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经济》2004,(6):1-1
有人说,浙江的经济增长是个奇迹,而浙江的外贸更是一个奇迹,无论是在经济一片大好的景气年份,还是在全球经济滑坡的灰色年份,浙江外贸总能以其傲人的业绩独领风骚。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浙江外贸更是乘上了“顺风船”,2002年出口增速达到28%,2003年在SARS、干旱、电力紧缺等制约下,仍实现了41.5%的高速增长。如今,“浙江制造”已经在全球“开花”。  相似文献   

2.
浙江是纺织品出口大省,通过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价格变动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这4个指标的分析,利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2002-2006年共5年的数据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综合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浙江纺织品出口存在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浙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经济下行压力日增.2008年末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2009年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方针,保增长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保增长的关键是要继续发挥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的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4.
2008,各大媒体都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浙江制造业"倒闭停产"的报道,大部分报道都把这些"倒闭停产"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新劳动法的出台导致劳工成本上升,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导致出口利润下降,银根紧缩导致中小企业投融资困难加大等等.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浙江现象”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是中国经济界的一个时尚话题和兴奋点。过去短短14年来,浙江民营外向型经济取代曾是主体的国有经济,并轰轰烈烈地发展,形成“浙江现象”,其巨大的产业集聚,迅猛形成,全方位出口为世界工业史上所罕见。未来要编撰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一定会浓墨重彩书写这一笔。[编按]  相似文献   

6.
青川因"其水清美"而得名.然而,2008年7月,当浙江援建队伍踏上青川时,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30%房屋倒塌、65%房屋成为危房.而今从绵广高速金子山出口下来,目之所及,一栋栋崭新建筑和一个个塔吊林立的工地取代了昔日的废墟……灾后青川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数字     
《浙江经济》2005,(19):64-64
浙江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百强县浙江占三成;“中国企业1000大”浙江占一成.  相似文献   

8.
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起步最早的地区.1984年,万向集团得到美国舍勒公司的订单,将万向节出口到美国,成为第一个将产品出口海外的中国民营企业,由此揭开了民营企业以出口为开端的国际化进程.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浙江民营企业也正以其体制机制优势和迅猛发展的势头逐步成为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浙江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带动了整个浙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配产业:由"外源化"而国际化的典型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徐欢  应艳 《浙江经济》2005,(16):37-39
目前浙江汽配产品的出口,多半已被纳入了跨国公司外源化的全球采购体系之中。对于浙江汽配制造企业来说,打入跨国公司“外源化”系统,无疑是实现国际化的第一步。事实证明,通过这一步,最终也可实现国际化跨越,达到国际化的较高层次即企业自身跨国公司化。  相似文献   

10.
受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大量中小出口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广东、浙江、福建等出口大省贸易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特别是对美出口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食品对日本的出口额呈现起伏不定的态势,且占全国食品出口日本的比重越来越低.文章通过扩展重力模型,就质量安全标准对浙江食品出口日本的影响进行实证模拟,结果发现质量安全标准的即期贸易效应为负、远期贸易效应为正;综合来看,质量安全标准对浙江食品出口日本的总体影响是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因此,需充分认识国外质量安全标准对出口贸易产生的潜在影响,并构建包括宏观的政府部门、中观的中介组织、微观的出口企业、科研人员在内的“四体联动机制”,协同应对国外的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2.
许关桐 《浙江经济》2001,(11):55-55
2000年浙江农产品出口26.58亿美元,比1999年的18.78亿美元,增长41.53%;今年1-6月,全省农产品出口13.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3%,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浙江农产品出口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广东、山东相比,与浙江出口工业品的形势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形势不相适应,更与我国加入 WTO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不相适应。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浙江是纺织品出口大省,通过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价格变动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这4个指标的分析,利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2002—2006年共5年的数据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综合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浙江纺织品出口存在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浙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浙江产业结构演进,扩张性结构优化是当务之急,政府应着力优化产业选择工作 全球经济正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多重煎熬。无论这些方面如何结局,都将给浙江“高低配”产业结构的演进平添多重变数。外贸出口增长迅猛曾致浙江产业演进“滞缓”。1980-2010年浙江出口年均增长高达24.7%。浙江出口主要是按订单生产中低档次产品。2020年,中低档次商品出口占比42.4%,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的22.0%,由此而致浙江产业升级长期的扩张性滞缓。而2010-2021年浙江出口年均增长大幅回落,仅增长7.3%,导致浙江产业结构收缩性优化。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长速度连续四年(1998—2001)位于沿海主要省市之首。2001年出口229.76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增长速度高于全国11.4个百分点,在沿海主要省市出口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浙江出口增速全国领先,成为“一枝独秀”。浙江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比重全国最大,2000年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53.8%,这是浙江出口的一大特色。进出口贸易顺差大,净结汇多,全国领先,2000年外贸出口增加值占全省GDP增加值的比重为79.7%,有效拉动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浙江扩大出口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出口一直是拉动浙江经济前行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出口产品中,浙江实现了从以轻纺产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跨越性转变,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已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呈现三大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翁雪梅 《北方经济》2012,(21):99-100
近几年,浙江鞋业外贸发展迅速,出口不断增长,鞋类产品的出口规模及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优化,获得了很好的成绩。2011年,浙江省出口鞋类产品74.86亿美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第3位。浙江的制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温州地区和台州地区,两地的年出口额占浙江鞋类出口总额的80%以上。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及随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近几年浙江鞋业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鞋类产品的出口退货也  相似文献   

18.
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浙江企业的未来之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浙江未来的希望所在.让我们突出一个主题--全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共抓一根主线--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共筑一个平台--着力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用出口交货值和省外货源来衡量解读出口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全面、准确。出口解决了浙江工业最终产品的大部分出路,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婧  丁然 《浙江经济》2011,(4):38-39
浙江是我国家具的生产大省和出口第二大省,在国内与全球家具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但出口更多地停留在贴牌生产阶段浙江是我国家具的生产大省和出口第二大省,家具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2003-2008年,浙江家具总产值年均增长18%,家具出口年均增长高达45.2%,每年更以40%以上的增长出口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