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筑业农民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其基本的劳动法律权利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反而常常遭受侵害,这既有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应当选择一条制度与观念、立法与执法并进的路径,既要强调相关制度和立法的完善,又要注重执法力度和提高农民工维权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国家基本建设的重任.建筑农民工是建筑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承担着建筑施工一线繁重的建设任务.长期以来,建筑业使用农民工不规范,缺乏针对农民工的有效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屡屡发生,阻碍了建设行业快速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建立有效的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摆在政府、企业和所有农民工面前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筑业由于其项目管理要求,就其工作性质而言具有很强的工作范围不确定性、工作内容一次性、工作地域分割性等特点,决定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在资本取得、价值实现、基本权益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本文借鉴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提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产权权能结构包括所有权、收益权和发展权三种权利束.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类权利束的特征:在所有权方面表现为投资主体的非系统性、在交易过程中弱抵押性和制度失衡引起的基于所有权的基本权利受损;在收益权方面表现为先天弱势资本导致的产权主体交易能力低下、折价交易以及交易的被动性;在发展权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本定价的滞后、人力资本价值折损高风险以及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曲折.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国家与地方政府、资方(工厂)和农民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视角,讨论了《劳动合同法》立法与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权益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与资方加强联合,通过制造"去合法化"条件、选择性利用政策等方式,农民工权益被阻隔在法律保护之外;进而,农民工自身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维权的内在动力与意愿,形成地方政府、资方和农民工三方"共谋"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各行业特别是在建筑业领域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相当严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首先要在建筑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体系,在开发商和建设单位申办开工手续时,向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交纳建筑造价金额1%~2%的工资保障金,不交保障金不允许施工;其次,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直接给农民工发放工资,减少中间环节;最后,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具有农村户口而职业上属于工人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出现既解决了某些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不足,也缓解了不发达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多从事建筑业等高风险、职业病多发的行业,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新的劳动环境、劳动工具与劳动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劳动风险,  相似文献   

7.
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伤害谁来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目前建筑业职业伤害的主体 建筑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GDP的7%,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大,目前吸纳的农民工约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建筑业也存在一些如企业经济效益欠佳、建筑市场混乱等问题,亟待解决。一、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建筑产品的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长期以来,建筑产品的价格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不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产品与其它产品的等价交换关系,不能完全反映建筑产品的价值,使建筑业得不到社会平均利润而长期处于微利行业之中,这很不利于建筑业走出困境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现状: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大;积极探索建立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农民工工作得到各方面支持。存在的困难: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还比较低;农民工工资普遍较低,增长缓慢;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亟待完善;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的对策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切实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0.
亓昕 《经济学(季刊)》2012,(6):55-60,54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创新引起的.建设创新型建筑业是中国建筑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唯一途径.为加快创新型建筑业的建设进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本文定性分析了中国建筑业管理创新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使用李子奈等学者建立的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定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中国建筑业1993-2007年间管理创新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10.152%,技术创新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12.357%,广义技术进步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22.509%,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弹性系数之和为0.981,轻度规模效益递减,基于此提出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建筑业的战略安排: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先导,通过管理创新引导有序高效的技术创新,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建筑业提供更准确的理论指导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强 《经济与管理》2006,20(12):80-83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由于电力工程企业管理者对工程造价管理重视不够、造价确定和控制不够科学合理、管理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和生存发展。因此,需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制定严密的施工合同,搞好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因此,主体和人不是同等意义上的界定.主体性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主体的人,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的多重关系中所具有和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霍妍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125-128
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产学研合作评价的基础,而评价方法的选择则对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从管理者作为评价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把产学研合作划分为投入、过程、产出3个环节,提炼出各个环节的评价指标,最后构建了一套三层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标准离差法提出了一种产学研合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为了配合无锡市太湖新城的大开发、大建设,新安街道大量人员动迁,为了妥善安排好这些居民今后的生活,新安街道开工建设了安置小区,目前,率先建设并已开始入住的小区有新安花苑第一、二、三社区。仅新安花苑第一社区居民入住就达4408户,入住总人数达12000人(户籍人口9300人),社区建设和居民安置情况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6.
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贯穿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二元经济结构”又一直是这条主线中的难中之难。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调整城市倾斜发展战略,打破城乡隔离制度,延长产业链,增强城市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互联网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略论网络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网络文明建设,积极研制和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构建网络伦理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有序、安全、具有活力、没有污染的“绿色”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陈世海 《江南论坛》2005,(8):21-21,3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又要有坚强的精神支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特色相结合,从战略导向、核心内容、关键抓手3个方面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城市建设路径理论框架,即依靠制度创新驱动福利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依靠金融创新驱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应用理论框架重点评价了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3个视角提出了民生发展、创新引领、开放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