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畅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69-7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伟大的独创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努力发展与各民主党派的和谐关系,使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得到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这一制度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及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同西方的"走马灯"式的"、轮流坐庄"的政党制度和其领导下的"深陷危机"的经济社会形势相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着明显的政治优势和长远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李宏印 《中国市场》2009,(39):57-6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多党合作制度6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显示出独特的政治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杜领军 《华商》2008,(7):107-10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毛泽东、邓小平对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但是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加上对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对各民主党派认识上的差异,他们对多党合作思想的论述各有侧重,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党合作思想。本文从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背景、本质特征、历史意义及其传承等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商》2015,(41):72-73
基于研究政治的含义以及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而更深一步研究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改革,以期结合中国现代政治文明成果和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需求,推进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和政党政治现代化,促进中国政治迈向更加民主,人民权力真正得到保障的那一步,使中华民族更有机会实现民族的崛起与伟大复兴,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一个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6.
董耀武 《商》2013,(19):351-351
二十世纪初以来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次召开之前,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有三种政党关系的实践模式,即民国初年竞争性的多党制、国民党时期垄断性的一党制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我国政治协商会议正是在对比分析总结上述政党关系的实践教训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党政治实践成为我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直接实践来源,我国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走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道路上产生的,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商》2015,(4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显然这不是一项权宜之计,它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从政党现代化的高度对于时代要求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本文从政党法治建设的视角入手,来探讨其与政党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完善政党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及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佳 《商》2013,(18):225-225
政党制度是西方国家政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达的政党制度是多元化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之一。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政党政治经历了多党合作,权力共享到苏共一党执政,高度集权的转变,再到苏联解体,俄罗斯恢复多党政治的艰难进程。目前,俄罗斯已走上了一条被绝大多数人所期望和拥护的政治发展道路,顺应了现代政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沙皇专制到多党制,再到一党制,并最终又回复到多党制的过程,这是俄罗斯政党制度从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对过去九十年历史经验的一次深刻总结,而且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应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环境下做出的战略调整,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觉性和对时局的清醒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战略,必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中国梦、强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将对这一战略的意义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姚伟 《消费导刊》2009,(23):220-220
清末民初实行以"党德"为核心的政党建设模式,具体表现在国家与政党关系、党际关系、党员关系三个层面。由于传统政治文化、近代中国国情的影响以及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性,使得"党德"建设成为这一时期政党政治有效运行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及其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各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和政权的关系及政党和社会资源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差异。从而显示出中国政党制度有着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及其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各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和政权的关系及政党和社会资源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差异。从而显示出中国政党制度有着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2)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今天,重温《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思想,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6)
列宁党内民主监督思想是列宁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列宁领导俄国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内民主监督。列宁党内民主监督思想为我国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列宁党内民主监督思想的深入研究,着重论述了列宁党内民主监督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现实启示,为我国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继周 《商》2013,(4):197-197
政党文化作为政党的生命和标志,在组织建设、政党结构与制度、政党生存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政党实现奋斗目标凝聚国民力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参政党文化,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丰富与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本篇论文主要就参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又详细介绍了参政党文化建设体系的核心,就新时期参政党政党文化建设与我国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建设新时期政党文化,最终保证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能有效的发挥出党派优势。  相似文献   

17.
薛宋杰 《品牌》2011,(5):71-72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这是当今世界建立学习型社会这一时代要求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4,(2)
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建立是符合我国发展的基本国情,符合民生建设的需求,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中国的政党制度正在走向更加成熟更加民主和谐的道路。增进我党和人民之间的联系,让民主深入人心,深入到群众中去,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长期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党校与上海市委前不久联合在上海举办了以“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为主题的“2006全国创建学习型社会论坛”。全国23个省、60多个城市的党委工作部门、党校、国民教育系统及企业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论坛。与会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社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党必然是一个学习型政党。因为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需要有学习型政党建设作保障。有学者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包含八个方面的内容:把握中国特…  相似文献   

20.
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容量的剧烈扩张,是当前时代的重要特征.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要要有历史眼光世界眼光,科学判断形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现代科技素质,提高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