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借鉴欧洲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历史经验,建立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制度,可以促进两岸四地经贸关系进一步持续发展,稚动大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两岸四地可以通过协商,在货币汇兑、汇率机制、共同货币基金、金融协调与管理等方面逐步开展合作,直至建立新的中央银行和发行统一货币,用统一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将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为一个整体,让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和更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构建--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是东亚货币合作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着重对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进行分析,指出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外部货币法模型分析了两岸四地建立"人民币圈"的可行性。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两岸四地需求冲击的对称性总体大于供给冲击的对称性;外部货币法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港币、澳门元和新台币在"锚货币"选择中的人民币因素逐渐增强,由此得出两岸四地建立"人民币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两岸四地建设"人民币圈"应该首先促进金融合作,鼓励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然后根据各地经济一体化程度差异,分步骤开展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4.
货币错配与东亚金融合作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生产体系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体系始终不能摆脱美元,造成货币错配.解决货币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两岸四地"货币一体化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积极参与甚至主导东亚区域货币联盟的前提和基础。"两岸四地"之间不断深化的经济贸易联系是推进货币一体化的有利条件,而且"两岸四地"对外开放度、贸易依存度和产品多样性较高,这些都是构成最优货币区的现实基础。同时,"两岸四地"也存在着生产要素流动性不强、通货膨胀率不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等和政策不一致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两岸四地"各经济体的协调与合作来减缓甚至消除。"两岸四地"可以在充分了解并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通过各自的努力和彼此间的协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各项指标尽量接近最优货币区所需要的水平,并逐步实现货币一体化。中国内地要尽快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同时,"两岸四地"各经济体应当认识到货币一体化的长期性和艰难性,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6.
陈稳进 《特区经济》2007,9(5):86-87
东亚金融危机凸现了该地区汇率制度不匹配以及区域协调机制的缺失。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法探讨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的最优选择,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分析显示在短期,和共同钉住货币篮相比,各自独立钉住货币篮更能提高各国的福利。从长期来看,在各自钉住的基础上实现共同钉住货币篮,建立区域性汇率安排和协调机制是东亚各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亚金融货币合作:短期、中期和长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效率,区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合作内容是重要的。本文认为,在目前阶段,东亚地区仍应将金融货币合作的重点放在地区最后贷款人和紧急援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中期合作的重点是发展地区资本市场特别是长期债券市场,而东亚货币汇率合作只能留待更长远的未来去实现。一、时间视角下的金融货币合作1997―1998年东亚货币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出现了一股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热情。这种热情的主要背景是东亚货币危机的教训和防止未来货币危机再次发生的意愿。此外,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也激发了东亚各国金融与货币合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东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 ,目前各经济体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的汇率制度安排已经明显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以人民币和日元为货币锚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旨在通过协调东亚各经济体的汇率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在一定时期内将汇率波动维持在有利于各经济体经济稳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水平上。由于区域内各经济体缺乏从地区整体利益出发、在互谅互让基础上进行合作与协调的历史与经验 ,决定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只能建立较低层次的、松散型的货币合作机制 ,以渐进的方式向高级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动荡环境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政策选择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剧动荡的外部金融环境下,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应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制度化的汇率合作机制应当缓行,汇率政策协调需要加强;二、加强各经济体金融市场的相互开放和区域债券市场的建设;三、在东亚区域储备合作方面,将多边化CMI机制建设为多国合作的金融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10.
"中元"货币区的可行性研究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入世后中国港澳台与大陆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一个开放、繁荣的中华经济圈正在初步形成。本文集中研究如何在两岸四地共同使用统一的货币,认为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将在整合港币、澳币与新台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在两岸四地共同履行货币职能的“中元”,并在未来的亚洲货币合作中,充当关键货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两岸经济关系是在一国框架下形成的特殊经贸关系,20多年来,两岸经济互动正是在这一定位下逐步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以市场开放条件下的要素流动为内涵的经济互动成为两岸经济交流的主要动力,而两岸之间的同胞之情更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双方互蒙其利,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也逐步形成,并向一体化的更高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进程、瓶颈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处于一种极度不平衡的状态。迫于民众压力和大陆方面旅游合作的诚意,两岸旅游交流正日益密切,然而台湾观光业过强的政治功能是两岸旅游交流的最大瓶颈。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加强合作实现双赢是台湾重振观光业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3.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is actively being pursued and will in due course lead to substantial mobility of capital between economies in the region. Plans for monetary cooperation as a prelude to monetary integration and ultimately monetary unification are also proposed. These plans often suggest that central banks should adopt some form of common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owards full monetary un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is a dangerous path in the context of highly integrated financial market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s proposed where independent central banks coordinate their monetary policies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common objectives and by building an appropriat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When this coordination process has progressed to the point where interest rate developments are similar across the region, and if in the meantime the required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build, the next step towards monetary unification can be taken among those central banks that so desire. The claim is that this transition path is likely to be robust and will limit the risk of currency crises.  相似文献   

14.
林晖 《亚太经济》2007,(1):44-46
劳动力要素在货币区内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跨境流动性是货币合作机制得以长期巩固和发展的决定性基础。东亚各国和地区目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特征对劳动力跨境自由流动构成阻碍,必须进行双边和多边的统一和协调,以促进东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合作,推动货币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闽台之间的"五缘"优势关系,使得闽台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两岸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尤其是自2008年两岸直航启动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激增,这无疑给台湾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闽台旅游合作在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共同市场等多方面也有较多的合作与研究。本文在近十年来(1999—2010)闽台旅游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领域,研究目前闽台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adoption of an Inflation Targeting (IT) framework in 2000 on the conduct of South Africa’s monetary policy. Taylor rule analysis is used to test empirically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 in South Africa can be shown to have impacted on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analyses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T framework yields the expected changes when comparing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pre and post the adoption of the IT framework. Thereafter, an analysis of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which serve as a proxy variable for market expectations, is used to test whether South Africa’s IT framework has resulted in more predic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in monetary policy conduct. Lastl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2009, the so‐called Great Recession, on the predic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of monetary policy in South Africa.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日之间逐渐形成"强—强"并列的格局,这一格局对双方在东亚货币领域的合作产生重要影响。中日双方都有意争夺区域货币主导权,彼此的博弈与竞争引人注目;同时,中日双方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并面临一些共同的困难。避免恶性竞争和"零和博弈",实现"合作中的竞争"是中日双方的最佳选择。中日双方应将中日东亚货币合作化成中日合作的纽带和推动中日关系良性发展的平台,化解双方的不信任,并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两岸金融合作的现实基础与分阶段推进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作为高度对外依赖的小型经济体,要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与祖国大陆经济联系。从长期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经历从对立到经济趋同再走向一体化的过程。本文认为,两岸金融合作将呈现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约束条件和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ECFA框架下两岸已向彼此列出服务贸易早收清单并付诸实施。笔者认为大陆服务业开放应遵循以下基本策略:一要基于两岸产业比较优势,审慎把握大陆服务业开放的整体节奏;二要兼顾三中阶层利益灵活让利,力争使台湾大众广泛受益;三要建立跨部委的制度性服务贸易谈判咨商和内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各经济体迅速推进了区域货币合作进程不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既有的合作框架或机制(如CMI等)未能发挥作用,各主要经济体之间有关合作的分歧也在明显增大,东亚货币合作遭遇了重大挫折。文章指出东亚货币合作本身存在的固有矛盾或问题如对现行美元体制的依赖等,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长期性因素,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东亚地区在整体上不具备推进货币合作深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开展应该在整体层面上巩固和扩大既有成果的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局部地区推进货币合作的深化发展。在这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采取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