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资产核算制度演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前,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入账价值、折旧等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由企业自定;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更加谨慎、更加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再强调原始价值入账;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更自主、灵活,体现资本保全原则。但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以债务重组方式和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不符合国际惯例等,有待我们根据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2.
高璐 《新智慧》2004,(8A):46-46
《财会月刊》2004年A3期发表的贺江莲同志的《确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之我见》一,提出了自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法。笔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前,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入账价值、折旧等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由企业自定;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更加谨慎、更加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再强调原始价值入账;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更自主、灵活,体现资本保全原则.但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以债务重组方式和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不符合国际惯例等,有待我们根据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4.
朱倩倩 《新智慧》2006,(7):58-58
一、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于固定资产计价,一般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但是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上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会计制度与税法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折旧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存在不同规定,相应的纳税事项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6.
吕焱 《新智慧》2002,(3):45-45
《财会月刊》2001年第20期刊登了曾纪澍的《浅析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损赠的核算》一(以下简称“曾”0,对于现行会计制度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提出了异议,曾认为,如果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途不予处置,应在资产价值摊销完毕时,按原确诊的入账价值计算应交所得税,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同时,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如果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途出售或转让,除按一般的固定资产出售和无形资产转让进行核算外,不 按原接受损赠时的入账价值计算应交所得税,分录同上。但笔认为。这产核算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而应采用下述方法核算。  相似文献   

7.
对于无偿划转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讲解》(2001年)进行了规范:对于按规定无偿调入或调出固定资产的企业,应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增设“无偿调入固定资产”、“无偿调出固定资产”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当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收到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按调出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加上包装费、运杂费等,作为调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调入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贷记“资本公积——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科目,按发生的包装费、  相似文献   

8.
黎明  王锐  杨大帅 《新智慧》2006,(9):71-72
一、自建、自用房屋、建筑物的入账问题 企业自建、自用房屋、建筑物时,从筹建、施工到完工期间(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的全部支出包括土地使用权的购人成本、原材料(包括建造材料和装修材料等)以及人工成本费用等。传统会计对于上述各项支出在发生时均记入“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汇总,待工程完工后一起结转到“固定资产”科目,笔认为这样处理不妥。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预计弃置费用金额与其现值相比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正确与否,对于企业计提折旧,贯彻会计原则,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有重要影响.现行行业会计制度对这一问题的规定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于非货币性交易问题的规范,与原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相比,具有的变化及若干不同点;同时,对与之相关的劳务入帐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投资者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企业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聂顺江  龙月娥 《新智慧》2006,(12):34-35
1.融资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旧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中较低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中较低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新准则更重视公允价值在资产计价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固定资产具有突出的行业特征,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必须进行专门估价才能满足会计核算需要。本文从分析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特征入手,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估价入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笔者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BO T是一种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项目融资模式,其实质是将国家的基础产业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民营化。对于BO T这一特殊项目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就此作一探讨。一、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上的不足1.BO T项目的初始确认。BO T项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它具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双重属性。首先,BO T项目所建造的公共设施完全符合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征。但深入研究BO T项目的含义时就会发现,项目公司获得的实质上是一种特许权(如水力发电专有权、高速公路收费的专有权等),实际建造的公共设施以及其收益权都是依附于特许权而存在的,即资产的实物要素次于其无形要素。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将其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更合乎情理。其次,由于一般由项目公司负责BO T项目的建造和经营,所以应将其作为自创无形资产进行确认。2.BO T项目的初始计量。《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简称《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或成本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确定。也就是说,BO T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除了仅占微小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多项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新准则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不符合商业实质或者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换入的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应以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总的原账面价值的比例来分配总的入账成本。那么,换人多项资产方必须取得换出方关于这些多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否则就无法确定这个分配比例。而且按照原账面价值的比例来分配,是否会导致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呢?因为原账面价值是历史成本信息,按这样的比例来分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显然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钱仁勇 《新智慧》2006,(12):58-59
1.租赁开始日。关于融资租入资产的计税成本,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宇[1994]第3号)中的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投入使用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等费用之后的价值计价。其中“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应该是指最低租赁付款额,即分期支付的租金与行使优先购买权支付额之和。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的融资租入资产入账价值是根据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中的较低,再加上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来确定的。此外,倘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存在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融资租入资产入账价值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张海慧 《新智慧》2007,(10):54-55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核算 1.产生及分摊。《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十一条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提供了两种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方法。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两种方法所确定的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笔者在实务中发现:在公允价值不等、税率相等时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换入资产成本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资产计价,中美准则的规定相同,即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这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然而,对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计价上,我国优先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而美国则优先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有其合理性,因为它们的出发角度不同。从反映客观经济业务实质而言,按美国准则的规定,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对换入资产计价,并根据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损益,这相当于由换出资产进行货币交易,收到相当于公允价值的货币,然后将这些货币全部用于购买换入资产。由于交易的损益是根据销售来确定的,所以美国准则保证了企业收益计算的准确性,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方面考虑,则我国推则对计价的选择较为合理。因为企业换人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是为了获取与原有资产的使用价值不同的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以便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新的作用。在评估换人资产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时,新资产的公允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