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快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应包括三个层次,即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确定也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目前我国实行利率管制体制,中央银行利率的确定不是建立在市场资金供求的均衡价格之上.中央银行在代表政府制定利率政策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利率改变存款人、借款人(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而且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率如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也很低.银行对企业的利率受到利率管制又不能不反映企业的资金需求.故建立在现存利率体制基础上的利率调控政策是难以引导公众行为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需要建立与利率政策传导相适应的基准利率锚和调控机制。然而当前利率"双轨制"导致存款"搬家"、金融机构负债稳定性下降、同业拆借利率锚传递性不稳定等问题凸显,笔者认为亟待培育并完善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和贷款基础利率(LP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锚,通过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和增强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力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海东地区历年经济金融统计资料为样本,就海东地区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进行计算,并运用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深入剖析现阶段利率政策的效应,分析海东地区利率政策传导渠道是否畅通,并针对影响贫困落后地区利率政策效应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以提高海东地区经济主体对利率的灵敏度,确保利率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的脚步声近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从微观来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从宏观来看,利率是调节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纽带,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由于其中蕴含着复杂的经济关系,利率历来是经济金融界探索的重要领域.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根据各种市场因素主要是资金供求关系,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自主地确定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自由放任的同义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制定利率政策、确定基准利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对利率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强化金融业监管,是人民银行两个基本职能。前者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后者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人民银行利率管理则涵盖了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趋势,以及整个社会资金供求变化,制定利率政策,调整利率水平从而调节资金投向和资金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通过加强利率监管,以维护利率政策的严肃性,确保利率政策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有利于金融机构改变经营方式,增强利率风险意识,促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经营转型推动盈利模式优化,真正实现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实现从社会融资型银行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速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确定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关系,逐步淡化利率政策承担的财政职能",同时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相似文献   

7.
利率管制造成发展中国家资金配置扭曲,进而阻碍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放松对利率的管制是一国实现金融对外自由化的前提条件.在政府控制利率的情况下,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受到制约,资本不能按市场供求来配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非市场化的利率会影响到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不利于金融开族后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因此,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必须先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在中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利率管制不能一下全部放开,只能分部分、分阶段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外需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调控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进行传导,但由于我国市场微观主体对利率信号不敏感,利率传导途径受到限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有效的前提是微观主体根据货币政策做出决策后须有条件实现自己的选择,并因自己的行为获取利益或承担损失,这样才能建立起传递及时、反应敏感的传导机制,更好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因此,要提高货币政策效应,应更多从夯实市场微观基础、健全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利率与产出关系相关研究的总结,作者认为利率政策的产出效应是存在的,进而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美两国利率政策的产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利率政策的产出效应比美国更强。其主要原因是:两国利率政策的目标差异;关键政策利率变量在两国利率政策实施中的角色差异;政策利率调整幅度的大小差异等。基于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发展中"的经济进程中,中国应仍以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利率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应该继续重视和改善对银行存贷款利率进行直接调控的利率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2002—2014年宏观经济的月度与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的宏观效应,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利率水平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明显下降,而影子银行体系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日益增强;二是利率传导机制受到抑制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利率变动对贷款创造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三是除金融抑制的大环境之外,中国过于频繁变动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随之面临一些梗阻,如我国融资体系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货币政策传导偏重于数量型信贷渠道,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银行存贷款市场之间的利率传导不畅通等。为此,应采取健全利率走廊机制,稳步有序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打通货币市场与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梗阻等措施,以实现"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提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健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利率仍然被管制,并且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使得我国的利率传导途径并不畅通,国家、企业及银行利率结构层面出现了传导问题。本文探寻当前传导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及建议,希望能够提升货币政策的操作力,从而能够调控社会利率的变化效果,促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行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在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转变的过程中,价格调控 越来越重要。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调控转型过程中提升价格 调控效率的关键,也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内容。本文沿着央 行利率调控、利率传导路径,从中央银行调控工具与政策利率,到中介主体金融机构与金融市 场以及中间目标市场利率,再到最终目标实体经济以及微观主体企业与居民,全面地、详细地 梳理分析利率传导各个环节存在问题,并相应地借鉴国际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利率调控与利率 传导机制的经验,最后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金融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作为金融调控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如何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出发,确立一套正常的有效的利率机制,更好地发挥金融调节经济杠杆作用,“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利率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利率杠杆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资金最终使用单位的经营机制不健全,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信贷资金还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机制实现合理配  相似文献   

15.
王梅 《西南金融》2006,(9):17-18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根据各种市场因素(主要是资金供求关系),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自主地确定资金价格。但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自由放任的同义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制定利率政策、确定基准利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对利率进行间接、宏观的调控。而利率作为货币体系的内在变量,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利率是货币价格的反映,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具体讲,是指存贷利率由各金融机构按照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自身风险因素自行制定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是相对金融压抑国家所实行的利率管制而言的,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是社会资金和其他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有利于提高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水平和宏观调控效率,有利于推进银行商业化改革,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借助带有随机波动率的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渠道传导效应的动态变化。实证研究显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市场利率渠道的传导效应在不断增强,管制利率渠道的传导效应在不断减弱,市场利率传导效应的不断增强主要是我国经济金融环境不断深化的结果。基于以上实证结果,给出了我国进一步完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货币理论不断完善,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在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研究,日益成为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对银行理财业务参与下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路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理财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功能不仅存在,而且使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能力不断增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货币政策操作和理财业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金融实践和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郭琪  彭江波 《金融研究》2015,421(7):98-115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调控由“价格管制、数量调控”向“放开价格、适度规模”转变,市场风险也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上升,并对系统性风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反映利率变化与市场风险变动关系的市场风险曲线,并利用DSGE模型模拟了利率变化对主要经济主体源自金融利益的福利水平的影响。结论认为:在当前存、贷款利率变动的有效区间,存款利率放开将对市场风险产生较大冲击,应慎重推进;利率区间管理偏离均衡水平,会加大利率波动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利率市场化通过资金成本、金融投资收益等金融利益变化改变经济主体的福利状况,从而将改革的风险成本分担到各经济主体;应建立与风险承担责任相匹配并促进经济主体风险自缓释的利率市场化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的建设,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制不断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金融环境,需要转变经营思维,积极发展不占用银行自有资本并能为银行提供稳定非利息收入的中间业务,将业务发展从依赖存贷利差的传统模式向依赖轻资产、重服务的中间业务发展新模式转变。一、利率市场化以来中间业务发展状况1996年,我国以开放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