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卓敏 《金卡工程》2010,14(8):174-174
死刑缓期执行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项制度,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这项制度对于减少死刑的适用有很大的的帮助,有利于更好的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权利,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贯彻刑罚重在教育而非惩罚目的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理性地讲,死刑作为一种制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一定的物质、文化等社会条件相适应。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而当下我国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社会基础,更不能单纯的从满足公众报应心理--平“民愤”、匡国法的目的出发。这就需要对我国民愤的缘由及如何解决等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以便探讨逐渐废除死刑这一长期争论性课题,并为其做好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3.
徐灵灵 《金卡工程》2010,14(11):86-86
死刑作为"极刑",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直为人们所争论,目前,主废论占了上风。适用死刑存在种种缺陷,如无益于刑罚目的的实现,误判危害重大,有产生"多重惩罚"的危险,负面社会效应较大等。中国的死刑制度仍需在继续限制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废除,这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也顺从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田斐  朱建宏 《投资与合作》2010,(12):109-110
我国刑法中对非暴力犯罪适用死刑的主要依据是犯罪数额这无异于在贬低人的生命价值。对经济型非暴力犯罪适用死刑显然有轻罪重罚之虞,不符合等价性原则的要求,经济型非暴力犯罪不具有明显的外显性、残酷性等暴力犯罪的特征,对该类犯罪不适用死刑易得到公众认同,不会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霞 《金卡工程》2010,14(2):215-215
限制死刑的研究,关键要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找到符合国际进步法治理念的方法。这不仅是法律人的任务,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国际形象。从立法和司法层面限制死刑的同时还要加强公民的普法宣传。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在限制死刑适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针对我国刑法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和待完善的方面,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研究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贪污贿赂犯罪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根源,严厉的刑罚对于遏制贪污贿赂等腐败性犯罪行为并非治本之策,更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因此,我国应该废止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适用.从刑罚原则、效益性、人道性及司法实践等角度对我国贪污贿赂死刑适用进行的分析可以证明,废止我国贪污贿赂死刑适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保留并实际适用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限制、减少乃至废止死刑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保障人权的重要举措。在中国不论是刑事法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乃至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中国死刑制度的具体适用,并积极探讨死刑制度的改革完善。死刑制度的改革贵在确实贯彻和加强监督,还要相应完善和修改其他配套法律,以便更好的推动我国刑事法治前进,巩固司法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贪污罪受贿罪的量刑标准一直备受关注,因其包含死刑这一法定刑而更是在近年引起争议,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原有的量刑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中国社会,而应当废除贪污罪受贿罪的死刑刑罚.对于贪污罪受贿罪的具体量刑也不应沿用原有的数额量刑,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作出适用社会发展的司法解释,以求达到刑法罪刑法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洪静 《金卡工程》2009,13(10):139-140
如今贪官外逃的流向主要为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与这些国家基本没有签订引渡条约,致使贪官不能被引渡回国接受制裁.而我国与欧美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障碍就在于国内死刑的存在和"死刑不引渡"原则.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外逃贪官可以逍遥法外的症结究竟在哪?我们需要明确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附条件地把贪官引渡回国接受制裁.  相似文献   

10.
《投资与合作》2011,(10):19
曾经有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电影,结尾是机器人和女主角一起从高楼跳下去,然后机器人不知从哪儿弄开了一个巨大的降落伞,两人安全落地,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现在电影中虚幻的一幕却变成了现实。一种新型定点跳跃机器人可以攀登上建筑物,然后利用滑翔伞飞回到地面。它还配置有一台搭载摄像  相似文献   

11.
品牌营销成就财富少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提起少林寺,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那就是1982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在中国,提起少林寺,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那就是1982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这部至今看来仍可称之为精彩的电影在国内外都掀起了一股少林功夫热潮。一座拥有 1 500多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名寺却因一部电影而得以斐声中外,这多少有些尴  相似文献   

12.
崔巍 《金卡工程》2010,14(3):148-148
本文从人权和人的价值的角度入手,笔者针对死刑存废论中核心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主要从人的本性、价值、人权的起源和生命权的属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社会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剑文 《中国税务》2010,(10):29-30
2010年8月2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此次刑法修改的重点之一是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草案拟废除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其中包括“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和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死刑”(以下简称“增值税死刑”)。本文就增值税死刑废除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地存废历来为我国法律学者所争论不一,本文在对陪审制度的价值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作者对于陪审制度之存废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陈思颖 《中国外资》2013,(24):176-177
自1996年联合国通过《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后,死刑改革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截止到2013年为止共有178个国家和地区废除或者中止执行死刑。但在全球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八个国家积极保留死刑,其中以中国、美国和日本为代表。这些国家虽然同意死刑废除的观念,但是基于民意的考虑不敢贸然废除死刑。本文将从死刑民意的一个重要特征波动性出发,探讨影响死刑民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谢俊英 《金卡工程》2010,14(1):67-68
死刑执行关乎人命,完善的死刑执行制度与定罪量刑的准确无误性具有同等的价值内涵,死刑执行应彰显法律权威性与人权至上性。然而现行刑事法律建立的死刑执行制度过于粗陋,漠视生命权,缺乏应有的人权保障机制,本文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拟从权利保障的角度对当前死刑执行制度进行剖析和诊疗,改进死刑执行机制,保护死刑犯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品牌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理财》2006,(5):21-23
在中国,提起少林寺,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那就是1982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这部至今看来仍可称之为精彩的电影在国内外都掀起了一股少林功夫热潮。一座拥有1500多年历史、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名寺却因一部电影而得以斐声中外,这多少有些尴尬。但电影给少林寺带来的变化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少林寺》这部电影带来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根据门票统计,从1974年到1978年,少林寺总共的游客是20万人左右。而到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有70多万人,1984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峰260万人,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8.
白飞 《金卡工程》2010,14(3):99-100
美国与中国都是保留死刑的国家,对不同法系下的中美两国死刑规范适用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从规范上对两国的死刑适用制度有一个参照性认识。笔者首先概述两国死刑制度立场和现状,从罪名设置和适应对象层面对中国和美国的死刑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民众对待死刑的态度具有复杂性和可变性,他们的死刑观总体上都可以归于“死刑有威慑力”的功利理性和“死刑适用是否公平”的道义理性。功利理性的认知基础包括威胁感知、死刑威慑作用的估计、当前死刑数量的估计、死刑的经济成本等因素;道义理性的认知基础包括公正世界信念、归因方式、对死刑适用中不公平因素的估计等因素。公众对死刑的态度融合了功利与道义两方面考虑,不同情境下会进行相应的权衡取舍。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现代社会对社会秩序的强调也融贯在一起,影响着人们对死刑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雷霆 《金卡工程》2010,14(4):111-111
本文在讨论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时,一方面否定了死刑适用能最大威慑犯罪的法理依据,另一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不可能废除死刑的原因。然后,文章给出了死刑制度合理的发展方向:从严格限制死刑到完全废除死刑,并给出了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