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首先是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类自我的冷峻反省;其次是以纯诗追求为价值目标,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美、象征美、语言等形式的陌生化方面,表现出对诗歌形式本体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伊甸从20世纪80年代走上诗坛,成为南方生活流的代表诗人;90年代后,已发展成现代主义诗人,诗歌风格由主体体验向个体经验掘进,由自我放大向个我内缩转型,由无限抒情向零度揭示转向,节奏趋缓,情感内敛,意象丰蕴,具有鲜明的先锋色彩.  相似文献   

3.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首先是文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类自我的冷峻反省;其次是以纯诗追求为价值目标,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美、象征美、语言等形式的陌生化方面,表现出对诗歌形式本体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绘画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理念影响着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而艺术动画短片是20世纪出现的视觉艺术新形式,其注重表达的风格化、个性化及绘画性和实验,接近现代主义的架上绘画。相当部分动画作品证明了现代主义绘画对其的深远影响,首先,现代主义运动和动画的诞生几乎处于同一时代背景;两者具备了共同的文化基础与创作动机。其次,相当数...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她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多部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心理探索的内倾性特征显著,作品不再着重摹写外部世界的现实,而转向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伍尔夫的现代主义小说对内倾性和主观真实的追求,拓宽了文学表现的领域,变革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美国小镇文学是作家以小镇为背景,试图描述那些在工业文明和文化冲击下的小镇居民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代表作有:埃德加·李·马斯特斯著的诗歌《匙河集》;舍伍德·安德森著的小说《小镇畸人》以及桑顿·怀尔德著的戏剧《小镇风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怪诞艺术和意识流技巧等等,而以上提到的三位小镇文学作家主要分别采用了精神分析理论,表现主义等写作技巧,开创了小镇文学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艾略特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对传统的概念和个人创新才能进行了重新评价,确立了一个在传统权威下的稳定的有序的文学秩序,论证了传统与个人创新不是不可兼容的。艾略特的传统诗观在现代主义风潮中提出,反对极端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诗观对当时诗坛的"纠偏"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五四”以来优秀作家的郁达夫,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明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也有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强烈冲突的背景,而且在其个性气质的导引下,找到了其个性心理、中国传统文学与现代主义技法的契合点,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自由市场环境下,服装生产进入一个相对过剩的年代。服装消费由过去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功能为主转化为以功能为前提、文化为载体、消费差异为目的的符号消费。新现代主义服饰继承新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成果,强调以功能为设计中心的商品特性,同时运用象征化的手法、个性化的语言来建构自己的时尚符号体系。符号消费构成了新现代主义服饰文本的核心,是服饰产品溢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了现代主义文学从二元对立到二元统一转变的两个阶段:破碎阶段和再整 合阶段,透过现代主义文学的复杂的表现形式,着重分析了其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前,契诃夫与现代主义关系的问题备受中外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马卫红博士的专著《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契诃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研究》)作为该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把我国的契诃夫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专著约26万字,除引言、结语和附录外,共有七章,分别从契诃夫与现代主义、契诃夫小说的荒诞意识、客观化叙事、淡化情节、印象主义色彩、象征以及意识流萌芽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契诃夫小说所蕴含的现代主义因素,论述了契诃夫的艺术创新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海滨 《企业家天地》2010,(11):110-111
现代主义对园林的贡献是巨大的,因为现代主义毕竟为当代园林开辟了一条新路,使其真正走出了传统的天地,形成了自由的平面与空间布局、简洁明快的风格、丰富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3.
新感觉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在其创作中,新感觉派作家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成之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史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其产生的背景、主题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而全面地对新感觉派小说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由意象构成的,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一些技巧,如拆字拼合、断句组合、意象叠加。中国古典诗词因其严谨的格律和古汉语特殊的句法形态,“意象拼合”现象比比皆是,多个名词组合和意象叠加现象司空见惯,被西方意象派广泛引入到汉诗翻译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李金发是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他不仅开启了大陆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也推动了台湾50-70年代现代诗歌的创作和发展。由于海峡两岸种种异化背景的暗合对接,台湾诗人对李金发诗中的虚无思想、悲观情绪以及丑恶意象产生了共鸣;再加上台湾诗人覃子豪与苏雪林关于诗质“颓废”还是“丰盈”的论争,促使台湾现代诗走向成熟。所以台湾现代诗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从诗歌情绪、审美意味及语言策略都可以看出其与李金发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诗歌本体为中心,在主体间性视域下考察现代诗派对诗歌是什么、诗歌为谁等问题的认识。现代诗派认为,作为纯诗本体的诗歌具有蓬勃的主体生命力,其来源一为诗人灌注于其中的内在灵性和人格精神,一为蕴含在诗歌中的朦胧多义的召唤结构。在他们这里,诗歌是为少数人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别从历史背景,理论基础,设计风格上探讨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点,并从实例中具体阐述了两种风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诗歌如何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一直是中西方诗人们探索和追求的主要思想内蕴之一。从对中西方哲学与诗歌作品的思考与研究来看,诗歌的和谐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生存与死亡的和谐三个方面.中西方诗歌在追求和谐中存在一些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9.
《都柏林人》是一组表现现代人精神“瘫痪”的短篇小说。其主题和艺术手法,特别是“精神顿悟”和意识流的运用.显示了乔伊斯决心告别传统,尝试现代主义对创作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五四"以来优秀作家的郁达夫,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明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也有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强烈冲突的背景,而且在其个性气质的导引下,找到了其个性心理、中国传统文学与现代主义技法的契合点,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