那是一间业务繁忙的办公室。其实整间屋子内只有她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使打电话给纽蔓开设的商业服务公司的人,产生"公司职员众多,业务十分繁忙"的错觉的原因就是,她在播放一盒混集了电话铃声、打字机声的录音带。  相似文献   

9.
《商周刊》2013,(23):83-83
记得夏天回国时,在北京一所普通的高中教书的亲友告诉我,她的班越教越小,许多学生会突然消失。到哪里去了?出国,事情来得是这么突然,有时学生本人都不知道。家长怕孩子分心,背着孩子把出国留学办好,然后拿着录取通知告诉孩子:你不必在这里读完高中了,走吧。  相似文献   

10.
“我的理想并不高,当我离开格力的时候,如果公司的员工能够想念我、回忆我在的时候给他们带来的东西,我就感到满足了。”“我已经没有别的爱好了,惟一的爱好就是格力。”在董明珠的信念中,工作,就是为格力发展得更好,就是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她把这种单纯的信念始终贯穿在她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1.
每次开学第一节课,我通常会跟学生开玩笑说,上这门课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喜欢考试,因为每次考试必定全勤。听到这样的冷笑话,学生无奈地捧场笑笑。上个学期有一次考试,学生正在奋笔疾书时,我顺便点了一下人数,却发现少了一人,心想:“谁这么大胆,100分(占总成绩10%)都敢不要。”正在核对学生名单时,突然想起有一个学生到ODS(Office of Disability Service,残疾服务办公室)的考试中心答题去了,因为她有某种身心障碍,需要特别的措施,确保她和别人站在同一个起点上。  相似文献   

12.
诚实无欺     
凯莎琳是美国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1943年她靠抵押房产办起了一家小小的面包房。十几年后,她的面包房已成为现代化的食品厂。产品的销售几乎遍美国,她靠的是什么诀窍呢?凯莎琳说:"做生意没有一定规矩可循。但我抱定事实上一个原则,就是诚实无欺,以不变应万变。"凯莎琳是这样实现自己的诺言的:她在包装上标明成本和利润,使顾客知道一个面包应花多少钱才不吃亏,而且这一招使经销商也不能漫天要价,硕客感到凯莎琳确是个诚实的经营者。另外,她公开声明自己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是我母亲,我最爱的是我闺女。我闺女今年6.8岁,上小学一年级,小名多多,天真无邪,娇憨可爱,曾因两岁时陪我参加我的一次同学聚会,听大家老曹、老范叫的热闹,遂自称老多,于是成名。跟所有的母亲一样,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她的妈妈并非情愿地从排行榜冠军的位置退到了第二,这很无奈。记得大约在2005年的冬季,有天晚上,老多忽然一本正经地要和我谈谈:你已经很久没给我在睡前讲故事了(其实也就三个月),以前你每天都讲故事给我听,现在变了,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当时大惊。她说的基本属实。记得大约从她1岁开始,我天天晚上读故事给她听,民间故事、365夜、格林童话、葫芦娃、哪吒传奇等等,的确讲过不少。也就是从2005年9月她上小学开始,作业功课压力,加上自己工作的调整和时间关系,睡前讲故事在不觉中废除掉了。那天听了她的申诉,我好久没入睡,琢磨了挺长时间,决定还是应该恢复过去每晚睡前的功课。  相似文献   

14.
《经济纵横》2009,(11):70-71
<正>话题背景:我在一家小型企业做HR专员,说是HR但我只负责员工考勤、培训、考核,并不负责薪酬、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等工作。这些工作由原来的HR专员A负责,虽然A已经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到销售部去了,但是仍负责工资等工作。于是我每月都把考勤表报给她,她来做工资。我来到这个公司其实就是接替A的位置,她不服气就一直针对我,多次在领导面前造谣,之前我努力的想跟她搞好关系,但是她就是那种笑面虎,每次她都检查我的考勤,我让她在考勤表上审核那栏签字,她却死活不签。这个月又开始报考勤了,由于本月我们公司组织外出郊游活动两天,但是公司有七八个员工被留下值班,我为这几名  相似文献   

15.
"六一"儿童节时,本来是去给朋友撑面子,误闯进了煤炭总医院(他在这个医院住院),后来又误揽了一件必须做的事。十个西藏来的孩子,在煤炭总医院做免费的心脏手术,有一位广东的年轻妈妈帮他们出钱,她是典型的做好事不想让人知道的那类人,我喜欢她,更喜欢她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16.
她是从浙江贫困山区走出来的穷孩子,她是福州市美容业的领军人物。她是平凡的,也许你曾在某个商场或游泳场和她擦身而过;她又是不凡的,因为她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她的人生,用她的智慧书写着舒简城的历史。她就是福州市舒简城美容休闲会所总经理毛秋月。  相似文献   

17.
韩倩 《经济月刊》2010,(7):107-107
去年,在南京采访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政府采购监管人员。每当谈及政府采购工作时,她总是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透露着光芒,淡定的话语让我感觉到她的激动以及力量。她告诉我,江苏省全省汽车协议联动项目是由两个省级采购中心轮流去操作,市级采购中心进行配合。作为江苏省政府采购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家民营企业的HR经理遇到这样难缠的员工:现在公司的助理是来自山西的一个苦孩子,正因为她是穷孩子、能吃苦,当初才招她进来。而且,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她父亲没了,她母亲下岗.她一个人在山西乡下,弟弟在当兵),在试用期就按正式员工的工资给了她。当时,老板和朋友们都认为我是妇人之仁,后来事实证明人家也没领我的情。  相似文献   

19.
保险并非有险必保刘女士给自己的女儿买了份少儿险,一年以后,孩子意外摔伤,胳膊骨折,待孩子出院以后,很有把握地拿着保单去保险公司理赔,不料却遭到拒绝。刘女士非常生气,我买保险就是为给孩子多份保障,现在出了险,却一点表示都没有。工作人员只好耐心解释,按照...  相似文献   

20.
《商周刊》2013,(25):84-84
因为父母所处的时代,因为父母的一个决定、一个选择,于是她们当中的一些人有了另一种人生。第一次见到Maya是2006年在波士顿,一个八九岁的亚裔女孩害羞地跟着我的朋友一一一个50多岁的白人女性走进屋子。我的朋友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女儿.她来自中国。那一刻,我对像Maya这样的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之前在北京和广州的酒店和街头,见过不少来自欧美的夫妻抱着领养的中国孩子,却是第一次见到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