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刘霞 《经济师》2014,(8):168-16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指在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扩展到低收入人群和欠发达地区,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推广,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等特性,让列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快速地获取价格相对合理的金融服务,为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联合国将普惠金融引入大众的视野,这一概念的运用和影响便得到广大人群的关注.我国在2006年正式将普惠金融的概念引入,就开始从多个方面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但在这一过程中,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始终阻碍着普惠金融的发展,使普惠的目标很难实现.近年来互联网凭借其高效、快捷及数据共享等特点在我国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延伸了许多与互联网有关的经营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日渐进步,普惠金融走上互联网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方式,不仅在我国金融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研究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出发,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互联网金融因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得其自身天然具有融资门槛低、方式灵活等特点,在实际的发展中丰富了普惠金融的产品体系、提升了普惠金融的业务流程效率、促进了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的建设。但在发展中同时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法规体系,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完善网络技术等措施完善互联网金融,进一步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尚雯 《当代经济》2017,(22):30-31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让所有社会群体平等享受金融服务.互联网与金融产业的融合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服务金融交易弱势群体,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在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覆盖率、防控金融风险和完善监管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本文梳理了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客观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正确引导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增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与"互联网"关联起来,与之相关的农村经济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在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帮持下,农业经济建设与互联网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形成"农村普惠金融".当下,农村普惠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但其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范围、效果受限.以此为背景,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8.
童琳 《当代经济》2018,(12):44-45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应时而生,其透明化,开放性和高效率的特点与普惠金融理念非常符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有效融合,有望突破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阐述了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SWOT情况,提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构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发展生态。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出现了不同于传统金融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了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整个社会福利得到了边际改善,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普惠金融蕴含了公平、包容、效率等伦理维度,主张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获得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机会,体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选择值得审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系统阐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通过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普惠金融通过激发社会底层动力和内在活力推动技术创新。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在东、中、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确实具有较强的联动性特征,其形成的交叉作用加强了“互联网+”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论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政 《财经科学》2015,(1):1-10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鯰鱼效应”对传统金融业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金融生态如何在互联网语境下的演变、优化并达到新的平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焦点.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从互联网金融用户、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等角度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并通过梳理现有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从系统论的角度初步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中存在着安全保护、监管法律缺失、与实体经济脱节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行为金融理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金属学说,近年来其影响日渐扩大,已经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目前这一学说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热门领域。本文在综合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其决策理论基础、主要模型以及有效投资策略等三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论介,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府职能在体制转轨中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1994年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包括财税体制在内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宏观调控体制框架。但是,也应看到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主要侧重于收入体制和分税制的改革,在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尚未进行根本改革。本针对界定地方政府事权及其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的理论依据,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公共财政支出的目标模式选择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特征、投资者情绪与互联网理财产品回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情绪(IFIS)和互联网理财产品回报的互动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情绪对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回报独特的影响机制,创新性地分别采用四个类股市指标表征IFIS的直接作用、六个反映互联网金融特征的指标表征其间接作用,协同构建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情绪指数。应用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Wind数据库和网贷之家数据库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IFIS与互联网理财产品回报之间呈负向关系,并且IFIS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独立于宏观经济与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会额外通过互联网理财产品价格波动影响预期收益,得到风险补偿,这与基于股市投资者情绪的研究结果一致。IFIS对互联网理财产品回报呈现单向因果关系。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与国内外股市投资者情绪相关研究的结论相反,IFIS与由类比IPO数量而采用的新增平台数量呈负向关系,这可以通过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阶段性监管政策得到解释。本文结论稳健,为研究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投资者行为提供一个新工具。  相似文献   

15.
钱雪松  袁峥嵘 《经济经纬》2022,39(1):138-150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较为显著正向影响.与高收入(中东部地区、城镇地区、男性、高教育水平)群体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低收入(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女性、低教育水平)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生活压力(体现在经济压力和制度排斥压力方面)的路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普惠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数字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形态之一,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财富增长的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与传统普惠金融相比,数字普惠金融更能促进家庭总体财富规模的增长,运用工具变量的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家庭的耐用消费品价值、金融资产价值和房产净值;数字普惠金融在货币基金和电子支付方面的使用深度能够增加家庭财富规模;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家庭及中西部家庭的财富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但"数字鸿沟"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宸  方芳  张乐 《经济经纬》2022,39(1):127-137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经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负债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负债水平和家庭债务杠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流动性约束、非理性支出和便捷化交易三条机制促进家庭债务规模和债务杠杆上升;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中对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不一样,相比于高收入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更明显.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纵横》2021,(2):116-128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2017年的微观数据,构建家庭层面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发现普惠金融可显著促进家庭总体消费水平提升,降低生存型消费占比,提升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和农村家庭更显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家庭收入水平从而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同时金融素养会调节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效果。因此,应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针对家庭异质性特征精准制定普惠金融政策,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使普惠金融成为提振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焦云霞 《技术经济》2022,41(4):107-119
本文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视角,采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并利用QAP方法探究其成因。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呈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其空间不平衡性的主要来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传统金融基础和数字技术水平地区差距是影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它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决定因素,而城镇化则构成了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决定因素。为促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应客观对待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性,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20.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非正规金融服务是对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补充,本文基于2014年与2017年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正规金融服务与非正规金融服务对不同群体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青年群体中,正规账户服务、正规储蓄服务和正规信贷金融服务对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相比于城镇群体,正规信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对农村群体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③非正规信贷服务对不同群体的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考虑了更换就业、普惠金融的代理指标,采用不同年份的样本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来减少样本选择性偏误等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最后,指出要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对不同群体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