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沟矿床是一个大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分布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中,金属矿物的研究表明,矿物以自然金、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为主,伴有少量铀矿物(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及碲化物(碲铅矿、碲金矿)。主要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石英、自然金—硫化物、石英—方解石,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成矿阶段,金的最大富集发生于自然金一硫化物阶段,金属矿物的某些特征为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它表明矿床成因上不仅与燕山朔岩浆活动有关,而且也与构造—变质期形成的矿源层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瑶沟地区断裂构造的研究,定量地分析了成矿期构造应力场方向,结合区域上金矿床资料,确认该地区石英脉型金矿、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以及萤石矿脉的形成及分布,是断裂构造多期活动的基础上,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分带性的结果。并建立了该地区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河北小营盘金矿是国内著名的金矿床之一。有关成因问题,目前意见不尽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对围岩崇礼群地层在区域变质和重熔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各类元素的活化-迁移-沉淀规律的研究,来揭示小营盘金矿成矿的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同时,通过对崇礼群地层中的混合体(脉体)-花岗质脉-混合伟晶岩脉-钾长石英脉-含金石英脉等五种花岗质地质体进行系统的岩相特征,碱性长石的晶体化学和晶体结构特征,石英的微量元素组合和包裹体物理特征的研究,来揭示它们的同源异相性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本区含金背景值较高的崇礼群是金矿的潜在矿源层,而重熔混合岩化作用正是推动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和重新分配组合的内营力。因而,它的成因类型属层控重熔改造混合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白乃庙铜金矿田经历了复杂的多期次成矿作用,通过对白乃庙铜(钼金)矿床南北矿带及赋存在不同构造中的金矿床(点)的详细观察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了铜矿的形成经历了早期变质热液-岩浆热液-晚期变质热液等的多期成矿作用叠加,南北矿带叠加强度不一致,铸成了两矿带地质特征上的差异;不同构造中的金矿脉是不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赋存于白乃庙主干及其派生断裂或裂隙中的石英脉是燕山期大气降水热液作用所致,而韧性剪切带、片理化带及其附近构造中的石英脉则是海西期末的变质热液(其中混有一定量的岩浆水)矿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在华山、文峪等中生代花岗岩基南侧的太古宙荡泽河群绿岩带和早元古代滴沟群孔达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及氢氦同位素研究证明矿床形成经历了Ⅰ期251~338℃变质热液矿化、Ⅱ期209~336℃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热液混合矿化和Ⅲ期155~178℃大气降水热液矿化。成矿元素富集特点及理论研究证明矿化主要发生在Ⅱ期,Ⅲ期贡献甚微。S、C、Pb同位素指示战矿物质来源复杂,并在成矿时高度均一化。综合讨论揭示出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大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俯冲作用,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文在八卦庙金矿详细露头构造解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该矿床蚀变岩矿石标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八卦庙金矿床中蚀变岩中普遍发育的斑点主要分布在千枚岩、或蚀变泥灰岩的泥质条带中,以石英、铁白云石、黄铁矿、磁黄铁矿、黑云母、绿泥石为主,遭受动力变质而发生变形,受成矿热液交代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以上二者及泥质岩中石英的含量是约束斑点状构造蚀变岩品位的重要因素;递进变形的程度及热液交代斑点的强弱与构造蚀变岩的品位呈正相关关系,泥质中石英的含量与斑点变形程度、斑点的密度及构造蚀变岩的品位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祁雨沟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的天然热释发光性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前锋成矿期热释光曲线呈“(隐峰)+主峰型”,主体成矿期热释光曲线为“双峰型”,矿化晚期热释光曲线为“单峰型”。据此可对“祁雨沟式”金矿床成矿期(阶段)进行划分,同时判明成矿热液与浅成岩浆热液有关,祁雨沟隐爆角砾岩和石英脉型以及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同一成矿系列。石英双峰型发光曲线是“祁雨沟式”金矿化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与前寒武纪绿岩相有关的在地壳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金矿床。根据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特点,该类矿床可分为:①硅铁建造中层状金矿床;②“绿岩带”中变生热液脉状金矿床;③混合岩中混生热液脉状金矿床;④花岗质岩石中重溶岩浆热液脉状金矿床等四类。结合地壳演化史提出“直线式”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燕山运动中晚期,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以伸展构造为主的地幔热柱演化阶段,小秦岭矿集区形成了典型的幔枝构造体系。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迁移到幔枝构造有利构造部位集聚成矿。北矿带是小秦岭幔枝构造主要成矿区之一,进入燕山运动晚期,幔枝构造中断裂活动相当强烈,同时沿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以及多金属矿床。在众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区域性断裂构造应是重要的主导性因素,它们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往往成为重要的成矿储矿有利空间。特别是近年来深部地质勘查发现,地表沿区域性主干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在一定深度上其成矿蚀变构造带却是串连在一起的,整个沿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统称为某某某超大型金矿。每个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着一个超大型金矿带。其形成超大型金矿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杂岩上涌(隆)→上部盖层向外拆离滑脱→幔枝构造逐渐形成→断裂构造体系由压扭性转变为张扭性→含矿流体沿断裂贯入→成矿物质冷却结晶→形成超大型金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广西龙围矿区铅锌矿位于广西上林县明亮镇西北方向,区内探明铅锌矿资源储量目前已达到中型规模,区内含矿地层为泥盆系下统郁江莲花山组,大明山复背斜及F 1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共圈定2个铅锌矿体。区内地层岩性为铅锌矿体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燕山期花岗岩为铅锌矿体成矿母岩,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热液活动;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及次级裂隙发育,为铅锌矿体导岩、导矿及容矿构造,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矿空间。区内赋矿地层单一、断裂构造控矿、成矿物质来源广泛、成矿作用复杂,矿床属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围岩,成矿阶段分为沉积阶段和含矿热液叠加改造阶段,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1.
羊鸡山金矿床,是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发现的一个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类有关的较为典型的爆破岩简型斑岩金矿床。成矿岩体是由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两次侵入所构成的分异杂岩体。岩浆隐蔽爆破作用发育为其成矿岩浆作用的突出特征;爆破角砾岩与石英闪长玢岩紧密伴生构成爆破岩筒,并严格控制着金矿的形成和矿体的空间分布。羊鸡山金矿床与斑岩铜矿床系列各类铜矿床空间上密切相伴,处于同一构造—岩浆成矿带。二者成岩成矿机理也十分相近。作者认为在已知斑岩铜矿成矿区(带)内寻找斑岩金矿床,是进一步扩大金矿找矿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家营银金矿位于张北县东北部,地处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康保—围场深断裂与尚义—隆化深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配置齐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与张北蔡家营铅锌银典型矿床具有相似性。论文以张北县张家营银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物化探特征、矿体赋存及品位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控矿地质条件;通过与蔡家营铅锌银矿典型矿床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问题,进而对其找矿前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祁雨沟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的隐蔽爆发坍塌角砾岩体中。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石英化、正长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绿钙(钠)闪石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性,垂向上更明显,自上而下可分为:青盘岩化带→石英黑云母化带→石英正长石化带→石英正长石绿钙(钠)闪石化带。水平方向亦具分带性,不同标高发育程度不同,在583米标高(J_2),自中心向外可分为:石英正长石化带→石英黑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依据蚀变矿物的交代、穿切关系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可把蚀变作用的发生过程划分为:前锋成矿期蚀变,主成矿期蚀变,矿化晚期蚀变。主成矿期蚀变以硅化、正长石化强烈发育为特征。正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正长石化带及其与石英黑云母化带的交接部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的构造演化为主线,论述了地质构造的成矿控矿作周。研究认为前燕山期古亚洲域构造演化阶段,华北地台北缘作为华北板块陆缘活动带形成了多条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燕山期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改造使华北板块成为中、新生代强烈活动区。地慢热柱演化的三级单元—幔枝构造控制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共同控制着冀北地区的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条山地区为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分布的铜矿类型主要有横岭关,铜矿峪、篦子沟三种类型。横岭关和篦子沟两种类型铜矿为沉积变质型,铜矿峪型铜矿为变质斑岩型。它们分别产于中下元古界不同时代地层中。中条山地区为一古岛弧区。实际资料表明,中条山地区产于不同时代地层中的铜矿具有成矿继承性。中条山地区各种类型铜矿都遭受变质作用影响。除对其原始矿床形态产状进行改造外,主要是后期变质热液活动,淬取矿床或含矿岩石中有用组分,在条件适宜的场合下形成脉状铜矿,使矿床变得更富。总之,中条山地区各种类型铜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与古岛弧区的发展演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沉积及变质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铅同位素数据处理,认为辽宁岫岩东胜铅矿始形成于30亿年左右,后经地壳活动、变质作用及地下热水溶液的加入,使造矿元素不断富集,至燕山早期,由于区域上花岗岩的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活化了老地层中的造矿元素,使其部分最终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为鞍山群和上地幔以及后来加入的地壳物质。该矿床为受断裂和层位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杏树台矿区层状硫化物矿床产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变质程度达绿帘角闪岩相,含矿岩系原岩为玄武岩及中基性火山成分的杂砂岩。通过变质岩构造分析,确定了含矿岩系层序及三期叠加褶皱。硫化物矿床产于块状斜长角闪岩与含铁硅质岩层的薄层互层带之间的固定层位内,矿石具与火山沉积同生和受变形变质的构造结构,变质热液对矿床的改造比较明显.富碱质流体伴随构造变形的出现是变质热液成矿作用的有利因素.硫化物矿床与含铁建造有明显的共生及过渡关系.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矿石的分带可能是在沉积形成的基础上,受变质热液局部改造的结果,铜矿体的形成主要是变质热液作用的产物。本区硫化物矿床与近火山相的加拿大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构造环境、矿体类型、金属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某金矿区发育NWW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分带明显,由糜棱岩化岩石、糜棱岩和糜棱片岩组成.根据韧性剪切带内S∧C夹角、拉伸线理及S型组构指示韧性剪切带在平面上具右行剪切特征.剪切应变值4.5~5.7,应变性质以简单剪切为主的平面应变兼有压扁变形特征.野外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及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岩石明显发生退化变质现象,剪切带边部到中心,矿物和化学成分都发生了明显变化,SiO2、Fe2O3、Na2O在剪切带中心明显降低,MgO、CaO、K2O在剪切带中随变质变形强度增加而增加.金矿床沿韧性剪切带分布,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金矿体明显受剪切带控制.金矿化与韧性剪切作用、韧性剪切退变质作用及后期脆性构造叠加和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说明本区金矿的形成是多阶段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河北丰宁窄岭金矿,可以区分3幕Ⅰ级韧性剪切带,1幕Ⅱ级脆韧性剪切带和1幕Ⅲ级脆性剪切带。伴随不同的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分别有花岗岩(红旗菅子群花岗片麻岩)→闪长岩(变闪长岩)→正长斑岩→含金石英脉的侵位。而金矿则是这种多期多阶段构造—岩浆复杂演化使金逐步富集的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20.
西藏仁布县新夏岩金矿的矿体赋存于切割辉石闪长岩的近南北向断裂中,矿区中还发育有呈小角度斜切赋矿断裂的辉绿岩脉。通过对矿区内辉石闪长岩和辉绿岩脉中锆石进行LA-ICP-MS分析,获得两种岩浆岩中锆石的不一致U-Pb线的上交点和下交点年龄分别为543±23 Ma和14.2±2.4 Ma(n=14,MSWD=0.19)以及579±21 Ma和5.3±1.9 Ma(n=13, MSWD=0.074)。锆石的阴极发光显示的内部结构以及微区原位微量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构成不一致U-Pb年龄的锆石测点记录了由岩浆捕获的围岩锆石的变质作用,下交点年龄应是代表岩浆侵位引发的热事件。这些年轻的年龄数据显示,新夏岩金矿的矿体应是形成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后碰撞伸展阶段,明显不同于马攸木和邦布岩金矿,代表了青藏高原南部在陆陆碰撞背景下一次尚待进一步揭示的金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