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人口发展置于中国社会结构性变迁进程中,从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健康干预、人口城市化发展以及生育模式变革等四个层面探讨了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旨在为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义创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指出传统经济学对人口价值判断上的偏颇。从正反两方面简要论述了创业主体、创业客体、创业过程等环节中,人口,尤其是就业创业人口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用,即"人口超值论",人力资源因素不仅在微观组织中地位突出,而且在宏观经济领域仍然居于第一资源的地位,是产生中国人口型经济和人口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最后指出"中国人口无益论"的伪命题性,以及人口管理体制转型、发展人口型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方向是人口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依赖生育政策来延续所谓"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4.
刘晖 《现代经济信息》2011,(18):314+317
在特殊的民族政策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形成了特殊的人口发展规律。本文通过分析建国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再生产数据,揭示其发展的规律性,并从制度、技术、政策角度阐述了其形成的原因,为研究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性起步和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新秩序中最大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人口问题在中国的发展中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促进世界的和谐政治建设。该文对如何架构既符合实际又合乎长远的国家人口安全战略,推动世界人口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22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在此之前的1月11日,国家计生委公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这两份文件和报告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提法,是认为中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8.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中国长期人口增长将低于人口发展战略目标,进入老龄化社会前中国还将出现一个生育高峰,教育行业仍有发展空间,"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未来15年劳动力供给依然充足,但结构逐年老化。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尚在开放,预计将在2028年前后关闭。由于隐性失业人口规模庞大,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大,结构性失业情况严重,中国并不具备获取人口红利所必需的充足的就业机会,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在2013年后转正为负。2027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的过程对中国的税收制度、产业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的第二阶段,2023年将进入城镇化后期,在需求最大化的理想状态下房地产业也仅剩10年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存在着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问题,正在多位地影响着我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稳定的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未来十年人口的四大高峰问题倪端出现: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高峰、流动人口高峰,给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人口计生工作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创新人口计生管理措施,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中,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陈卫  李敏 《经济学(季刊)》2010,(4):33-37,5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迅速、持续增高的现象和趋势,这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性别比方案预测我国人口未来百年的发展状况,考察出生性别比偏高对人口总量、出生人口规模、总人口抚养比以及婚姻市场的性别比等产生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会降低出生人口规模、加速人口老龄化以及造成婚姻挤压等人口后果。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人口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人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既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未来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会更趋理性,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中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口工作的目标已经从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针对新的目标,政府缺少一个相应的体制。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一个理想的"大人口"管理体制应该是将所有管"人"的部门整合成一个部门,从而形成一个针对各类人群的政府体制,其工作对象涵盖儿童、青少年、育龄人群、老年人、妇女;甚至应该包括具有某类特点的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贫困人口;以及人口登记和人口统计工作等。其功能主要是针对人口问题实行统筹决策、统一规划和全面协调。我们给这个机构起名为"人口和家庭发展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2014,(1):49-51
总体上,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在劳动力充足、人口有活力、布局有余地的好时期。一方面,我们应抓住用好这一有利的机遇期;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严峻时期即将到来。相关研究显示,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将承受人口总量最大的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凸显、城镇人口超过60%、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走向高龄化等多重人口压力,将成为影响中国从中等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期刊物围绕人口问题与制度创新这个主题,组织了系列研究报告,供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质疑:虚化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红利"一经提出,就质疑声不断,作者认为不能用简单的人口总抚养比来解释复杂的人口与经济关系,人口红利不是影响经济产出的主要变量,其无法论述人口对经济影响细节,无法解释我国经济的涨落和突变,在中国无具体的人或单位收获人口红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多年探索和研究的重要结果,而由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人口总抚养比的下降本身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如何把握好人口年轻型红利与老龄化负债的动态平衡,使庞大的受教育人口摆脱应试式制度困境,使数以亿计的三农人口顺利实现多重社会转型,使城乡劳动人口大军都能够获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  相似文献   

17.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在外延上包括了人本体的全面发展和人关系的全面发展。人本体(需求)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人的知识技能发展;(3)人的道德伦理发展;(4)人的审美素质发展;(5)人的价值实现发展。人关系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2)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3)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目前中国人口问题主要已非人口增量问题,而是人的发展不足。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要确立三大目标:其一、人口发展的安全目标(风险最小化);其二、人口发展的健康目标(潜能最大化);其三、人口发展的效益目标(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文献梳理,提出了人口性别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中既存在女性的漏报瞒报,也存在男性的漏报瞒报;1949年以来中国总体人口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系不对应;婚姻挤压由于存在连续性,靠扩大婚龄差无法缓解;男孩偏好是个文化观念问题,更是个社会结构与制度问题;当前独生子女政策正面临考验;人口调查与数据分析中还存在值得认真面对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五普”、“六普”及相关人口统计资料,对和田地区人口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地区人口发展具有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家庭户数有所增加,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口密度逐年增大,总人口性别比进一步优化,人口向成年型转变,人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口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等特点.研究的结论有助于促进和田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为和田地区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建民 《新经济》2014,(1):52-54
长期以来官方对中国人口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一直是基于1970和1980年代人口和经济形势所确立的判断,即“人口多,底子薄”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时隔30多年,我们需要提问:人口国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要进一步思考,这些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未来的人口经济关系将如何演变?我国的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