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农村集体产权住房开发与流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和发展农村集体产权住房的开发与流转,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管理与产权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对城市住房保障市场也可以形成有益补充。目前农村集体产权住房开发经营与流转交易受禁受限,问题实质主要还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及其形式未得到真正解决。其实在理论和实践上,只要符合四不原则,即不改变农村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地性质(确属集体建设用地),不损害土地集体所有者(农民)权益,不违反城乡统一规划,农村集体产权住房包括已有小产权房就应具有合法性而得到发展。同时,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包括进城农民的住房保障问题,可以而且也应允许通过农民(户)自有房屋及宅基地和其他农村集体产权住房的合理流转来予以解决。因此,应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积极、有序进行农村集体产权住房的开发与流转。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农村泡括城市郊区)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制度受到质疑。有的提出取消集体所有制,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以利于国家实施规划管理、实行宏观调控和降低用地成本;有的提出取消集体所有制,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以利于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进步:有的提出部分取消集体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家、集体和个体三种所有制并存,以利于分层次进行土地管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的提出国家或集体公有制和私人所有制并存的双轨所有制.以利于土地统筹使用.经营者可以按照经营项目需要.比较自由地进行调整土地规模:有的提出农村土地应坚持农民集体所有制.实行必要的改革与完善,以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尊重农民在农村的主体地位,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笔者赞同最后一种观点,主张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苏南乡镇企业集体产权改革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1、改制前的产权特征和弊端苏南模式是对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熟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工业化实践的概括。苏南乡镇企业以集体独资为主,1996年乡村集体经济占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86.6%。苏南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名义上归社区内全体成员所有(社区所有权)。但由于社区政府在集体产权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将农村能人、社会闲散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相融合),导致产权实质上变成“社区政府产权”。社区政府事实上拥有了企业所有权,社区政府不仅拥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和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是在农村农业经营用地流转基础上的又一次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在土地要素跨城乡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内部矛盾从更深的层次上展现出来。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利益主体之间(农户、集体和管理者)的博弈将推进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实践中,要以股份合作制产权变革为契机,结合中国区域差异化特征走农村建设用地产权多元化制度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用必须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存在着征地范围宽、失地农民多、补偿标准低、安置办法单一、征地行为不规范等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土地管理制度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密切相关。必须加快征地改革,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从中央层面强调了城镇化的推进路径。农村土地流转恰恰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进城镇化的具体举措。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新问题,实质都是土地流转后的利益调整配置问题。一、当前土地流转利益调整的新问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打破了国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受我国现有相关体制的影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所有主体权益得不到应有体现。为了促进土地利用的效率以及土地利用中收益分配的公平,用法经济学方法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行为等进行效率分析,并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原则提出今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体制改进之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农地资源,但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保障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本文从土地流转的必然性出发,对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合理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涉及到的国家征地所带来的土地价格机制扭曲、补偿机制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在承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地位的前提下,重点考虑了土地价格的形成及利益分成,在此基础上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土地使用权转让、环境优化治理及环境产权分配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价格机制的完善是土地市场有效调节的基础;土地流转应充分体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国家在征地过程中应将负外部成本、民众的主观价值损失反映到土地价格中;要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需要赋予农村集体一定的环境产权,且须与政府在环境治理、环境监督的公共服务定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土地和金融结合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土地是农民手中最重要的资产,而农村土地金融是把土地和金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农民可支配资金,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土地金融的发展模式有限,从本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出发,研究适合本地农村经济的土地金融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文章以吉林省的农村土地金融发展模式为例,深入研究农村土地金融发展过程中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吉林省及其他省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一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但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入,存在土地流转服务有待完善、 农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不健全、 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农村流转的过程中,优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作为宣传员与引导者、 制定政策者、 服务者、 管理者、 监督者的作用,从而规范土地流转,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健康流转.  相似文献   

12.
王珍珍 《经济界》2014,(6):59-62
农村大学生的土地权益问题进入人们的视线源于近年的征地热潮,农村大学生作为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特殊群体,入学前为农业户口,入学后户口迁入大学所在城市,变为城市户口。这种身份上的变化使得集体组织对其享有的土地补偿实施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完全不补偿三种做法,后两种做法显然损害了农村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文从集体成员资格界定方面分别阐述不同情况下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归属,强调农村大学生的土地权益不以户口的迁移而丧失,并试图提出维护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农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农村土地公司化经营是规模经营基础上的新模式探索,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石。土地公司化经营过程应以农民为市场主体,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地方政府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转向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和农民权益的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农民工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不能享受同工同酬,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城市福利和服务;进城农民工土地权益相关问题,等等。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在于:城市管理者需及时转变观念,制定强制性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经济、社会、资源三大系统,推进城市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工作;努力改善农民工福利、待遇;研讨和制定相关政策,保障转户入城农民工土地权益;引导农民工向大、中、小城市(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向周边扩张,农村土地也因此被征收或征用.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被政府集中安置在城郊新建的安置社区,形成了区别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演替性边缘社区".这类社区在治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社会矛盾,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即这类农民在城市社区的融入问题,包括自我身份转换、 职业融入、 社区融入等方面.本研究以J市开发区安置社区为例,分析了该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在安置后的生活状态、 居民身份融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农村的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收益得不到保障、流转合同管理不规范、相关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农村土地流转缺少规范完善的中介组织、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缺乏配套的市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本文从土地流转的特点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和问题,并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在进行土地流转实践中的几种模式及其利弊。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和范围的逐步扩展,应该从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土地中介组织、土地流转的管理和调控等方面着手,确保农业主体地位与维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读了2006年7月上半月刊熊健康写的《基层呼吁对土地承包政策进行调整》一文后,我感觉文中提到的情况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中央出台的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初衷是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吃个定心丸,但现实操作中发现,该政策的执行造成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我是做乡镇稳定调解工作的,在所受理的纠纷案例中约有70%涉及土地调整问题。在调解过程中,一些村干部感到土地分配是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调地吧,政策不允许,不调地吧,又不能应对现实。有的农民家庭中因女儿出嫁后户口迁出被撤了地,而婆家所在村又迟迟不调整土地却又得不到地,造…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农业部将派出6个检查组,分赴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针对目前在土地征用中低价强征强占农民承包地,截留扣缴农民的补偿安置费,不解决农民的就业安置;在土地承包和流转中,强制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地,非法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截留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等问题,重点检查12类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行为以及各地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情况,同时严肃查处一批乱占耕地,侵犯农民权益的违法乱纪案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包括城市郊区,以下相同)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受到质疑:有的提出取消集体所有制,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以利于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降低征地成本:有的提出取消集体所有制,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以利于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增强经济活力:有的提出部分取消集体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家、集体和个体三者所有,以利于分层次进行土地管理:有的提出国家或集体和私人双轨所有制,以利于土地统一规划和统筹使用,经营者可以自由地进行土地规模调整:有的提出农村土地保留集体所有制,实行必要的改革,以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