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土地发展权设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对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上。无论是基于公共利益的征地还是非公共利益的征地行为,都对农地发展权造成一种侵害和压抑,而按市场价格对农民进行补偿和集体建设用地的自发流转,成为农民有效对抗产权侵害的手段。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产权完善的角度分析了农地发展权设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征地制度创新与合理补偿标准的确定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征地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强制性过程。依照法律,征地权只有在为公共利益需要时才可运用。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征地事实上已成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唯一来源,无论何种用地性质及是否为公共利益需要,凡涉及农地转非农用地一律通过征用的方式取得。而对丧失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农民集体及农民的补偿原则,则仍以农地的产品价值为依据计算。征地范围的扩大和征地补偿标准与农民集体心理预期(市场价格)之间的巨大落差,是造成目前征地难与滥征地这一双重矛盾,及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市场混乱…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农村集体土地在经营管理中存在产权不明晰、征地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农村集体土地的一部分,此举不仅是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开端,也为农村土地改革的实施注入新活力。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措施,研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能弥补现阶段征地制度存在的内在缺陷,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前端,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手段。与此同时,政府和市场也要注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之后可能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以确保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与落实。  相似文献   

4.
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对某一块特定的土地实施征用,无论是市场经济主导的国家,还是计划经济主导的国家,都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和给予征地补偿的“公平性”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征地是一种社会问题,征地引致的后果是失地方经济、社会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的改变,而征地补偿是一种经济手段,目标是以经济的方式对失地方因征地引致的经济、社会以及未来发展空间改变的对价补偿。因此,可以看出:(1)征地会使失地方丧失较大综合利益,同时社会公共利益将得到较大提升;(2)人们有理由对这种公共利益的合法性、合理性提出质询,同时要求以“…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涉及经济、法律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问题十分复杂。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推进。第一,国家、集体、成员利益统筹兼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要在国家、集体与成员之间合理分割集体资产的产权。在国家与集体之间,重点是按照规划和用途管制的要求,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权能;改革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赋予农村集体更  相似文献   

6.
征地主体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研究目的:从政府、企业、农村集体及农户等征地主体行为角度,分析中国征地制度运行中各征地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政府行使土地征用权的成本和收益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农户及企业响应的成本和外在成本等.研究方法: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低标准补偿下农户行为给政府、企业、社会带来了较高的外在成本,导致征地效率损失.研究结论: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征地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性分析法总结深圳市土地整备政策的创新点,破解半城市化地区征地拆迁矛盾。半城市化地区征地拆迁面临的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产权不清晰使得交易成本太高,行政主导难以适应平等协商的需要,现行补偿具有收益排他性,征地拆迁不利于这一区域土地资源的整合。深圳市土地整备对征地拆迁的创新:一是针对空间碎片化现状,以集体土地整合为核心开展工作,政府与农村集体算大账,农村集体与相关权益人算小账;二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主体,在政府主导基础上嵌入社会协商模式,优化了社会治理模式;三是通过规划、土地多政策联动,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四是划定公共利益底线,保障该区域公共设施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合约基础上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博弈模型,并以湖南山区农村的案例检验该模型的主要结论。本文认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合约的形成过程是使因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机会主义而产生的交易费用最小化的过程,基于合约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解决了私人供给的成本分担问题和政府供给的需求信息不足问题,能够实现帕累托有效,而政府补贴行为将强化帕累托有效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的市场配置机制,探讨农村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前提条件,提出征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两种配置途径的改革建议。主要方法:运用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结合中国经济特点,分析土地资源配置问题。主要结论:第一,要从三个方面创造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条件;第二,将征收土地的范围主要确定在应由国家提供公共物品服务的用地方面,并按财产权要求,进行合理的补偿;第三;集体建设用地不必先转为国有再流转.并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下,针对中国现行三种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展开综合考察与评价。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未能准确反映私人物品基础之上的耕地价值;第二,对于耕地公共物品属性认识不足,试图以建立社会保障的"成本"计算征地补偿的社会保障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重大偏误。研究结论:提高补偿标准,改革征地制度,调整失衡已久的利益分配关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行征地制度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对策。部分学者认为,由于我国宪法、法律对“公共利益”内涵的表述过于笼统,实际并不能清楚地区分“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由此导致政府权力不受限制“,越界”侵犯了私人在“非公共利益”领域应该享有的财产自由。他们主张将政府征地目的严格限定在“公共利益”,并对此予以清晰界定;将现在的“非公共利益”征收改为由农民集体与用地者直接进行民间土地交易,防止政府滥用征地权。同时,他们进一步主张,应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对抗政府滥用征地权;开放农村集体土…  相似文献   

12.
提高认识 开拓创新 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代表了广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村集体资产主要是农业合作化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广大农民群众利用集体土地及当地资源优势,兴办一、二、三产业,逐步发展积累起来的,也有部分是由征地款转变成集体财产,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各级党委、政府政策帮扶而发展起来的,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有些还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依靠征地…  相似文献   

13.
曾莉 《农村经济》2008,(3):13-15
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多元生体供给的趋势,但由于政府责任,市场失灵和"三农"的弱势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中央政府供给纯公共物品,地方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为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立足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农业税免征后的困境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仍存在着各级政府职责不清等诸多问题.根据治理和善治理论,治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善治就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管理过程.我们借鉴治理和善治理论,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以实现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利益均衡分配是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益分配注重审视政府、村集体和农民的关系,比较而言,微观层面的土地利益分配主要聚焦于乡村社会内部。研究冀中南案例村庄的集体耕地征收事实发现,纵向地看,征地利益分配实践主要经历了失衡阶段、调整阶段和均衡阶段;横向地看,征地利益分配矛盾主要表现在农民之间、干群之间和村组之间。农村地利共享秩序建构有其内在逻辑,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在外部权威有限介入、村干部内生整合与农民权利意识提升的耦合作用下,农村土地利益分配可以实现地利共享。然而,地利共享秩序的长期维系需要进一步提升分配方案的民主化与共享秩序的制度化。基于此,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标准,推动土地利益分配矛盾“公共化”,并有效激活农民主体意识,进而建构乡村社会场域的“地利共享”秩序,可以为化解村域层面的利益分配矛盾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6.
当前征地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征地过程中集体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太低,以致于集体和农民利益受损等现象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参与权?本文为我们勾画了集体和农民参与征地过程的基本框架,认为征地过程中集体和农民的参与有利于约束征地权、使征地行为正当化以及保护集体和农民利益,所以,应扩大集体和农民的参与范围,提高参与度,明确集体和农民参与的时间、方式、途径、程序和内容,并应重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永安市15个村实地调查,从村集体收入、财经使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及其他福利以及村级债务状况四个方面分析了林改对于村级经济的影响,认为产权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通过改革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建全制度,加强监督,村财政收入使用应向服务领域倾斜。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土地征用制度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动用国家征地权的一种制度安排。从现实来看,国外的征地制度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可以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就是在介绍国外征地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各国在保护被征地主体利益方面的主要特点,并与我国征地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边维慧 《农业经济》2007,(11):50-53
公共物品供给的两个核心问题是筹资与配置。筹资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的源头问题。农村公共物品筹资主要是财政渠道筹资为主,市场渠道、其他渠道为辅的形式。目前,农村公共物品筹资中存在着地方财政承担过多筹资与支出,预算外筹资规模和速度增长过快加重了农民负担,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划分不清,地方政府职能失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通过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乡镇财政职能,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私人物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和低效的局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公共物品的高成本与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现象及派生外在性问题是我国公共物品低效供给的主要表现.提高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必须推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供给格局的构建,逐步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并让公众切实地参与到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