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土地的产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演变为剩余价值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过程,根据格罗思曼.哈特莫尔的研究,阐述剩余价值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对称对农村土地经济的影响,并且把土地所有权划分为土地经济所有权和土地政治所有权以及它们的关系;同时将土地“二权”关系量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文章阐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 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土地问题已成为人们研究农村问题的一个焦点。不少学者提出了“永佃制”、“完全商品化”、“土地国有化”、“大稳定小调整,承包期延长几十年”等各种改革方案。我们认为,这些主张有的不切合实际,有的没能从根本上革除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当前土地承包问题的症结在于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淡化、弱化,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我们认为,还是强化集体所有权、推行土地租佃制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维军 《开发研究》2006,4(1):65-69
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建国后共产党主导下的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了历史回顾,认为要解决当前我国现代化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从完善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入手。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的物权概念是现代民法物权概念的基础,罗马法中的所有权更是具备了现代民法中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我们应借鉴罗马法所有权并结合我国所有权的立法和实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权制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产权制度是指农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项权能的处置和划分。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内在变量,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不能使外部收益内在化,导致现行制度不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张飞  孔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2):18-20
掌握现行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机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文章从土地制度的视角分析了现行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机理,指出现行土地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求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及要素结构失衡的重要制度成因。文章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改革土地制度,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得土地的难度,并减少它们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权益、土地使用、法制建设、市场服务、国家管制等方面的考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国在农地制度改革创新以及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始终把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放在第一位,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农地及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构建农地运行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所有权制度对野生动物之保护、开发与利用意义重大,但在我国立法上存有较大争议.该文通过域外法考察,分析比较各国野生动物所有权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以国家主为主体的多元化野生动物所有权制度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现行土地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地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本文通过与传统土地制度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现行土地制度的建议,如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能,完善农民进城定居中的土地权利实现机制,建立地产交易市场,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农用性质的土地产权交易,试行国家对集体土地产权的收购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周桐 《理论观察》2014,(7):95-96
目前器官移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法律的限制,器官的供给方面却存在很大空缺。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建立器官转让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并根据伊朗的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活体器官转让与尸体器官转让分别制定了可能性的激励制度,旨在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土地流转的政策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封建农业国家,农村土地制度与中国农业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秦汉以后,随着中国农业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的改进,农业人口基数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了以封建地主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程霖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1):F0003-F0003
土地制度的变迁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土地制度思想也是贯穿中国经济思想演进的一条重要脉络。土地分配问题是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兴衰更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选择了符合当时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或者土地分配方案。对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思想,经济学、历史学乃至法学领域的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从现有的学术成果来看,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于缺乏融通古今、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现实土地权利安排的研究,同时,以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为对象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而我国内地农村现行集体土地制度存在着种种问题,对比香港土地制度上一些成功的经验,以期对我国内地集体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三农问题"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又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寻其根本,正是土地制度问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土地制度问题是从根本上剖析实现现代化农业的路径选择问题。对土地制度变革方向的把握是解决农村贫穷落后、农业相对弱势和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的根本。二、农业现代化下的土地制度要求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即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学化和社会化,从个体农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很多社会、民生问题都与现行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文章从现行的土地制度及存在问题着手,并结合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土地制度和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土地私有制不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选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明确城市土地所有权,实行中央对土地的垂直管理;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形成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6.
邱蓉  徐坡岭 《改革与战略》2011,27(4):97-10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集体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土地制度下各主体的产权变化,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从阶层和利益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阶层群体及其产权状态,探究土地流转的约束条件。文章认为,在土地流转条件下,土地产权主体发生裂变,各主体的利益和产权状态变化直接决定土地流转的范围、规模和制度走向。要推进土地流转,获取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充分重视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并进行合理的剥离和替代,实现农民产权闭合。  相似文献   

17.
朱小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7):92-94,139
文章认为,农地所有权虚化现象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进一步虚化的必要性。强化承包经营权应从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内容入手,淡化承包土地的社会功能,恢复承包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法规归纳法和经济学模型分析法透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的性质,为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土地出让金收入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公权力即公共利益对私人产权的强势地位汲取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是国家"先征后让"的结果;从支出结构来看,土地出让金支出具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公共财政功能。土地出让金收入性质突出了公共利益和私人财产的对立,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应眼点则应重在创设公共利益与私人产权在利益上平等博弈机制,体现"公产私产地位平等"物权法的精神。建设具有合理依据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技术方案的理论支撑,是设计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当今之要务。土地出让金的公共财政功能可以将土地出让金收支引入国民收入经济循环中,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土地基金的发展历程 (一)土地基金概念 土地甚金主要是国家或政府为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通过收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费、土地增值费、土地租赁费用以及发生作用在土地上的其它收益等筹集资金,用于士地收购储备、土地开发整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政府性非赢利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从1978年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的"承包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给我国农业带来了转折性变化,其历史功绩是划时代的。但它毕竟还是一种不成熟的制度和非定型的组织体系,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土地分散经营为特征、土地关系浑浊不清、产权制度不明晰为症状的联产承包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农业商品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其阻碍效应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土地的分散经营使土地的整体效益发挥受抑。在承包制下,我国近2亿农户,约5亿人口耕种15亿亩土地,平均每人约3亩,平均每户不到8亩,并且划分许多小块。这样庞大的巨额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