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位锁定"的特征使得旅游业跨国经营需要更慎重地对待区位选择的问题在区位选择过程中应该结合该区位在整个跨国公司架构中所承载的角色和公司的整体战略设计,需要关注区位市场的成长性和资产价格周期波动从我国现状来看,进行区位选择需要关注其"旗舰价值"、"领先价值"和"商务价值".  相似文献   

2.
厉新建 《商业研究》2011,(4):197-202
政府一方面是以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投资中国旅游业,另一方面又在积极推动本国旅游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对于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需要从旅游业跨国经营的动机、跨国经营优势交换及全球化学习背景下的整体利润观等角度进行解读,对跨国经营优势概念也需要从体系化角度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杨婷 《现代商业》2007,(27):241-241,240
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很快,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涉及的产业都是如此。一些企业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资源,提升了品牌,占领了市场;但同样有很多企业隐藏着风险,甚至面临崩溃的边缘,跨国市场没有得到,国内业务受到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濒危。因此需要我们分析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失败原因,为更多跨国经营企业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婷 《现代商业》2007,(33):241
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很快,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涉及的产业都是如此.一些企业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资源,提升了品牌,占领了市场;但同样有很多企业隐藏着风险,甚至面临崩溃的边缘,跨国市场没有得到,国内业务受到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濒危.因此需要我们分析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失败原因,为更多跨国经营企业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萍  成英文 《消费导刊》2009,(21):60-61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然而旅游业跨国经营进展缓慢。这和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不相符合。本文首先研究了国际大型跨国旅游企业的成长经历,认为旅游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前提条件是母国具有比较高的工业化水平,然后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解释了旅游业跨国经营和出境市场非耦合的原因,并探讨现阶段旅游业跨国经营的可行策略,认为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应该重点面向商务、公务等非观光出境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广西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环境下,跨国经营是增强广西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活力的有效途径,是调整广西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生产的要求。开展跨国经营是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扩大出口,打破贸易壁垒,能够促进广西中小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刘武锋 《市场论坛》2004,(11):96-9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广西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环境下,跨国经营是增强广西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活力的有效途径,是调整广西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生产的要求.开展跨国经营是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扩大出口,打破贸易壁垒,能够促进广西中小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陆晓阳 《商业研究》2003,(16):91-93
面对中国加入WTO对中资商业银行产业的强有力冲击 ,中资银行应进行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即实行国内经营与跨国经营的双重战略。一方面 ,中资银行继续开展国内经营 ,积极应对本土的国际竞争 ;另一方面 ,中资银行要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 ,进行跨国经营 ,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9.
10.
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林 《商业研究》2000,(8):121-123
企业从事跨国经营,不仅是一国涉外经济迈向高层次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优化一国国内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素质的重要途径。主要分析我国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后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国际国内情况,着重阐述我国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时在产业类别、海外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式和融资方式等方面应如何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际旅游组织及相关机构和旅游学者关于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范围较广,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提炼国内外旅游组织和学者关于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中找出其研究成果的特点,对于了解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未来研究趋势和动态,明确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业作为新的利润源泉与经济增长点日益受到重视.物流产业集群是对物流产业资源的优化与功能组合,改革开放进程中,尤其是加入WTO后,FDI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物流产业集群作为物流领域新的主体形式,在FDI引进时同样会受到这种双重影响.文章尝试界定物流产业集群的概念,建立FDT对物流产业集群影响的数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FDI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宏观经经济效应、中观经济效应和微观经济效应,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我国率先开启改革开放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自改革开放来,我国旅游业改革主要经历了从管理体制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再到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核心期刊特别是CSSCI期刊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三大方面,且前期更多关注效率改革,后期更多关注公平改革。其中,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主要涉及旅游宏观管理体制、旅游国企治理结构、遗产和景区管理体制、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等方面,而旅游综合配套改革、旅游全面深化改革研究则是对前一阶段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化。总体而言,学界对旅游业改革的研究落后于产业实践,并受政策影响明显,学术前瞻性和独立性不够。旅游业改革发展永远在路上,对其研究亦然。今后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及其研究需要守正创新——围绕国民健康幸福方向、公平-效率原则而进一步展开,从而回归旅游休闲业发展的本质,以及旅游学科研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早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渐转向了服务业,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了国际投资的新引擎。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必将代替农业和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通过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发展状况及FDI转向服务业前后的比较,看到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数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要注重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琪 《中国电子商务》2014,(8):81-82,84
本文将人力资本分为国外人力资本和国内人力资本,以中国为例,采用9个OECD国家的1980-2011年共210个观测值作对比,用定量分析方法探究不同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国内人力资本与国外人力资本皆对FDI技术吸收能力产生积极效应,且综合指标比分别的单独指标对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更大的影响,海归型人才与非海归型人才相比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以FDI形式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在Feenstra and Hanson(1997)的外购理论基础上,借鉴R.Posner(1961)以及Fisher and Samuelson(1980)的模型框架,修正了一个服务业转移模型分析其福利效应,并基于我国1989-2005年间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测度说明:在服务业承接FDI国际转移的初期,东道国的福利效应集中体现为吸收大量非技术性劳动就业,但对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FDI的大量涌入,带动国内对于服务业技术性劳动需求及其工资水平增加,激励了非技术性劳动向技术性劳动转变,最终实现了服务业整体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由此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最后,提出了为更好地实现服务产业的国际接轨,必须逐步放开资本流动管制、营造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承接软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涉外经济活动的联系愈来愈紧密,而不同涉外经济活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本文运用1990~2008年期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出口贸易次之,而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产业关联视角的FDI出口溢出效应:分析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产业关联视角切入,基于已有研究梳理了FDI之东道国企业出口溢出效应发挥作用的机制,构建了一个FDI-出口溢出机理系统,据以提出实证模型并做了相应检验。研究揭示,FDI出口溢出借助产业关联的三个机制发生,但三个机制效应各异。引入中国28个制造行业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显示:FDI借助后向关联机制产生的出口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借助水平关联机制的出口溢出效应仅在低技术企业中显著,而借助前向关联机制的出口溢出效应则为负;动态上,FDI后向关联出口溢出效应呈渐增态势,水平关联出口溢出效应则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天津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长途交通、商品销售、游览、市内交通、邮电通讯等部门。今后应继续强化这些部门的主导地位,应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引导,使其成长为主导部门。对于基础较好、但竞争力较差的娱乐部门,应重点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