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Nerlove模型的中国不同区域玉米供给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玉米生产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把全国分为三个玉米生产区域,构建了玉米单产和玉米种植面积供给反应模型,进而对我国玉米供给反应进行研究,并测算了我国玉米供给的面积弹性和单产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在长期弹性还是短期弹性方面,玉米种植面积弹性均优于玉米单产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达1亿吨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主粮的比例逐渐减少,而作为工业用粮的比例不断增加。几个玉米主产省依托资源优势,把玉米深加工做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国家也开始扶持玉米大省发展在发达国家被称为"黄金产业"的玉米深加工业。因此,一批大中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应运而生,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玉米深加工业。但近几年,各地新上的玉米加工项目大部分是玉米加工的初级原料产品——玉米淀粉,造成产品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淀粉价格大战愈演愈烈。玉米淀粉工业已经在走汽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贸易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玉米贸易呈现明显的波动性,这是由我国玉米市场的地域差异和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目前玉米进口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内玉米需求增长,我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这一趋势将导致国内外玉米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平衡玉米需求结构,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适量稳定出口玉米。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有90%以上的农民种玉米,年产1900万吨,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几年来,吉林省依托玉米生产优势,坚持用新的发展思路指导粮套生产,做大做强玉米产业,延长玉米产业链,玉米加工转化水平不断提高,过腹转化步伐不断加快,出口位置突出,玉米深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为实现玉米经济战略,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正在进行探索。“玉米变性淀粉与酒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玉米秸秆湿氧化预处理生产酒精新技术的研究”、“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与处理新工艺研究”作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项目,不仅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玉米的去向问题,而且直接带来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加工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全球有两大著名玉米黄金带,分别位于美国和中国。在北纬30度到45度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玉米生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曾经以食物和饲料为主要消费的玉米应用如今有了变化,除稳步增长的饲料消费外,玉米作为生产乙醇的原材料,需求迅猛增长,玉米的深加工工业高发展。随着玉米加工程度不断深化,产品链不断扩展和延伸,国内外不断涌现玉米加工巨头企业,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吉林省利用玉米资源发展经济取得很大成绩。不仅加强了玉米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了玉米连年增产,而且还加快了玉米加工转化。为了把玉米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抓好,现提出如下几点看法:一、吉林省玉米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一)玉米生产基地已初见成效。我省地处松辽平原,是著名的生产玉米地带,经过多年的努力,玉米生产基地已初步建成,并发挥出增产的潜力。"七五"期间,全省粮豆播种面积比1978年减少204.3万亩,但玉米面积增加810.4万亩,产量增加707万吨。近几年,全省玉米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1990年达到1529.6万吨。"七五"以来,每年玉米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及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二)建立了德大、黄龙、新源等一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玉米黄金带最北部,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玉米生长与雨热资源同步,适于玉米生产,玉米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优势作物之一。玉米种植几乎遍布全省,但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我省第一、二、三积温带,  相似文献   

8.
对东北地区来说,应增加玉米供给、科学调控、支持效益好的玉米深加工项目发展,并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生产,合理利用玉米资源等,来促进我国玉米加工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河北省玉米种植基本情况 河北是中国生产玉米的大省之一。全省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在3300万亩左右,约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5%,在四大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就全国而言,河北省的玉米产量排名位置比较靠前。1999年玉米总产量为1088万吨,居全国第四位;2000年玉米总产量为994.48万吨,占令国总产量的9.3%,居全国第三位。玉米单产325公斤/亩。2000年河北省玉米产值为1118637万元,其中优质品产值为990655万元,优质品率达到88.6%。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玉米的商品  相似文献   

10.
刘帅  郭焱 《生产力研究》2013,(11):191-193,182
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何实现玉米产业的增值是我国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玉米加工业对于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原料增值空间、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玉米加工业相关问题研究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玉米加工业的研究动向,为玉米加工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对主要从玉米食品加工业、玉米饲料加工业以及玉米深加工业三个方面对国内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吉林省农民出售玉米的价格普遍上涨,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下调后基本平稳,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环比下降,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出库价格虽然没有变化,但国内玉米港口价却出现上扬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植物品种权保护对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文章选取玉米产业资源禀赋系数和区位商作为玉米产业比较优势的评价指标,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3.1软件对品种权保护对区域玉米产业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强玉米品种权保护力度有利于提高区域玉米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玉米产业规模效益,即品种权保护对玉米产业比较优势的提高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良种是玉米种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质量和农民朋友的收入。那么,优良的玉米种子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玉米制种与是田种植又有哪些不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玉米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完善玉米主产区粮食调控政策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临储政策的持续实施虽保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玉米库存剧增、财政压力加大,比价关系扭曲、供给过于旺盛,国内外价格倒挂、玉米进口量剧增,下游产业萎缩、玉米需求疲软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玉米主产区与国家和主销区订单式产销模式,可调节玉米、大豆目标价格比价关系,进而调控玉米供给水平,构造以玉米、大豆目标价格和轮作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和种植结构调控"蓄水池",在宏观层面上实现玉米精准化生产并达到供需基本平衡,促进玉米主产区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玉米生产成本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指数及生产经营成本杠杆效应系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主要属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玉米贸易竞争力在2004~2012年不断下降,玉米生产成本和价格高于美国玉米生产经营成本和价格,在国际贸易竞争力中处于劣势地位。提高我国玉米市场竞争力,必须从产量、成本、价格及利用好国际玉米市场资源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省,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在10%以上,随着全国玉米供求日趋紧张,吉林省内玉米消费潜力不断加大,加上国外进口玉米的冲击,吉林省玉米流量和流向都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基于吉林省玉米生产、消费、调出和出口等统计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玉米流向与流量变化,对未来形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国内玉米期货的能源属性,从协整模型的角度分析发现,中美玉米期货都不具有能源属性.但国内玉米期货对美盘的连动效应明显,协整实证发现,美玉米期货对国内玉米期货的价格弹性为1.34,远大于国内玉米对美玉米期货的价格弹性0.65,前者是后者的大约2倍,说明当前国内玉米期货还不是国际期货的主导力量,需要加强期货市场建设,增大国内玉米期货的影响力,取得国际玉米的定价权,以保障我国利益.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玉米的过剩是一种相对的阶段性过剩 ,随着粮食加工业的发展 ,玉米需求量将会逐步增加 ,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 ,从当前来看 ,要想把吉林省的玉米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关键是提高玉米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加快发展玉米深加工业  相似文献   

19.
《经济纵横》2000,(1):52-54,51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产量倍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玉米用途由食用为主,转向饲用、工业用为主,食用为辅,且出口量大大提高,从而带来了“北粮南运”,玉米的粮食属性弱化,及玉米加工业正式成为新兴产业的影响。现行的粮食管理体制不适应玉米用途变化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应将玉米从粮食统购中退出来,并按照市场需求来发展不同类型的高效、专用、特用型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在不断变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研究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体系。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玉米生产、消费、进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市场均衡模型,对中国玉米供求平衡的变化与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玉米供给而言,到2025年中国玉米产量还有7.9%的上升空间,种植面积对于玉米价格的反应较为滞后,而农业补贴政策对于农民种植意愿的提高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增强玉米生产科技要素的投入及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对于玉米需求而言,到2025年中国玉米消费量将要增长38%,玉米饲用需求量和工业需求量呈刚性增长;由于玉米消费量增长速度高于生产量的增长,未来中国玉米产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玉米供求形势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国内生产、加大对农业四项补贴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科学调控玉米深加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