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建设金融衍生品市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基本完成了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开发,而汇率期货等一批金融衍生品也正在紧张研发中。这意味着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望在金融中心上海起步。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一道,成为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三大支撑。那么,对于建设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海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相似文献   

2.
本月大事     
《新财经》2006,(10):13-13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近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期货大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内地成立的第四家期货交易所,也是中国内地成立的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将成为  相似文献   

3.
张波 《上海国资》2006,(10):14-16
“金融期货是双刃剑,既可以在基本面上降低国企的金融活动风险,也可能使参与衍生品交易的部分国企栽跟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在上海期货大厦正式成立。至此,长达1年的金融期货之谜尘埃落定,激烈的交易所争夺战最终落户上海。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期货已成为全球期货交易的主干。以2005年为例,  相似文献   

4.
杨维新 《亚太经济》2014,(4):129-134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负面清单不断缩减的背景下,建设上海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中心的要求日益迫切。尽管在政策和制度上,上海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建设的具体细节尚未完全落实,但基于国际各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探索上海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上海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研究如何进一步认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发挥金融创新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如何研究并发展金融创新、金融期货与商品期货产品设计、加大力度吸引与培养高级金融服务人才,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软环境和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的独特发展道路。在研究国家宏观战略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当前和近几年的可操作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抓手,力求每年工作有所推进和突破,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上海航运金融存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科技和产业》2011,11(11):14-16
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一向是世界经济发展讨论的热点,目前,上海正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与航运双中心,但是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以及金融中心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在建设中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本文对上海航运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上海航运金融提出了关于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促进提高上海金融的传导作用,推动其全面衔接市场和资源,通过服务范畴的拓展,提高金融服务业的能级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有着显著的差异。传统金融中银行利润来自息差,现代金融则是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依赖中间业务,并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住房贷款和期货买卖,目前国内的金融衍生品已达2000多种,2010年期货交易达到约100万亿元。  相似文献   

8.
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特别是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之后,如何建立起与上海未来地位相匹配的金融国资国企队伍不仅责任重大,而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江杨 《上海经济》2007,(5):24-27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欢迎来本部选购基金”,“欢迎参加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上海某证券公司大门上。紧挨着这样两条横幅。股市狂飙,基金火热,尚未出台的股指期货业已发出总动员令。 4月15日,一个值得收藏的日子,《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揭示中国金融期货时代将在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金融交易所扬帆起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上海航运金融现状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运金融建设是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一个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必然要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做支撑,全球公认的12个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一些“硬实力”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1.
上海金融衍生品交易所获准筹建.新《证券法》为金融衍生品“解禁”.中证指数公司正加紧研究开发覆盖沪深1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数CSI100。宣告股指期货金融衍生产品进入了“预产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倩  薛波 《亚太经济》2007,(6):102-105
本文以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为基准,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京一样有着强大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梅拉梅德被誉为“金融期货之父”。他一边做律师,一边做期货,这一特殊经历不仅使梅拉梅德能够依靠制度创新不断引领美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变革,也使股指期货成为世界金融史上同时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制度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4.
梅拉梅德被誉为“金融期货之父”。他一边做律师,一边做期货,这一特殊经历不仅使梅拉梅德能够依靠制度创新不断引领美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变革,也使股指期货成为世界金融史上同时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制度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否抓住低碳经济以及碳金融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认为上海要以碳金融的发展为契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并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金融业产值、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改善等方面着重分析碳金融发展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最后从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法律法规等视角对于发展碳金融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因为一场华山论剑式的头脑风暴——2008陆家嘴论坛,5月9日,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上海,聚焦浦东。国内外金融界巨头热忱切磋,话题直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陆家嘴则成了打造上海金融中心梦开始的地方。这是一种无可推卸的历史担当。陆家嘴论坛是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性论坛,致力于加强中国与世界金融体系的双向融合,深化中国金融改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此番选择陆家嘴作为论坛举办地并冠以陆家嘴论坛,进一步凸显了浦东尤其是陆家嘴在打造上海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8.
杨涛 《浙江经济》2012,(17):48-49
宁波应以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路径,积极融入上海海洋经济和海洋金融建设,努力运用上海的金融优势资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沪甬在海洋经济中的战略对接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长三角诸多城市当前的战略重点。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指出"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进程"。从上海的角度来说,也希望以浙江和广大长三角地区作为重要的发展腹地,实现海洋产业的有效整合。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加上与上海在历史、经济、金融、航运等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双方有条件、有愿望、有可能进行更有效的对接。  相似文献   

19.
股指期货的上市加速了我国金融创新步伐,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研究分析、资金管理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等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市场中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我们知道,股指期货的投资策略主要分为套期保值策略、套利策略以及趋势交易策略三种。而根据段指期货上市一年多来的表现,金融产品设计更多建立在阿尔法策略基础之上,毕竟投资者希望能够获取超越基准指数的收益率。  相似文献   

20.
朱妤 《北方经济》2008,(11):86-87
近2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业务主要有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