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第一大国,原木、锯材、化学木浆进口和胶合板出口均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揭示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和规律,预测价格走向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际原木、锯材、胶合板与化学木浆价格的月度数据,构建ARCH族模型与H-P滤波模型,探讨了这4种木质林产品国际价格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4种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均具有集聚性与持续性特征,集聚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锯材(0.13)、化学木浆(0.12)、原木(0.08)、胶合板(0.04),持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胶合板(0.95)、原木(0.91)、化学木浆(0.85)、锯材(0.78),表明锯材价格波动对冲击的反应最为迅速,胶合板价格受冲击最为持久,并且国际原木与胶合板价格波动存在风险报酬,风险溢价系数较高,分别为7.05(原木)、1.67(胶合板)。故应做好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监测工作,健全信息体系建设,借助木质林产品期货等避险交易工具强化市场风险预警机制。(2)4种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均具有非对称性,其中,利空消息对国际原木、锯材、胶合板价格波动的冲击更大,利好消息对国际化学木浆价格波动的冲击更大。因此,原木、锯材进口应在预测利空消息发生前延时进口,胶合板出口应降低产品的可替代性以防范价格下跌风险,而化学木浆进口则应在每一次价格上涨的初期适当增加进口以减少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冲击。(3)4种木质林产品价格之间呈动态变化的正相关,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国际原木与锯材(0.37)、原木与胶合板(0.28)、锯材与胶合板(0.20)、锯材与化学木浆(0.18),各类价格在整个样本区间内波动上升,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环节,表明国际原木价格波动风险最高,其价格上涨还会引起国际锯材、胶合板、化学木浆价格的上涨。应与澳大利亚、刚果、所罗门群岛等木材供给大国建立长期协议价格谈判机制,并统筹考虑国内外木材来源问题,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国际市场冲击,从而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文章首次尝试揭示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规律,并设计了按月滚动预测模型,实现了对价格的短期有效预测,使参与贸易的经济主体能主动管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林业企业景气指数再次下降,也显著低于全国企业同期景气指数。第四季度出口上升,进口下降。出口商品主要以木竹家具、木竹制品、胶合板、纤维板为主,占主要林产品出口额的95.10%;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木、锯材、木竹浆、废纸、木片等为主,占主要林产品进口额的96.32%。林产品进出口以龙头企业为主,整体同比增长,环比下降。分析了位列进出口前50家企业的状况及企业景气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黑龙江省林产品贸易及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原木、锯材及纸浆等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其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产品的进口额与林产工业产值之间不具有相关性,说明黑龙江省近年林产品的进口对林产工业发展的贡献不大;而林产品的出口额与林业产业产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林产品的出口带动了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出了优化林产品贸易结构、完善林产品贸易法规及加快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贸易条件可以衡量某国或地区的贸易处境。该文系统分析了1981-2001年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条件及其变化导致的贸易损益。分析表明,与原材、刨花板、废纸、家具不同,原木、锯材、单板、胶合板、纤维板、木制品、木浆及多数纸和纸制品等木质林产品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在多数年份是改善的,其进出口价格变化使中国贸易收益增加。木片、家具是中国的大宗出口木质林产品,尽快改善其贸易条件对提高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收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林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28.3,同比提高10.8,环比减少4.9,比全国企业同期景气指数122.8高5.5。三季度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161.28亿美元,同比下降4.73%,环比下降6.57%。进口额81.30亿美元,比出口额大1.66%。木质林产品进口额位列前五的是:木竹浆30.93%、原木22.51%、锯材17.14%、废纸19.87%、木片4.50%,共占主要林产品进口额的94.95%;出口额位列前五的是:木竹家具59.00%、胶合板15.53%、木竹制品15.07%、纤维板5.55%、木地板2.51%,共占主要林产品出口额的97.66%;对前50家主要林产品进出口企业的监测表明:第三季度主要林产品出口前50家企业同比、环比增速较快;进口前50家企业进口量同比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我国木材进出口形势可谓全线火旺。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无论是原木,还是锯材、薄板,以至胶合板、纤维板等木材制品在进口、出口贸易两方面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此种局面的出现,在我国木材进出口的历史沿革变化中,还是从未有过的。其二,正当不少木材进出口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热带原木及锯材市场已经进人保温期,其海关港口及陆路口岸的货储量及社会库存量已达到饱和之际,热带原木及锯材进口量又以令人咋舌的幅度跳升,而且进口的同时,还可以较大幅度出口。这不能不说又是木材市场运行中的一个奇迹。其三,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胶合板进口都处于走跌之势,而出口数量却持续回  相似文献   

7.
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林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22.4,同比提高5.9,环比提高13.5,但仍比全国企业景气指127.3低4.9。一季度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14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60%,环比下降2.18%。进口额79.21亿美元,比出口额大24.80%。木质林产品进口额位列前五位的是:木竹浆35.68%、原木22.73%、废纸19.28%、锯材15.35%、木片3.17%,合占主要林产品进口额93.05%;出口额位列前五位的是:木竹家具59.23%、木竹制品14.95%、胶合板14.89%、纤维板5.46%、木地板2.81%,合占主要林产品出口额97.33%;对前50家主要林产品进出口企业的监测表明:进出口林产品集中度较高,50家整体同比增长,环比下降,趋于由大企业垄断。  相似文献   

8.
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的数据,分析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并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增长趋势,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木质家具、单板、人造板、木制品等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原木、其他原材、锯材等资源密集型木质林产品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软木及回收纸等木质林产品竞争性与互补性均不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8—2017年中国与常年贸易伙伴国的数据样本,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方法分别测算了国产原木、锯材与进口原木、锯材之间的Armington替代弹性,并分三阶段分组检验,还测算了中国原木、锯材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出口产出弹性。结果显示:国产原木、锯材与进口原木、锯材之间具有较低的可替代性,且可替代性均呈下降趋势;内外材差异化程度较大,对国外进口木材具有长期的进口依赖性;原木进口市场供给风险较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供给安全性强,美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进口风险大;锯材进口市场的供给较稳定,泰国、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供给潜力大。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培育国内优质大径材和珍贵树材,建设培育基地,提高优质木材供给能力;寻找珍贵木材的替代材料,通过技术开发生产替代产品;加强境外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整木材进口来源,减少对高风险国家的进口依赖。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日本进日总额为1,264亿美元,为上年的96%。其中木材(原木、锯材、胶合板、木片及纸浆等)为54亿美元,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率由上年的5%下降为4%。木材进口仅次于原油及粗油、石油制品、天然气和煤炭,居第五位。1983年的木材进口量:原木及锯材为3,446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按美元金额  相似文献   

11.
世界林产品贸易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各种因素对世界林产品贸易格局的影响程度,本文检验了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世界林产品贸易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林产品总体、原木、其他原材、锯材、人造板以及木浆和回收纸均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产业内贸易模型对影响世界纸和纸板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世界上夫部分纸和纸板贸易以产业内贸易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一、近10年来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的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大发展的10年,也是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10年。目前,我国的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无论从数量或金额来看,在国内外市场上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林产品贸易基本上属于单向的进口型贸易,出口量很小(仅占进出口总额的28%左右,且主要是非木制品),因此下面仅就林产品和有关技术进口问题略作分析。(一)林产品进口贸易迅速发展,缓解了我国林产品市场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3.
1993-1997年我国木材进口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翔实的材料,对近年来我国木材进口总体情况和原木、锯材、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等单项情况,从进口材种、数量、价格、金额、地域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我国1997年比1993年木材及其制品进口额增长了23.24%,其中原木增长了47.49%,锯材增长了76.58%,单板、刨花板和纤维板都成倍增长,只有胶合板进口额下降了20.56%。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进口木材市场的供需变化。对近几年排序前10位的木材进口国家(地区)进行了分析,主要进口国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进口材树种、材种结构和价格是影响进口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以来,我国木材进出口市场悄然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原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锯材进出口双增,合板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这些变化颇令业内人士欣喜,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木材进出口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尤其是这些变化发生在我国加入 WTO 前夕,就更有深远意义。首先,我们来看原木进出口形势。2001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原木进口量为799.2万 m~3,合计金额8.78亿美元;2000年进口634.8万 m~3,合计金额8.5亿美元。同比分别  相似文献   

15.
运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ThomMcDoWell指数分析在自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产业内贸易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提出继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原木、木浆以及锯材的产业间贸易;推进木制品以及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高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较多地关注林业产业和林产品贸易。据统计,2013年我国木材消费量达到5.22亿m3,对外依存度达47.7%。文章从经济学供需关系角度出发,通过灰色预测法、多元回归法和指数平滑法预测木质林产品供给发展趋势,得出未来木质林产品供需均有所增加,但供给增长速度放缓,且原木供需缺口较大,锯材和人造板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因此,我国应从内部挖掘生产潜力,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分结构的同时寻找替代资源,另外积极扩展新的进口来源,减少对个别国家的依赖,实现木质林产品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世界和中国林产品贸易中比较优势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因素对世界和中国林产品贸易格局的影响程度,本文对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世界和中国林产品贸易中的适用性做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除纸和纸板外,林产品总体、原木、其他原材、锯材、人造板以及木浆和回收纸的世界贸易流向均符合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环境变量对林产品贸易流向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排除一国政府的环境政策对林产品贸易流向的影响。中国的林产品总体和各分类林产品均按照比较优势参与贸易,比较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我国林产品贸易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既是经济大省又是资源小省,入世后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如何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木质林产品进口缓减资源短缺压力,同时提高非木质林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是今后浙江林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对1997~2002年浙江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浙江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⑴进出口规模小,但增长幅度快;⑵进口林产品以木质资源为主,具有较强的资源补缺作用;⑶出口林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附加值不断提高等特点。在分析林产品国际贸易环境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浙江省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国际林产品贸易对森林保护和人民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林产品进出口的总量、结构、变化、增长趋势及对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生计的影响,提出了作为进口国消费国、生产国和加工国应采取的措施。1997年到2005年间,中国林产品进口总量折合原木材积增长了两倍多,从0.40亿m3增长到1.34亿m3,进口额也翻了一番。2005年,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巴布新几内亚列中国总木质林产品进口前5名,进口额占71.6%;加拿大、印尼、俄罗斯、智利、美国列纸浆进口前5位,进口额占77.6%;美国、日本、香港、欧盟是中国林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国迅速增长的林产品贸易对国际社会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不可持续采伐、非法采伐等问题,但中国只是全球产业链上的一环,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购买者和零售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应认清其在国际林产品贸易中的关键地位,加快其林业部门的改革步伐,推动本国的林产品生产和供给,实现可持续的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FAOSTAT数据库中1997—2016年世界各国原木、锯材、人造板、木浆、纸和纸板等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额和中国原木、锯材、人造板、木浆、纸和纸板等主要木质林产品的进口额、产量、出口量、出口额的数据,将中国木质林产品供给分为国外进口和国内供给两部分,运用重新构造的CMS模型探究影响中国木质林产品供给波动的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木质林产品供给规模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受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均较大,供给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木质林产品供给受世界木质林产品供给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供给市场结构变动有效促进了中国木质林产品供给的增长,但供给产品结构仍不够合理;中国木质林产品国内供给增长严重依赖增长效应,国内供给产品结构效应有好转迹象,但贡献率仍然不高,国内供给的整体竞争力十分堪忧,特定竞争力效应虽优于国外但有被反超的趋势,对国内供给增长的贡献比较低。因此,中国应坚定不移推动林业对外开放;深入研究世界木质林产品供给规模、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质量、提倡创新,致力于提高非价格竞争力,促进木质林产品国内供给健康、持续发展,保障中国木质林产品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