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的城乡文化反思既没有美化乡村文化也没有美化城市文化.他只是在城乡文化的互相对比中打破一种二元对立而去关照乡村文化及城市文化各自的优劣利弊。沈从文既追求中国文化现代化,也质疑现代性。这种反思具有一种在回瞥中怨恨的现代性体验,并以“爱与美”为文化建构的立足点,企图重构一个超越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理想的、完美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记住乡愁:旅游开发背景下乡村文化变迁与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久的主题,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深刻的文化变迁。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传统的乡村文化肯定也会产生变化。在研究分析旅游引发的乡村文化变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新时期下重构乡村文化,唤起人们乡愁情感的路径:挖掘、激活、光大乡村文化资源;处理好乡村文化的市场化问题;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乡村文化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乡村文化展示厅与体验区;积极创造未来的乡村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是乡村民众的"精神家园,是民间百姓的生活智慧。然而,在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下,乡村的沦陷,乡村文化的凋敝与衰落,导致了乡村民众精神世界的荒芜。因此,重构更高意义的乡村文化及其价值,成为目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廖倩 《中国报业》2022,(14):68-69
“网抑云”描述了音视频社交软件“网易云音乐”评论区存在大量抑郁、悲观、伤感等负面情绪和言论,甚至以无病呻吟、故意卖惨等话语来伪装文艺、博取同情的现象。本文将从文化循环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网抑云”现象中的“丧文化”表征,力求探求这一现象中身份认同的建构和文化壁垒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农村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农村的人居环境文化上却出现了“文化的缺失”。本文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并提出乡村景观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未来乡村人居景明废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翠莹 《商业文化》2021,(3):110-111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乡村自身的局限性,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要素并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甚至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议:重构乡村文化记忆,培育壮大乡村文化新活力;以创新驱动代替资源驱动开创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科技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构建数字化乡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创新机制,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确保乡村旅游文化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乡村文化繁荣和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总结推广乡贤服务乡村文化事业的“高桥经验”,搭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形载体,盘活祠堂、民房、旧村部等闲置资源,在老百姓家门口建设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门前三小”文化设施,有效破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哪建、谁来建、怎么用、如何管等问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攸县“门前三小”建设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力求“以小切口作大文章”,严禁大搞拆建;发挥乡贤作用,防止“重建轻管”,这些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地方风土人情,它的特征体现为产品的农耕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乡村原生态文化"失真性"的多种表现,主要是由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现象导致的.本文认为,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乡村旅游原生态文化本质特征,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机制,切实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及其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乡村先进文化是建设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前提和文化基础,西部乡村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性要求深化对西部乡村文化的研究,研究的理论视角包括西部乡村文化多元格局及其特点、西部乡规民约、风俗习惯、西部乡村农民科技意识、西部乡土文学与民间艺术、西部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研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润疆”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疆乃至全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简称自治区)面积较大,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有较为丰富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兵团文化等适宜开发发展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若与互联网电商平台、旅游App、新兴媒体等开展合作,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思路”,坚持“旅游兴州”战略,打响“丝路山水,壮美巴州”文旅品牌,有利于助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乡村振兴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化时代里的短视频已深入到大众生活,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乡村短视频中的“田园意象”通过时间减速、场景呈现、声音增值三个维度建构了现代人对乡村诗意化的生活景观,具体内涵包括自然古朴的乡村场景、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乡村文化与田园意象在短视频的展演中,不仅使得高压环境中的现代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并且凭借东方式审美及诗意化叙事风格拓展了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论慈善文化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慈善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慈善文化现象.本文分析了慈善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探讨了慈善文化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乡村文化关系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的繁荣,就谈不上乡村振兴,更谈不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认识和发展我国文化的理论指导.米脂县文化资源,唢呐、秧歌、剪纸等乡村文化颇具特色,但米脂县因经济实力薄弱等诸多因素,乡...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面临文化服务资源不足、供求对接不精准、文化人才断层等问题。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坚持把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持之以恒打造“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从制度、经费、人才、考核等四个方面同步入手,充分发动农民参与,让农民成为舞台主角,寓教于乐扬正气,群演群乐接地气,凝心聚气添活力,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问题,切实发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繁荣城乡文化、完善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些做法对下一步如何通过农村公共文化阵地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语境下“软实力”理论受文化价值观影响,实质是为实现国家霸权服务,因此有着从工具理性狭隘看待文化,以价值输出为内核、内涵界定模糊、忽视人的主体地位等内在缺陷。中国结合现实国情,创造性地提出“文化软实力”理论,从价值理性看待文化,以求同存异为内核,科学地重构内涵逻辑,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西方软实力话语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失衡现象加剧,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此为背景,文章以成都蒲江明月村社区营造为案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在"人文地产景"五大方面中的作用,探析文化创意产业介入乡村社区营造的优势及途径,并为中国其他乡村的社区营造提供经验启示,即立足社区资源、鼓励多方参与、延续社区地理特色和历史文化、发展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扩张,人们对自然、乡村的越来越渴望,体会特色乡村风情和农耕文化、渔业文化等也威了乡村旅游的一部分。乡村旅游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中诞生和发展着,但同时乡村旅游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交通比较偏远、服务设施落后,乡村服务人员素质偏低,这些现象促使着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志贤  王爽 《北方经贸》2022,(8):149-152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振兴区域经济、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赫哲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四排赫哲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具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四排赫哲族乡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实践,对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特色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其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之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市场开拓欠缺等问题,从优化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产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人才建设等四个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胜前 《商业时代》2012,(27):21-22
公共性是人与人之间共在共处、共建共享的特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公共性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机制保障。社会发展与巨变引发乡村文化价值冲突和认同缺失,乡村文化"公共性"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遭遇着消解的命运。理性面对和科学研究乡村文化"公共性"消解现象,探索和研究乡村文化"公共性"再造的意义及其原则,成为当代中国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贵阳山区乡村文化旅游有利于打造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拓宽农村非农就业渠道,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然而其发展中面临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健全、营销推广力度有待提升、产业开发模式趋于单一、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产业链视角下,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环,对贵州山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出提升一产发展水平,夯实三产发展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开发格局;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内涵等措施,通过探讨促进贵州山区乡村文化旅游的路径,以期更好的推进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