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匡林 《旅游学刊》2000,15(2):9-17
周期性波动是存在于任何经济中的一种常态,并体现于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固有运动。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着周期波动。本文以分析世界旅游业周期增长为基础,重点研究了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并通过对比分析,对中国旅游业周期现象与世界旅游业周期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析。文章预测,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第5周期。  相似文献   

2.
张楠 《西部旅游》2022,(9):55-5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旅游、文化和演艺相互融合的旅游演艺市场逐渐成熟,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与文化素养水平,同时也使得旅游演艺产业呈现出多样性发展模式。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不仅能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带来社会效益。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平遥古城的旅游演艺产业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该地多种旅游演艺模式,分析并总结当地旅游演艺产业的特点与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信息     
1995年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排名初定 世界旅游组织日前排出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旅游收入位次,中国位于第九,比1994年前进了一位。  相似文献   

4.
休闲经济时代的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红玉 《旅游学刊》2006,21(1):11-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人群消费能力的增长,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进入休闲时代,在中国都市地区和旅游城市,休闲也成为一种主流时尚文化,并相应产生多种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和娱乐业基础上发展起来休闲经济,形成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由依靠单一产业转向依靠休闲业及其相关产业.休闲经济内容涉及旅游、房地产、文化娱乐、交通、餐饮业、社区服务等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休闲产业是指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未来学家指出:"休闲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休闲业正在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业发展经济体.然而,像中国旅游业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至今没有一部系统完善的全国性法律进行规范和保护,这与其在国民经济中长期所处的地位是极不相符的.对此,笔者想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旅游发展境况,颇与中国经济相似。中国经济成为世界GDP第二已指日可待,并距世界第一也非遥不可及。但中国现仍不能称经济强国。他的投入端对技术进口的高度依赖,其产出端的高污染、低能效,以及经济成果享用的贫富两极化,均凸显中国经济发展的品质问题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晓东  冯学钢 《旅游学刊》2012,27(2):101-112
邮轮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近几年达到8%左右的增长速度,被视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然而,邮轮业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近年来国际邮轮市场的倾斜,使得中国邮轮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和新领域.文章基于国内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世界邮轮业的概况和中国邮轮业的发展现状;其次从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学者对邮轮旅游业的研究成果;最后针对中国邮轮产业的问题,从产业集聚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冰雪旅游产业因其自身旅游附加值高,涉及消费领域多,具备集群化发展的必要要素和特征,比较适合产业集群化发展。近年来,在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后,位于天山北麓的乌鲁木齐县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度假区、天山大峡谷为主的冬季冰雪旅游目的地在区域内知名度不断提高,有力的推动着乌鲁木齐市周边旅游经济的发展,冬季冰雪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乌鲁木齐冬季旅游一张崭新的招牌。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各产业之间的融合趋势也日渐明显。产业融合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后工业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了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容,并就如何实现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金山 《旅游学刊》2013,(11):42-49
在世界城市建设的背景中,北京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被定位为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文章结合世界城市的内涵,分析了世界城市与旅游业的关系以及北京的差距所在,最后提出推动旅游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总部经济、努力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等未来北京旅游建设的重点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事件活动领域,相对于体育活动,关于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何将与会展相关的产业和区域全部纳入其中以避免失真和漏损,是会展经济影响研究的难点之一。该研究首次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通过将波及的12个产业部门进行归并,计算了我国30个省区会展产业的区域及区域间影响力,并以广交会为案例,进行了会展间接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而且几乎所有的省区都会产生相互间的波及效应;在总产出层面,会展产业的影响力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我国会展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案例研究表明,第104届广交会的间接经济影响约为162.43亿元(其中广东占比最高,为35.09%),直接与间接效应之比为1:2.94;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五个产业部门受广交会影响较大,合计占比为77%。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酒店业能源消耗水平与低碳化经营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益 《旅游学刊》2012,(1):83-90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业虽然被认为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旅游业的能源消耗水平研究一直缺乏定量研究成果。文章以中国酒店业为例,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酒店业的能源消耗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酒店业每万元的总产出需要消耗330.99千克标准煤。通过产业部门间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酒店业整体仍然处于高耗能阶段,酒店业在节能减排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还不具有比较优势;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酒店业能源消耗水平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与本地居民能源消耗水平的比较,发现酒店住客的日常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能源消耗量。最后,针对中国酒店业在能源消耗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酒店业低碳化经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在提升、合理化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区域差异明显;(2)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普遍性和持久性,但影响力在下降;(3)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具有时段性特征,但比较而言,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动力。针对上述结论,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越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海燕 《旅游学刊》2003,18(2):77-80
越南自1986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飞速发展,成为越南经济增长点,也是一个让越南进一步融入世界的桥梁。越南旅游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出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和旅馆业,保障旅游业的稳定发展,目前虽仍有不少困难,但因拥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必将成为亚大地区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休闲之都——21世纪杭州城市形象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休闲产业的概况、休闲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作用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区位条件、休闲资源、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杭州是世界上最适合休闲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面向市场化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市场化指数表征制度变迁,利用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与旅游经济面板数据,从时空角度剖析中国制度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ADF单位根、E-G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显示,从1997年到2009年,中国市场化进程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制度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显示,市场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明显,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14.47%和旅游经济增长的4.45%是由市场化改革贡献的,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贡献效应还在加强;制度变迁对不同区域的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效应,但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越发达,区域的市场化变迁程度越强,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度越大。中国的市场化体制改革还远没有完成,改革依然是中国尤其是中西部省份旅游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旅行社业的经济分析与再定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张辉  魏翔 《旅游学刊》2004,19(5):71-76
我国的旅行社业发育于当时特殊经济、政治环境和要求下,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旅行社行业出现了不少现实问题,如核心能力流失、产品单一、组织安排缺乏经济效率、规模过小、集团化虚设等问题。结合旅游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从我国现在和今后的宏观经济走势出发,笔者探索和分析了未来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各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企业向产业纵深发展和产品向消费差异发展。  相似文献   

18.
Great hopes have been placed in the sharing economy to provide a new business model based on peer-to-peer (P2P) exchanges of underutilized assets. As a model, the sharing economy has been expected to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ustainability, provid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entrepreneurship, more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and consumer co-operation in tight economic network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digital platforms have turned into the most important actors in the global sharing economy, turning global corporations, such as AirBnB, Booking, or TripAdvisor into intermediaries controlling and profiting from most transactions. Focused on accommodation, this paper conceptualizes the sharing economy in comparison to the wider collaborative economy, and discusses its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 impacts in comparis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t concludes that the sharing economy has great potential to make ver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ustainability, though the model is increasingly being replaced by 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which performs as an extension and acceleration of neoliberal economic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