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要素,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交易成本—服务外包化、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价值链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广东佛山市为例,着重分析了佛山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现状、失衡的表现及对佛山经济的影响,最后就实现佛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当前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使河南由工业型经济迈向服务型经济。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程度不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如构建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机制,推进制造业发展“服务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以及优化制度环境等,以促进两大产业形成互相支撑、互补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希  李锦飞 《改革与战略》2010,26(1):126-128
文章以《2002年江苏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互动不足。  相似文献   

4.
依据陕西省投入产出表,按照行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各部门按照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进行划分,测算细分部门间两业融合发展程度.通过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对比产业间前后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陕西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不高,制造业部门的发展更多地依赖自身,与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联系不紧密,其中制造业对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高,而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前向关联度较弱,对制造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总体上来看,当前阶段两业融合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产业增加值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融合互动趋势显著;在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中,交通运输、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性相对较强,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较弱;在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较高的制造业部门中,高端制造业部门居多,而传统制造业部门则较少。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发展对于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和破解“中国制造”升级难题以及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标准,本文首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进行精准测算;继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利用我国行业层面数据,计量检验“营改增”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营改增”不但能够直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效果更好。拓展性研究表明,“营改增”试点主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影响二者之间的协同融合,并且“营改增”政策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这意味着后续增值税改革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东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成丹 《世界经济研究》2012,(7):73-79,89
本文以1990年、1995年和2000年亚洲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东亚各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制造业服务投入比重相应提高;两产业之间融合度的变动方向是:制造业需求主导→对称性均衡→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主导;经济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发展水平越低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越依赖于制造业。中国在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基本上都位于东亚地区最后一位,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服务投入比重下降这一与演进规律相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对南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趋势与结构特征进行了总体描述与评判。并以1997—2007年间南通的三张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投入产出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程度。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南通两类产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互动融合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文章多维度构建了促进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相关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运用基准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通过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产生的中介效应显著弱于直接效应,技术引进不能成为数字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路径;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环节上活动的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反映。价值链高度相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动力,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动因,规制放松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外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中,以及结构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中。根据价值链之间作用方式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分解和整合的方式和过程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市场竞争、产业集中与产业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海涛 《改革与战略》2008,24(1):107-110
市场竞争促进了产业集中和绩效的同步改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已经发挥的作用表明,对于我国很多控制严格、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改善绩效的主要方法不应当是通过行政手段提高集中程度,而应是加快这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和产权改革。市场条件下的产业集中是产业绩效改善的前提条件,而我国产业集中面临着来自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阻碍。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准确分析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其产业调整。以2002年及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纺织服装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强,但所带动的产业范围较窄,并且对出口的最终依赖度最高而对国内消费需求最终依赖度较低。基于结论,建议加强纺织服装业与纺织材料产业的有机融合以及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发展,并大力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产业联系和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试图用现代服务业和其它产业联系薄弱来解释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在产出中比重徘徊不前的现象。我们利用较长时期(6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比较系统连续的方法,在考虑了投资对产业联系的影响,估计服务业和其它产业联系紧密程度。我们发现现代服务业和其它产业的联系仍然比较松散,在时间上其波动与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的波动在一致。  相似文献   

16.
张艳  孙明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15-20
通过现代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山东省一、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双向影响关系,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影响显著于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因此,山东应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天珞 《改革与战略》2012,28(9):106-108
文化产业集群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与制造业集群既有相异之处,又有相同之处.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集群更尊重人和人的价值,对于集聚地文化特质的要求更高,对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使用要求更高,在聚集空间上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产业关联性不同;除去特定集群所集聚的特定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的特殊效能不同,两者均能有效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并促进了整体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与信息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正在出现一种引人关注的空间模式,有人称之为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而构成产业集群的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物质与信息。在集群中产业之间能量传递和交换的物质流与信息流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在产业关联中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左。由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是信息和它的实物载体的分离。信息流的地位和作用迅速提高,使集群中的产业关联基础发生了从物质流为主向信息流为主导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业必须学会运用反倾销这一有力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如何从产业层面解释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是否因产业竞争力增强而推动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针对该问题,文章将2002~2012年BVD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与37个工业行业合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竞争力与海外并购的关系。通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生产率越高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第二,资本越密集和规模越大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第三,产业出口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越强,海外并购规模也越大;第四,国有股份越多的产业并不必然增加海外并购。文章还发现,产业竞争力增强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并购,但在发展中国家并购时,尤其在能源和矿产行业,可能是由产业竞争力以外的"非市场"因素推动。总之,文章从产业层面解释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因素,加深了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