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文君 《会计之友》2006,(18):94-95
增值税"免、抵、退"方法出口退税额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对于学习者来说向来是个难点,笔者通过多年《税法》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摸索,发现利用相关图形的变化所具有的一目了然的表达效果来理解、记忆这部分内容,比单纯的文字表达的理解效果要好的多,课堂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下面通过图形的变化来对采用"免、抵、退"方法计算出口退税额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口货物实行全额退税和部分退税。在此种情况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采用“免、抵、退”税核算方法较为复杂,特别是一个“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两个“抵减额”的规定,使得计算公式中存在很多与“免、抵、退”税原理不符之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免、抵、退”税设计原理精巧,但由于计算依据、征税与退税率存在差异等原因,使其计算步骤较多、较为费解。本文通过对各计算步骤的分解说明,分析了“免、抵、退”税相关计算方法的实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增值税“免、抵、退”税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清芳 《会计之友》2007,(9S):56-57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增值税实行“免、抵、退”和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涉及依照有关税法对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和账务处理。本文就此谈点见解。一、税法对实行“免、抵、退”和出口退税的规定我国依照国际惯例,为避免交易国之间双重征税与鼓励出口,规定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并对该出口货物因生产耗用原材料等发生的进项税予以退还。由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有的兼营内销产品和出口货物,且出口货物不能单独设立库存产品及货物销售账核算,税法规定实行“免、抵、退”办法办理出口退税。免,即免征出口货物出口环节增值税;抵…  相似文献   

6.
"免、抵、退"税是出口退税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思路新颖,设计科学,但概念繁琐,计算公式复杂,多个专有概念令人费解.文章通过图示、公式对"免、抵、退"税原理、计算公式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直观、系统的解析,以便于准确理解、掌握"免、抵、退"税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蒋季奎 《财会月刊》2011,(10):66-67
出口产品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和会计处理,对许多会计实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题,很不容易理解。本文试图对出口产品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作出通俗的解释,以期对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就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中实行“免、退”税和“免、抵、退”税方法的企业在出口退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就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中实行“免、退”税和“免、抵、退”税方法的企业在出口退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董再平 《财会通讯》2005,(12):48-49
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除特殊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虽然“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思路独特,但在我国征税税率和退税税率不一致,特别是有进料加工、国内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下,公式复杂,令人费解。笔者拟从“免、抵、退”税概念出发,剖析“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清芳 《会计之友》2007,(25):56-57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现行"免、抵、退"税计算中存在征税的问题 (一)出企业的出口征税的问题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动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采用"免、抵、退"办法的理论顺序为:首先计算"免"税额;然后计算"抵"税额;最后计算"退"税额.  相似文献   

14.
一"、免、抵、退"出口退税的概念、计算方法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目的是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出口。(一)"免抵退"出口退税的概念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以来,在笔者所接触的内资出口企业中,有不少实行“免、抵、退”方式的出口退税企业在被地税部门检查时,对2005年至2007年期间的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免、抵的增值税额,地税部门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5号)的规定,要求企业补缴相应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相似文献   

16.
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对生产经营性企业全面推行“免、抵、退”税政策。为此,国家税务总局于2002年2月6日印发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退税指标不足的矛盾,减少了中央财政压力,也有利于解决征、纳税脱节问题。而且对于增强企业出口创汇、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成效是明显的,但推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一直是税法理论学习与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多数文献上的相关计算方法不易理解,对初学者造成不小的学习障碍。本文按照税法规定,对"免、抵、退"税的定义进行分析,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便财税人员更好地掌握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操作。  相似文献   

18.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一直是税法理论学习与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多数文献上的相关计算方法不易理解,对初学者造成不小的学习障碍。本文按照税法规定,对"免、抵、退"税的定义进行分析,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便财税人员更好地掌握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操作。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实行"免、抵、退"和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涉及依照有关税法对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和账务处理.本文就此谈点见解.  相似文献   

20.
企业“免、抵、退”税是否具有税收筹划空间,许多人都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尝试。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免、抵、退”税规定的申报期内,通过调整出口退(免)税单证的收齐时限,完全可以影响和控制当期应纳税额、应退税额以及“免、抵”税额的大小,进而决定当期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下简称税费)的增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