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iffusion of British technology to the Continent, especially France and Prussia,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various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and to differences in the speed of diffus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 country and its absorption of foreign technology tends to follow a logistic curve. This suggests that linear and purely economic explanations of technological transmission may be inadequate.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实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历史纵向分析和地区层面的横向比较,发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能源消耗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改进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国内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是北京、上海和广东,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应提高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强度;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能目标和政策措施,既要考虑一般性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特殊影响因素,促进地区经济、能源和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庄婷婷 《海洋经济》2020,10(4):1-12
基于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金融深化、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三者关系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回归数据表明海洋经济中,金融发展水平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技术进步则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可见三者相互影响的关系存在长效机制;最后,通过方差分解发现,三者都存在较强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其对另外两者的贡献率都偏低。因此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调整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建立金融支持的长效机制,企业要加强科研创新,以技术进步拉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在海洋经济中建立起三者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区域间技术收敛是实现区域间经济收敛的必要条件。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的分类出发,剖析了外生与内生、体现式与非体现式、资本偏向和劳动偏向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给出了技术收敛的测度指标体系。文章认为,当前关于技术内生和外生的研究并没有与技术进步的"体现观"结合起来。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所指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非体现式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主要是体现在资本或劳动力中的技术进步。所以,技术收敛的分析应该在经济收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体现在资本和劳动力中的技术和没有体现在要素中的技术,建立相应的测度指标体系。这种测度技术收敛的方法与一般性的技术收敛测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对相关的产业技术政策、人力资本流动政策以及产业转移等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1978-2013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在不断提高。通过考察能源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以及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进一步证明了我国能源效率在提高。在能源经济效率方面,我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工业转为相对集约的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注重技术进步对提高能源效率的长期正向作用;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方面,我国能源效率也在提高。然而,在能源结构、产业化发展、技术水平以及与国际相比较方面,我国能源效率都比较低。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健全能源政策,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提升我国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区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能源禀赋、产业技术进步及二者交互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产业技术进步会降低碳排放强度,能源禀赋会提高碳排放强度,并且产业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强于能源禀赋的促进作用;②能源禀赋和产业技术进步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产业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区域能源禀赋相对优势丧失,而能源禀赋优势丧失又会反作用于产业技术进步动力和需求,二者形成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碳排放减少;③能源禀赋和产业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但二者交互作用在不同区域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效应。基于以上结论,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JP〗低单位产出能耗;第二,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第三,因地施策,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进步通过能源禀赋抑制碳排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挖掘地区节能降耗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地区能源效率现状和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能源效率差异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能源效率差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我国地区能源效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递减的梯状现象,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能源效率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资源禀赋比较丰富的西部内陆省份;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正在拉大而地区内部的能源效率差异则相对收敛;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需求对地区能源效率差异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就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Competition among techniques in the presence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model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growth originally proposed by Batten (1987),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upply of and demand for a new product, is modified so as to admit a production technology with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techniques. On the opposite to the case wher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w technique exhibits decreasing returns, the presence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prevent the splitting of the market between two new techniques, and the monopoly position of one technique must obtain. The winning technique may not be the most efficient in terms of its market expansion potential, the outcome of competition depends on initial conditions on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diffusion.The author wishes to thank Robert Boyer for his helpful advice and remains the sole responsible for all remaining errors and omissions.  相似文献   

9.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Understanding the emergence of innovation systems is recently put central in research analysing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Especially the key activitie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the build up of an innovation system receive much attention. These are labelled ‘functions of innov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builds on five empirical studies, related to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to test whether the functions of innovation systems framework is a valid framework to analyse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We test the claim that a specific set of functions is suitable. We also test the claim made in previous publications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ystem functions accelerate innovation system emergence and growth. Both claims are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1.
罗奕 《时代经贸》2007,5(3X):37-38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了论述。本文主要阐述了产业融合内涵,介绍了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产业融合类型,并分析了产业融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联盟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战略的实施,各地逐渐涌现出各种类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的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产业联盟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指出,应积极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使之成为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易训华 《现代财经》2006,26(9):38-42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介于企业和行业之间的产业组织形态。产业集聚的巨大正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产业集聚也会产生负效应,这些负效应可能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缓慢,甚至衰退和消亡。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强化产业集聚的正效应,预防和消除产业集聚的负效应,是保持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标准对产业和企业的命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标准与产业集群发展、运行秩序规范、负效应的防范与消除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取向是低碳绿色发展。以治理大气污染为导向,以能源革命为保障条件,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需要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治污带动发展,发展促进治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资金支持。在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方面,必须搞好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配合,在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引导能力和支持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多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到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中,为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ose firms which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t the beginning of time. The objective is to observe the relation that exists between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firms' performances and economic instability. This is done using an adaptation of the Nelson and Winter model, in order to show the possibility of various growth trajectories, and also to underline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firms. This heterogeneity corresponds to a period of economic instability, and itself only exists as a result of the specific nature of the technological trend. The theoretical interest lies in using the structures/performances relation, by according a central place to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6.
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通过知识的累积、融合与编码,产业升级能够提高企业的增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昆山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调研数据,对产业升级、增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传统产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越有利于突破性创新;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越不利于突破性创新,但有利于增量性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引入能源价格的Cobb-Douglas成本函数,利用能源效率的经验决定模型对影响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特别是利用蛉回归对我国工业部门36个二位数行业进行行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整个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行业产值、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构成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直接原因,同时内外部能源价差通过其他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明显.总体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尚有很大的空间,实践中应强调能源价格政策在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业技术范式转变是一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与核心,其内涵与范式、技术范式概念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技术范式指称的对象是技术本身,而产业技术范式的指称对象则是技术与产业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历次产业革命演化视角出发,借助生物隐喻的方法,先后形成了以“深度-广度”模式为结构、以往复过程为实现机理的“单细胞膨胀观”,以“硬核-保护带”为结构、以协同进化为实现机理的“精卵融合观”,以及以“共时性-历时性”为结构、以忘却性学习为实现机理的“种群迭代观”。不同产业技术范式之间既有替代关系,又有包容关系;既有不可逆性,又有路径依赖特征;既有累积性和渐进性,又有阶跃性,因而上述3种主张难以对其全面兼顾。“长河”结构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更具有诠释力,有助于理论发展,并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Feenstra等人的三要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外包影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理论机制,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总体及分部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均存在明显的正效应,但外包对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部门和中等技术部门的影响效应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互动扩散模型和链联接扩散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分析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新模型——事件扩散模型,并将它与已有的扩散模型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联通公司CDMA技术扩散的实例分析,证明了应用事件扩散模型解释技术创新扩散更具有合理性和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