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年辛勤劳作的劳动者为社会和人类创造着财富,但是他们的劳动权益却屡遭侵害,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在《劳动法》颁布10周年之际,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鼓与呼,让那些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周扒皮”们懂得没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没有和谐的企业,就得不到企业和社会的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2.
李娜 《中国经贸》2013,(8):68-68
劳动合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义务和权利以及其他属于劳动合同关系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给劳动者在劳动过程当中的安全与健康给与了法律保证。本文在明确人力资源概念以及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对劳动合同法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告诫了企业只有充分重视和理解劳动合同的重要性,才能为企业建立稳定和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只有优质的劳动,才能创造出优质的商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劳动者创造和生产出各种商品,以保障供给,并开展经济建设活动。显然,这里的劳动是指具有一定质量水平的有效劳动。这种劳动包含着劳动者的素质、商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和制造能力等因素。劳动者没有一定的文化、技术和思想素质,就无法胜任商品的各项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经营等工作。文盲只能干体力活或简单的操作,不可能按照图纸施工生产。一级工不可能胜任八级工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将成为各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因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信息的传播和选择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与知识劳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知识劳动是一种由知识进步引起的、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智力集约化的创造性劳动。既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知识经济自然非常强调有效性和非重复性,这就对参与知识劳动的劳动者群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否有效地参与知识经济的生产活动,就取决于劳动者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这是我国执政党提高劳动者报酬的重要宣示。早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宅窃就已经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执政党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呢?  相似文献   

6.
管理价值观与组织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颖 《改革与理论》2002,(12):57-59
多年以来,管理学者们一直在为应该以工作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来设计组织而争论不休,泰罗以前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把人看做是机器的配件,是会说话的工具,这大大地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泰罗用定额奖惩的办法,即大棒加胡萝卜、的方法来刺激工人提高劳动生率,这在当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人对工作本身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满意他们的劳动生活质量,单调乏味的工作引起工人们的不满。为改变这种局面,许多西方管理学者开始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以1924年霍桑试验为标志而创立的行为科学派提出了用调节人际关  相似文献   

7.
刘勇 《中国经贸》2013,(8):91-92
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全体职工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包括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属于企业单位内部的法律。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不仅要求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义务.而且保障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本文主要从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盛 《发展》2016,(2):70-71
一、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基本作用 基于《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工会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和实现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权利,也就为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这些作用表现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五个方面: (一)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权益认定,工会发挥的是指导作用.劳动合同关系的产生,以劳动者进入用人单位为前提.通过工会的帮助指导,避免劳动者个人在无法明确认定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它的颁布与实施必将提升我国劳动者权利的保护水平。但是,《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把事业单位这一群体全面纳入其调整范畴内。应把事业单位明确全面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实现人事劳动制度与《劳动合同法》的完美结合,以更有力地保障教师这一特定的劳动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深化对劳动、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求,本文认为,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如何运用其理论精髓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在理论上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即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些范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的一般性,并且要承认劳动力是资本,劳动者是投资者,有权分享利润。劳动力资本化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劳动者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基础上的个人股份所有制,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在现阶段,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劳动价值论是更好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要对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要正确看待,合理评价。从长远看,私有制经济也要经过劳动力资本化进行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使广大劳动者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允许建立多重劳动关系,突破了在全日制用工形式下禁止建立多重劳动关系的限制,这适应了非全日制就业的需求,也符合国际上的惯例。非全日制劳动者同时在多个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时,应对多重劳动关系的最高工作时间进行必要限制、厘清劳动合同的效力、明确工资标准、制定社会保险福利计算和计发的办法、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2.
宋湛 《科学决策》2005,(6):30-32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地位下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不仅表现为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和劳动条件的总体改善速度放慢,还表现为各层次劳动者在工作场所的民主化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曾玉胶 《魅力中国》2010,(3):220-221
在校学生在基本完成学业后提前就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许多用人单位甚至劳动仲裁委认为在校大学生不能成为劳动者.这也阻碍了在校学生在劳动关系中获得《劳动法》的保护。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主体界定标准和劳动者概念内涵出发,结合案例对在校学生能否成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报道     
李铁映撰文强调劳动所得神圣不可侵犯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撰文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保护和解放劳动者,就表现为保护和解放劳动本身。劳动所得的财产不可侵犯,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劳动者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劳动的目的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劳动和劳动结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深化对劳动、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求,本文认为,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如何运用其理论精髓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在理论上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即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些范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的一般性,并且要承认劳动力是资本,劳动者是投资者,有权分享利润.劳动力资本化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劳动者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基础上的个人股份所有制,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在现阶段,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劳动价值论是更好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要对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要正确看待,合理评价.从长远看,私有制经济也要经过劳动力资本化进行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使广大劳动者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旁观     
★自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开始之前,中国的战略是集中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劳动者在这一进程中受到了“剥夺”,即所得要远低于其劳动的实际市场价值。在这种情况,评选劳模、树立典型实际上就成了一种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方法和变相的补偿机制。★劳模评选标准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今天的劳动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动有着一定区别。我们不能狭义理解劳动的概念,只要是通过自身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就应该纳入表彰范围。劳模应该覆盖到所有的社会精英。★目前风头十足的人物、企业和产品的评选、排行,大多停留于活动本身,其识别率很低,市场影响力也有限,甚至根本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是不是优秀,是不是名牌,只有市场,才是最民主、最公平的投票方式,而投票的主动权,就在社会公众自己手中。超女的评选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未来五年总工会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活力。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就将到来。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  相似文献   

18.
李群 《辽宁经济》2007,(2):23-23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劳动关系不协调、不稳定,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在劳动关系双方地位与权益处于失衡状态的情况下,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重心应当向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倾斜,注重维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一)商品型按劳分配的产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劳动者的劳动被直接当作社会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在作了社会扣除以后,从社会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产品型按劳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那末,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20.
对企业职工身份的认识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一律不准自主招人,要成为企业的职工必须由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来招,国家统一招工,大中专、技工学校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到企业,形成了统包统配制度.企业的用工,劳动者的劳动都由劳动部门来安排,形成了"等、靠、要"的劳动用工制度.劳动者要成为企业的职工,只有等国家指标,靠国家的安排,企业要招工向国家伸手要.国家安排劳动者到企业单位工作,劳动者就成为该单位的职工、国家的职工,有资格端"铁饭碗",吃一辈子的"大锅饭".职工的生老病死,企业一包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