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根据科学发展观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创新性地构建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深刻阐述了所选指标的内涵.以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客观的、可以量化的判别标准,实现对区域经济全面、系统的评价,对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辽宁省地方财政收入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但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增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自1995年以来,财政收入增幅先后经历了增速放缓、企稳回升和快速增长三个阶段。同时,受经济增长推动力变化,以及地方财政收入口径变动等因素影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主要税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前期稳中有升,而后期快速下降。基于近年来辽宁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依据经济学理论,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辽宁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以及财政收入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计量模型对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财政收入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财政压力和税收竞争是解析财政收入质量的有效视角。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绝对水平偏低、提升缓慢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的影响,进一步验证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的作用渠道,结果发现:财政压力显著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全国层面,财政压力通过促进税收竞争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分地区层面,税收竞争仍然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财政压力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的作用渠道,但发达地区更偏好以税收竞争应对财政压力。基于此,文章从强化预算管理、健全地方税系、针对欠发达地区建立阶段性补助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把脉中国财政收入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科学界定了财政收入质量的涵义,并提出了一系列财政收入质量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各评价指标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质量存在的问题,且指出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十二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对各地区内部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研究甚少.本文重点研究西部十二省市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这对于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作用,不仅应考虑到西部地区各地方财政收入能力普遍较弱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应考虑到西部十二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当局为了履行职能,执行公共政策和供给公共物品和服务,便需要筹备一定数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便是财政收入。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财政收入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革。本文旨在阐明1996年至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份额的状况,并探讨相关变化趋势。基于经济理论,本文以Eviews为计量分析工具,通过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财政收入的变化。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税收收入,就业人数和人口规模等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对中国财政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结论并在最后给出针对我国财政收入现状的对策建议,以便当局调整中国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决策,为熨烫经济波动提供依据,让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9.
一国的中央政府承担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责任,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缺乏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就会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运行产生冲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了财政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情况,进而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为社会全局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通过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创新性的构建出社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深刻阐述了所选指标的内涵。以此为社会发展提供客观的、可以量化的判别标准,实现对社会发展程度全面、系统的评价,对制定整个社会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收入分配结构改革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之一,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少量必要规费为辅”的财政收入结构体系。但是由于财经收入结构改革是一场既涉及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又涉及中央、地方政府以及部门间利益关系,决定了此次改革的艰难性。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政治体制、宏观经济状况、国际因素和改革相应成本这些特定因素在特定时期对改革实施和改革成功的影响。特别是要解决改革方案设计的可持续操作性以及“规范费”的几个关键问题,避免体制的回归和财政收入结构改革的逆转。  相似文献   

12.
经典的分权理论认为,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能够激励地方政府提高质量,但上述理论命题在中国的情境下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以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分位数回归估计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质量,且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正向影响随着政府质量的提高而递增;财政分权所具有的政府质量提升效应,主要源自政府效率和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冲击对GDP的作用较弱,GDP冲击对财政收入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呈先上升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10年对财政收入波动的贡献值为82.7%。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中非正式财政收入的膨胀及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正式财政收入是指预算外和财政体制外的其他政府收入来源。本文认为,不规范的财政分权与非正式财政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非正式财政收入的存在使得关于中国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值得商榷。消除非正式财政收入的消极影响在于建立合理分权与有效收权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5.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4年来,内需不足的问题大大缓解,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已经从需要方面转向供给方面,从国民经济总量方面转向国民经济结构方面。客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对积极财政政策做出相应的改变,从对国民经济总量调控转向主要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节,从主要调控需求转向主要调控供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财政政策的基本任务是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收入的合理分配及失业问题的缓解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地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国家整体发展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来看,实现地区之间财政均衡非常必要。为此,有必要从财政转移支付目标、决策主体、财政转移支付基准、财政转移支付决策程序等方面,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监督机制法定化,保证我国财政均衡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是中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经济转轨时期直接参与或干预经济发展活动的特有现象。本文分析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的变迁过程。文章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从地方政府企业财政和土地财政两大模式的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变迁进行了解释。同时,也总结了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得与失,并从财政改革的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治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测算1979年~2008年中国29个省区财政收支横向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协整、VECM和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研究经济开放对我国地区财政收支横向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对地区财政收入横向差异的影响不显著.从长期来看,经济开放有助于降低地区财政支出不平衡;在短期内,贸易开放将减轻地区财政支出横向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财政收入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我们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这个指标来反映财政在GDP中掌握支配权的大小,即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能力的大小。表明财政收入与GDP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本以江西为例,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变化状况入手,通过与经济关联要素的量化透视,提出壮大财政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党中央对和谐社会的相关阐释以及公共财政理论,和谐社会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应遵循三个趋势:从经济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从效率优先型向公平适度优先型转变,从封闭型向公开透明型转变.而根据对各类地方财政支出进行定量的效率分析和定性的公平分析,可得出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原则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