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龙 《辽宁经济》2014,(10):17-22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国内外主要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特点及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提出了一些关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锦华 《辽宁经济》2011,(12):68-70
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把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促进企业成长、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等方法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及特征,并以辽宁省为案例,研究分析其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高附加值传统制造业一样,要遵循国际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规律,整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是湖北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根据现代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条长,配套协作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实施以大公司和核心企业为龙头,发展“燕式”产业集群,是加快湖北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应学习浙江模式,积极培育自主发动型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中,要重视在集群中构建完善的公共中介机构服务体系,构建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5.
山西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以及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也是山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研究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为振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制定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较快,部分集群比较突出,但也存在产业集群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创造协调的体制环境:加大公共要素投入,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充分依托大企业和大项目,发展配套型产业集群;整合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型产业集群;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发展高科技型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韩晓东 《发展》2010,(10):44-45
一、甘肃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一方面,在政府主导推行下形成了非线性、非均衡的工业基地,如天水的机械制造业、兰州西固工业区、金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白银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南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河西商品粮生产基地等。另一方面,甘肃省内的一些开发区集中了大批同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网络。但从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来看,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集约化模式实现。文章研究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培育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产业集群的理论已被广泛地用于指导制造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点,认为旅游业具有形成集群化发展的潜力,通过适当引导是能够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并且在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中,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核心产品是前提条件,而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集群视角,结合产业集群和集群共生已有研究成果,运用共生理论,系统分析和研究了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共生关系类型。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对应的共生关系类型,构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总体模式。最后,结合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地域分布、产业特点、科研和技术能力等,提出了促进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共生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装备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途径并在很多地区大量涌现。装备制造业集群内部存在核心企业群体和外围企业群体,其纵向合作关系分为链条强化和网络筛选。文章通过引入复制动态微分方程,构建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的双群体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初始状态、合作收益、资产专用性、网络收益对合作关系演化路径的影响,以期为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间合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巩前胜  仲伟周 《改革》2012,(5):83-87
利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其区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集聚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促使产业向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有序转移。同时,中西部省市也应尽快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undamental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is the engine for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west and describes that aircraft industry is a hi-tech industry which has the most advantages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the west by facts. Therefore, aviation industry should be the best initiating point to develop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rgument that strengthening autonomous innovating capacity is the key to rejuvenate the aviation industry of the west.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raise the autonomous innovating capacity of aviation industry of the west.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产业集聚来考察安徽应该将哪些产业作为承接的重中之重。研究分四部分进行。首先是本文的前言。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及思路,并回顾了有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二者关系的文献。其次是理论分析部分。提出要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探讨了产业转移在集聚效应下的动力机制。接着是实证分析部分。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39个行业代码为两位数的工业门类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安徽的可承接产业。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敏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40-43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各行业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与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变化率高度一致。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应集中于电气机械及器材、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  相似文献   

16.
张赵晋  陆迁 《乡镇经济》2009,25(3):94-95,100
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这对于推动陕西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制造业中38个行业运用区位商系数进行分析,陕西省已逐步形成了能源矿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集群,并就各个产业集群对陕西经济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保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的提高行业效率,已成为制造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将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一个完整的理论-实证分析框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测算,并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并对影响因素采用面板模型进行GLS回归。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1%,从分行业的角度来看,平均增长最快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对TFP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TFP影响系数最显著的地区为沿海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行业技术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开放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人力资本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最后,对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卓尔  陈娜 《科技和产业》2023,23(20):124-131
结合辽宁装备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靠拢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上嵌入成本发现模型的定性分析,提出装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的影响因素;从附加值低这一短板因素出发,采用聚类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将辽宁省与部分地区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并做以横向对比。结果表明,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除了人均资本积累、人均自然资源存量,还有内部知识的积累、外部知识的获得、国家的体制与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造了衡量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指标,并结合2000-2018年湖南省机械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经验事实研究,发现湖南省机械工业产业集群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优化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消费者、制造业厂商和数据提供商在内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得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高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集群的行业规模与平均集约化生产水平之间的内生作用机制,二者的相互制约决定了单期的均衡产业集群水平向跨期动态最优值过渡的推演路径。本文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实际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理论支撑,同时具体刻画了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定价机制、交易原则及市场均衡。  相似文献   

20.
工程科技人才布局优化成为当前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系统分析2009—2017年工科专业布局变革与产业科技人才需求间的关联性,从工程科技人才专业配适角度分析工程科技人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间关联性差异水平。结果发现,不同领域工程科技人才专业适配与产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失配现象明显,同时对跨学科、多学科融合人才的需求紧密性最高,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工程类专业学科背景的工程科技人才成为未来诸多产业科技人才发展需求的重要力量。系统了解不同专业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布局与产业发展需求间关联性差异,可为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专业布局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