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吾梅 《经济师》2001,(7):39-40
空白票据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但立法对空白票据丧失能否通过公示催告程序予以救济并不明确。文章认为我国《票据法》承认空白支票一定的法律效力 ,当空白支票丧失时 ,失票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  相似文献   

2.
王春芳 《经济经纬》2007,(2):154-156
票据是一种完全有价证券,票据权利的行使离不开对票据的占有。票据的丧失直接影响票据权利人票据权利的实现。为保护票据权利人的利益及维护交易的安全,各国票据法都规定了对票据丧失的补救措施,我国票据法也不例外,但其中有许多法律漏洞需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票据是一种流通证券,流通性是票据最基本的特征。作为一定金钱债权的证券,票据可以以背书交付或直接交付的方式完成其权利从转让人到受让人的转让,从而实现票据的流通。可见,票据的转让是实现票据流通的方式,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简称《票据法》)中规定的票据基本上为记名票据,背书交付转让也就成为我国票据转让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式。然而,票  相似文献   

4.
票据抗辩权是票据法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发挥着平衡票据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功能。传统的票据抗辩权类型体系将其分为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两大类,其没有涵盖票据实务中的全部票据抗辩类型,并出现了逻辑混乱。所以,理论界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入手对票据抗辩权的类型进行重新划分。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妨从票据抗辩权产生的理论基础入手,既研究票据法和票据特殊制度,又研究民法的基本理论,甚至还要有民法抗辩延续性规则在票据法的复位理论研究,这样有利于重新构建和完善中国的票据抗辩权体系。  相似文献   

5.
票据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作了明确的规定,它不同于民法上的债务抗辩。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事由的规定,决定了票据抗辩受较大的限制,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行为,避免滥用抗辩权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1996年我国票据法公布实施以来,票据流通存在保障不够、限制过多的问题。依照国限贸易票据流转规则,我国加入WTO后,在TRIMS和TRIPS协定下的国际贸易中,票据安全流通将更加困难。为此,只有加强票据法的学习宣传,强力推进票据抗辩限制制度,完善我国票据立法,才能保证票据的安全流通。  相似文献   

7.
张凤霞  刘秋萍 《经济论坛》2005,(14):123-124
票据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法是指一切有关票据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除了专门的票据法律法规,还包括其他法律法规如民法、刑法中有关票据的内容。狭义的票据法是指专门规定票据的种类、形式和内容。明确票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调整与票据密切相联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本文所称票据法即狭义的票据法,内容包括199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及其后发布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颖的规定》等。  相似文献   

8.
龚玲 《经济论坛》2006,(16):130-131
一、空白背书的存在价值和立法分析空白背书是指票据的背书人在背书中未指定被背书人,仅有背书人的签章,而在被背书人记载上留有空白的背书。空白背书票据不记载被背书人,以持票人为票据权利人,持票人仅凭自己持有空白背书的票据事实就可以行使票据权利,而不必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票据权利人。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及有关国际公约都规定了空白背书制度。在我国,立法未明确规定空白背书制度。基于《票据法》第三十条“票据背书必须记载被背书人名称”的规定,票据法学界和实务界一般认为,我国票据背书一律为记名背书,被背书人名称是背书绝对应记载事…  相似文献   

9.
票据流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郝建萍,靳天成,张丽娜《票据法》要求,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要统一格式、统一要求、统一操作,票据才能在全国流通。现就票据在流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简单论述。一是出票行为不统一。《票据法》第22条规定.出票人制作票据时必须记载全部绝对...  相似文献   

10.
王学梅 《经济论坛》2006,(1):132-133
所谓“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顾名思义,就是存有“空白”的票据。即发票人在签发票据时,有意将票据上应记事项不记完全,留待持票人以后补充的票据。“空白票据”是大陆法系票据法上的称谓,日本票据法上称其为“白地手形”,英美法系票据法称“未完成票据”。  相似文献   

11.
论票据付款人的审查义务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票据立法及传统票据法理论一般认为,票据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经谨慎审查未能识别出伪造、变造的票据或持票人身份证件,付款后便不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2月24日通过的《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却规定,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未能识别出伪造、变造的票据或身份证件而错误付款,属于《票据法》第57条所规定的“重大过失”,如给有关票据当事人造成利益损害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显然,这两之间存在冲突,其实质是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不同的审查义务标准之间的冲突。本通过一典型案例分析,探讨票据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的审查义务标准,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票据无因性是票据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票据法理论的基石。从中国《票据法》条文的规定上可以看出,中国在肯定票据无因性的同时,坚持了相对的无因性原则,这是值得推崇的,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程度和立法技术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关于票据无因性的立法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需要立法者对票据无因性理论进行立法完善,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票据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据法中的重要制度,对保护票据动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票据流通,保护票据交易的安全进行,特别是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票据法都普遍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所谓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让与人,在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交付于买受人后,若买受人于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所有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  相似文献   

14.
票据抗辩制度是我国票据法设定的制度之一.本文首先给出票据抗辩的含义,又分析了票据抗辩的抗辩事由以及抗辩事由的例外情形,通过对票据抗辩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分析和阐述,使票据抗辩制度更加清晰,以保障票据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票据抗辩制度是我国票据法设定的几大制度之一.本文首先给出票据抗辩的含义,又分析了票据抗辩的抗辩事由以及抗辩事由的例外情形,通过对票据抗辩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分析和阐述,使票据抗辩制度更加清晰,以保障票据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付琛瑜 《经济师》2004,(12):48-48,50
票据抗辩权与票据权利相对应 ,是票据债务人用以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票据对价是指票据受让人在受让票据时向对方支付的代价。票据债务人基于持票人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而提出的抗辩即为票据的无对价抗辩。文章重点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分析了票据无对价抗辩的含义、原因 ,并对我国票据法所规定的无对价抗辩提出了质疑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俐桃  曾晓玲 《经济师》1997,(9):34-34,19
当前银行票据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欧阳俐桃,曾晓玲,刘钟勇199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实施以来,对维护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票据结算广泛使用和流通,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诸...  相似文献   

18.
票据质押作为权利质押的形式之一,既具有普通质权的共性,又有票据法上的独特性质.本文围绕《票据法》、《担保法》以及《物权法》等相关法规,对票据质权的生效要件、票据质押背书行为的性质和票据质权人能否再为转让背书或转质押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票据质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春梅 《时代经贸》2012,(22):223-223
1995年颁布的《票据法》,对各种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的行使、票据义务的履行做出了全面系统地规定,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但在当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亟需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郭建坡 《经济论坛》2005,(20):119-121
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是大陆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称之为未完成票据,是指出票人在签发票据时有意识的对票据的法定必要记载事项不记载完全,而是授权持票人在出票后做补充记载,依照票据的记载事项发生法律效力的票据。空白票据包括预留收款人的空白票据、预留出票日的空白票据、预留票据到期日的空白票据、预留票据金额的空白票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