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世界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发展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高技术产业的特点和风险投资的产生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显著特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R&D、R&D成果的工程化,工程化R&D成果的产业化)都需要投资,并且投资规模逐级递增。根据美国硅谷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经历,这三个阶段资金投入比重大约为1:10:100。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在上述各个发展阶段中都存在风险(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总体上风险由高到低或由多到少分布,恰好同投资资金需求形成强烈反差。但是高技术产业也是一个高收益的产业。如果成功地开发某项高技术…  相似文献   

2.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10):85-85
德国曾有世界“医药基地”之称,也是生物仿制药的发源地。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来自美、英等国的竞争压力,德国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支配地位被削弱。究其原因,他们认为主要是德国研发(R&D)投入不足,与经舍组织(OECD)其他成员国相比,德国生物医药产业R&D投入所占份额连续降低,而英、法等国却连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刘胜强  刘星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142-145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市场结构与R&D投资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市场结构与R&D投资理论就是在产业组织的视角下,研究市场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对指导企业把企业研发投资行为与产品市场战略相结合,以获取竞争优势和良好业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证检验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是高技术产业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对辽宁高技术产业中的人力资本进行系统分析,其相应发展的对策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加大R&D投入度;完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R&D经费支出以及R&D活动的特征,构建了一套能进行有效度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R&D经费支出的绩效进行量化评价。整个指标体系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等四类基础指标构成,第二层次由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等三类评价指标构成。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又对我国1995—2003年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百分制下的指标得分来衡量我国当前R&D经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最后提出改善R&D经费支出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城市R&D投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整合创新资源、集成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R&D投入及其配置效率是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文章采用DEA方法对我国35个城市R&D投入效率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将R&D投入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揭示了35个城市R&D投入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城市R&D投入效率非有效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非有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和质量不高是导R&D投入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R&D统计制度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孟欣 《改革与战略》2011,27(5):31-33,62
我国的R&D统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初步建立了依托于科技统计制度的符合国际标准的R&D统计制度。但由于开展R&D统计的时间较短,现行R&D统计制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质量。文章结合笔者的调查情况,指出了我国R&D统计在统计报表设计及统计工作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R&D统计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有关R&D竞争与合作方面的文献研究表明:在溢出程度较高时。R&D的合作安排对R&D活动有正的效应:而在溢出程度比较低时。R&D的合作安排对R&D活动只有负的效应,但无论是R&D的竞争还是R&D的合作.依然无法完全消除R&D活动的市场体失灵,它们自不过是解决这种失灵的次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创新转型发展将成为“十二五”宁波发展的主线,R&D投入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创新转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创新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实施科学技术跨越战略,实现R&D投入的超常规增长。为此,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加大R&D投入与GDP的比例,采取准确把握R&D投资重点,努力提升投资效能,完善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R&D投入的考核分量等措施,保证R&D投入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创业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投资与工研院、新竹科学园区一起,构成台湾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三个鼎足。20年来,创投业的政策环境有很大变化,创投业在组织形态、行业组织、官民互动等方面颇具台湾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东莞模式未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模式其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开始凸显,表现在过度的粗放式扩张、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本地民营经济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资源成本的上升使产业面临转移的威胁、GDP的高速增长却无法提高外来民工的福利水平等。未来东莞的发展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遵循一条新的思路,即借用温州模式大力发展本地家族式民营企业,通过本地民营企业强化专业镇的企业集群效应,结合实际,放弃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的僵化思路,将先进制造业作为提升"东莞制造"城市品牌的方向,并且确立以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研究。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开局良好,但由于创意产业目前仍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积极实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刘英  岳冬冬 《特区经济》2007,(3):231-232
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杨凌示范区三大产业产值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大产业相应的决策系数,得出如下结论:示范区三大产业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如果在保持第一、第三产业产值目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增加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有利于示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云南省德宏州石斛产业开发的优势,介绍了德宏石斛产业开发的现状,对其产业化开发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提高、龙头企业的建设、产业融资能力的提高、品牌道路的建设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壮大德宏石斛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卢润德  王倩 《特区经济》2010,(12):208-209
信息产业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广西要抓住北部湾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产业链构建角度,分析了广西信息产业产业链情况,结合广西信息产业最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信息产业产业链集群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1~2008年西藏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西藏经济增长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西藏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入,经济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促进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不高。而产业结构调整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甚微,据此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广告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球广告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广告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创新策略,即以专门化和专业化强力重建广告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在广告产业集群基础上,通过并购与联合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集团化发展,提升广告产业规模和专业代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各地方政府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和优化的途径之一。江苏省作为传统的经济大省,在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发展环境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江苏也面临传统服务业比例过大、硬件设施不足、软件环境差、地区差异大等挑战。合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江苏省至关重要,是决定其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世界制造业在全球化趋势下,进行战略性重组.经济运行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迫切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持.现代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未来世界制造中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业在整体规划、服务标准、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制造业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丰晓旭  李勇坚 《改革》2020,(2):89-101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新中国服务业改革的研究伴随我国服务业改革实践进程逐渐得到丰富完善,研究与实践之间呈现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和时代发展特征。服务业改革的相关研究可分为六个阶段:1949—1978年:服务业改革的初步探索;1978—1984年:就业和需求压力下服务业改革的再认识;1984—1992年:增长压力推动下的服务业改革思想大解放;1992—2001年:财政压力推动下的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研究;2001—2012年:服务业开放背景下的服务业改革新突破;2012年至今:新时代服务业改革研究再出发。展望未来,服务业改革的相关研究应关注新应用、新业态的发展趋势,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向,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重视网络化时代服务业治理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