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建国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各个阶段的重点和方向不同,通过分析推动各个阶段改革的重要科技政策,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政策发展演变划分为四个不同时期,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政策6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演变特点、不足和发展思路作相关说明,以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现一个比较全面的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及其政策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个开发区设立至今,经过起步、扩张发展、竞争分异等几个阶段,目前正迈向成熟的、规范化的发展阶段。随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土地价格的上涨、技术水平的提高、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消除、开发区政策优势日益淡化,我国开发区内企业将推动以往明显的差别竞争优势,而开发区在以往加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旧疾,更增添了开发区成熟化、规范化发展的难度。本在这一背景下,剖析我固开发区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合理的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开发区巩固优势、发展创新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建国以来我国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认识展开探讨一直以来在理论界较为重视,文章对其研究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并对这两个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艰难曲折,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建国初对其发展的肯定到一度遭到否定再到当前充分肯定的认识过程,这是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质的飞跃和提升,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沈佳 《老区建设》2013,(14):29-30
我国最早的土地整理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但作为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得以实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介绍建国以来土地整理工作的历史性变迁基础上,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土地整理政策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魏后凯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开始加剧,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局看,1979-1991年,沿海...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支农投资政策的演变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孟令雷 《乡镇经济》2005,(12):20-22,31
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我国财政支农投资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探索我国财政支农投资政策优化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朱坤林 《中国经贸》2011,(10):10-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逐步弱化。而以发达国家为主的某些国家(地区)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便利的同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因此,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演变历程和发展现状,更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刘曦彤 《科学决策》2013,(11):43-69
自200S年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小额贷款业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但监管过严、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小额贷款公司的全国性监管政策的框架问题、尺度问题、定位问题,地方性管理办法在相应问题层面的突破及其中存在的困难入手,对我国小贷公司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现状,我们认为未来监管政策主要有三条可能的演变路径:合理化监管政策以保障小贷公司本色发展;放宽门槛以促进小贷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出台新规以引导小贷公司转型为金融公司。结合国际小贷发展的成功经验,本文又具体分析了三条监管政策演变路径的可能性、相应问题及解决途径,对未来政策的调整进行判断,为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由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乃至整个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有个曲折过程,因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正确与失误的反复.纵观其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健康发展;1957年至1976年10月,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反复;1976年10月至今,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新落实与不断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张艳艳 《魅力中国》2014,(4):204-204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多领域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处理就业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对过去出台的就业政策进行梳理分析,以史为鉴明确其利弊,对就业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11.
陈宁 《改革与战略》2014,(4):109-112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应该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同步发展。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真正分享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梦"的成果。城镇化是城市群的塑造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城市群则是城镇化推进演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孙斌  王亮文 《科技和产业》2019,19(12):54-58
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文献,梳理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内涵,总结协调发展的研究内容和调控措施,发现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概念缺乏明确的界定,理论发展滞后于新形势下不断丰富的协调内容。提出未来需继续构建并完善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拓展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婷  芦岩 《改革与战略》2011,27(9):41-44
文章首先回顾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各种观点,然后从产业分工的视角分析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协同实现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建立城市群区域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城市的开发和扶持、建立城市群内合理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促进城市群经济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宁夏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成绩及问题,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土地征地标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性、建立农地收益增长机制和加大对农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土地流转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安平 《世界经济》2022,45(1):158-181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各个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表现并不相同,本文从人口集聚的视角研究城市经济韧性。首先利用空间均衡模型分析集聚如何影响生产率进而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长差分模型识别集聚和城市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集聚不但有助于提高城市抗冲击的能力,也能够提升城市经济恢复的能力以及冲击后状态转变的能力;与经济下行时期相比,经济调整时期集聚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市场需求效应、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及知识溢出是集聚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途径;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集聚对全国总体经济韧性有明显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促进人口集聚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城市韧性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中国FDI空间集聚与趋势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FDI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FDI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差距扩大产生重要影响。究竟空间因素多大程度上能解释FDI的空间分布?本文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与趋势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601个县级以上城市人均FDI和空间位置坐标数据研究了FDI的空间集聚与趋势面。研究发现,空间因素对FDI集聚分布的相关性极其显著。从空间因素看,中国人均FDI分布可分成5个集聚区域,北部和西南地区难以吸引FDI入驻。这意味着,更有效地促进FDI北上,尤其是西进应当作为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FDI政策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税收政策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通过调整税收和财政政策,形成更加合理的社会财富二次分配格局,建立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作为其主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能否顺利实现。本文通过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发现,该城市群产业存在行政分割与城市竞争、产业结构趋同且彼此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创新发展缓慢以及支柱产业支撑减弱等问题。完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产业合作体系、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加速改造传统企业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文献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分布结构、城市产业分工与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城市群建设的3个重要维度,这3个维度的发展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集聚效应、外部性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对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抓好这3个维度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持续的制度创新,优化大湾区城市群规模分布结构,推动不同城市之间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关系,并实现城市群公共产品的协调供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