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当前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而且一户经营多块土地的现象较为普遍;农地确权可以通过影响农户的投入决策和土地流转决策对农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因而深入探讨农地确权对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文献对此缺乏研究。本文认为,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是农地确权作用于农地利用效率的主要路径之一,单从这条路径来看,农地确权不仅要促进土地流转,而且要使农地向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集中、要改善农户的分散经营状态,才能显著提升农地利用效率。然而,在现实中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对该路径形成阻碍,导致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基于2019年在吉林、江苏、四川三省297个村庄抽样调查的1058份问卷,运用DEA-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显示:相比未确权的农户,已确权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反映出当时样本村庄的农地确权还未有效促进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相比未确权的农户,已确权农户在确权后的土地转入概率较高,但最大地块面积较小,而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比没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最大地块面积较大的农户比最大地块面积较小的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更高,表明在农地确权影响农地利用效率中土地转入具有遮掩效应、最大地块面积具有中介效应。可见,农地确权提高了已确权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土地的转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农地确权与农户最大地块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之间的负相关性,但并没有加大最大地块的面积,由此带来的经营分散加剧可能正是已确权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低于未确权农户的原因之一。相比已有文献,本文对农地确权影响农地利用效率的土地流转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并针对农户最大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经验分析,深化了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研究,也细化了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研究表明,不但要继续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持续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还应扫除阻碍农户土地流转的其他障碍,加强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引导和农村土地整治,促使农地向高效率经营主体集中,并努力解决农户多地块分散经营的问题,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农地利用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农地撂荒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条件下,农户非农化带来的农地撂荒问题需要通过农地流转来解决。确权颁证增强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排他性,在农地流转便利、流转收益较大的情况下会促进农地流转,进而减少农地撂荒。采用四川省9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区市4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Probit(ESP)模型的分析表明:已确权颁证农户的农地撂荒概率显著低于未确权颁证农户,土地确权颁证能够有效抑制农地撂荒;土地确权颁证减少农地撂荒具有区位差异,确权颁证对农地撂荒的抑制效应在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和山区依次递减;土地确权颁证减少农地撂荒具有时间效应,越早确权颁证的农户农地撂荒的概率越低。各地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但不能为“颁证”而“确权”,要与“三权分置”改革相配合,切实保障农户土地权益,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在山区和偏远地区,还应克服农业生产及自然条件的限制,降低农地经营成本,扩大农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制度是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所构成的体系,是为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设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的社会规则体系,而潜规则是正式规则的逆向选择和异化。从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与潜规则的视角分析社会规则体系,有利于认识制度或规则之间的多重关系,有效发挥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总结了北京郊区农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模式,分析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农地的产权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管理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地流转越来越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农地流转在我国的覆盖面也逐步扩大,从最开始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延伸到内陆地区。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农地流转也表现出一些特定的形式,在流转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简单阐述了目前我国农地流转的基本形式及主要特点,并对目前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总结,同时在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要从立法、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土地流转各方面给予支持、引导,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更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农村的竞争力,更好地稳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保障缺位导致陕北流转农地供求不足和交易费用高,不利于农地资源的有效流转,进而影响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加快陕北农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其配置效率,首先应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陕北流转农地供给;其次应合理规划提高陕北农地经营收益以扩大陕北流转农地需求;除此之外,加快培育陕北农地流转市场,为陕北农地经营权流转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陕西地域为例,从供需框架出发,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动力、模式与障碍: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农地流转不断壮大,农地市场在不同生产者中配置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但农地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所有权模糊和承包关系不稳定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发挥,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降低了农户流转农地的意愿,中介组织缺乏和交易合同不规范使农地流转交易费用较高.未来推动农地流转应明晰所有权归属,稳定承包关系,划清集体参与边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合约的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分析说明了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遗忘和迁移原理促进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转让价格的合理性一直受到质疑,文中通过对现行定价方法适用性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价值分析,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转让价格应包括其财务价值和未来收益能力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一个伯川德寡占模型,考虑我国的所得税和关税特点,关注跨国公司的所有权结构,给转移定价一个相对细致的模型分析,得出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1~2004年我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前后机构持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接管事件发生之前,机构投资者没有表现出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绩效并降低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在2003年控制权转移事件之后,机构持股已能够影响公司治理并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车位权属及流转规则的争议大致包括:车位是否应定性为业主共有;约定归属制度设计是否有违合同公平;车位是否可以独立出售;车位是否应当闲置等待满足业主的“潜在”需要;车位是否只能租售给业主而不能处分给业主以外的人;开发商与业主以外的人签订的买卖车位的有效契约是否可以随时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以上的争议实质上是在一种落后的财富观引导下导致的,它过度地推崇了所有权社会化,试图以所谓“合同公平”取代“合同自由”的核心地位,并通过强化国家管制与干预实现对财富直接的再分配.是当前我国不正规所有权制度运行现状的缩影,实质上造成了车位被固化为静态的财产、被简单当成满足生活需要的普通资产,而无法成为“下金蛋的母(鸡)”——资本.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要构建知识型社会,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发展相当关键,通过从科研组织的个体层面出发,结合相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创新行为关系构建了相关模型,展开实证研究,探讨了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在个体层面,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于创新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供求机制及其构建方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也要遵循经济学的一般供求理论,只有同时具备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才能形成现实承包地流转。从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的微观角度出发,参与交易的主体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需要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才能做出合理决策。他们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其在承包土地流转市场中的行为受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内外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在承包地流转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因此,构建与完善承包地流转的供求机制是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基础性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