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
中国的乡村治理有其深远的历史,不同时期分别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村庄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有比较大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人口流动的差异性要求不同的治理模式.文章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来分析乡村治理的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工业化与农村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化是农村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工业化决定农村人口流动的特点、速度、规模。因此我们应该从工业化进程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农村人口流动.认识政府在各个时期制定的农村人口流动政策及婪变动.我国建国以来的农村人口流动与工业化进程基本上是相适应的。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会更大.速度会更快.政府应当翱定与之相适应构政策,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耗费稀缺资源。形成人力资本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人口流动迁移。但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研究时,更多强调 相似文献
6.
目前,加快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决策层的一种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上,人们,包括学术界和决策层,则又存在种种疑虑。这种疑虑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这些疑虑具体有很多种,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农民进城市会增加城市负担,主要包括城市基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涌入,其中一部分人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社会形成了特殊的聚集区(村),由此给当前城市发展与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中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变迁的过程,这类群体的流动所产生的特殊社会行为过程,赋予社会网络更为广泛的内涵。分析农村人口流动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构筑动因、网络空间适用,对城市人口的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许多学者对此也作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我国城市失业和乡村人口流动的主要出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我国2000年城镇人口为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比1990年增长了9.86个百分点;乡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而1990年这一比例为73.6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城市化的步伐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率在75%左右,发展中国家也在45%左右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人口流动与甘南藏区社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五十多年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推动甘南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因素--人口以及人口的流动变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差分法、H-P滤波法以及Band-Pass滤波方法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序列长期趋势项进行分解,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进行检验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主要经济变量的一些典型化事实,以供政策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观察GDP的周期性成分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共同运动,发现了韩国经济中的特征性事实。本文用Hodrick$CPrescott滤波来提取序列的周期成分,通过预白噪声化程序进行稳健的测量,并且借助脉冲反应函数观测了GDP的冲击传导机制,从而得出结论:除了价格变量以外,所有变量的周期成分都是顺周期的和同周期的。工资滞后周期3个季度,M2较弱的顺周期而且领先周期。预白噪声化之后,大多数变量的交叉反应相关函数值降低,但是很少发生质的改变。投资变量最活跃而消费变量相对不太活跃。GDP冲击似乎首先影响总需求方;而供给方如就业、真实工资要几个季度之后才有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化特征事实——基于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理论和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经济序列之间的协动性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这种协动性一般被定义为经济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首先对经济序列中的相关系数问题进行综述,特别是介绍了动态相关系数,并且作为衡量经济周期稳定性的新特征事实.然后介绍Engle最近提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估计方法.最后对使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进行描述.本文计算了消费、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净出口、CPI、M2、利率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汇率与GDP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发现了政府支出与GDP之间关系最为稳定的重要结论,并且和美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 The paper presents a set of empirical regularities that characterize the activity of Greek exporters. Using a unique data set of Greek manufacturing firms with... 相似文献
16.
Gabe J. De Bondt 《De Economist》1998,146(2):271-301
The article provides a survey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financial structure, namely credit to firms and households, by means of five distinguished theoretical issues. It is complemented by a survey of relevant stylized facts for six European countries. 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across Europe shows that indirect credit markets with banks as the main players are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direct credit markets, and that the most striking difference in financial structure among the countries considered relates to debt maturity. 相似文献
17.
全球流动性过剩传导的典型化事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以计量分析为基础的典型化事实分析方法,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传导从零散事实中提炼典型化事实进行研究。在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事实描述,以及对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动性过剩的"量"的测度基础上,本文选取全球主要经济体,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传导的典型化事实,反映出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卡尔多特征事实再思考: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这一领域的理论探讨主要有四个层次:在新古典假设条件下,劳动收入占比与资本产出比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对新古典假设做出修正,将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归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收入占比的产业差异,在整个经济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开放条件下,探讨全球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考察劳动收入占比的决定因素,它们包括:资本产出比、技术进步、全球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非正规部门规模和对劳动力的保护程度等.本文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医疗消费行为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收入对医疗消费的直接效应表现为医疗消费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收入的间接效应是指收入下降导致了健康水平下降,从而医疗支出增加。本文采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用一个医疗决策模型和医疗支出模型估计了中国农村医疗支出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89年,收入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到1997年,收入水平对医疗支出的影响变得不显著。究其原因,这一时期的收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发生作用且作用相当,由此可见低收入农民面临收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双重影响,其结果可能是低收入的农民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和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因此,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增加对低收入农民的转移支付,建立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Using village data from samples covering 6 provinces,36 counties and 216 townships,the income inequalities within and between townships in rural China are assessed. The Theil index and the mean logarithmic deviation methods enable us to test income inequality at the township level,and to decompose it into intra-regional and inter-regional at county and provincial levels. In the present paper,we also decompose income inequalities between and within the nationally designated poor counties (NDPC). The results show that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 would be eliminated if measures and policies were targeted at the county level. This study also confirms the rationale that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of focusing on poor counties based on the inequalities between NDPC and non-NDPC accounts for the most inter-province inequal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