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水生动物,其食性十分广泛。既摄食动物性饲料,又摄食植物性饲料,广开饲料来源,发展甲鱼养殖是一条成本低、效益佳的致富路。现就养殖场和专业户饲养甲鱼的情况,总结为:养、种、捕、诱、购、制、采七字饲养法。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目前甲鱼市场,于1996年7月我们开始进行两段式养殖试验,已有初步结果,现将试验情况分述如下: 1、两段式人工加温模式原理 根据甲鱼的生理生长需求,在确保12个月~14个月养殖周期的前提下,采取适度的人工加温手段,使甲鱼摄食生长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降低温室造价、燃料费用,提高成活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外塘甲鱼的养殖外塘甲鱼养殖生产已进入了尾期,将逐步进入越冬期,调节水质、适时投喂,增加甲鱼的肥满度,准备越冬,尤其防病是这个月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水温已降至21-23℃,甲鱼摄食量明显减少,宜每天中午投饵一次。10月上中旬,水温高于18℃、天气晴好的中午,也可根据吃食情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养鱼经验“八字”精养法,水是八字精养法之首。大规模、高密度的甲鱼人工养殖,改变了甲鱼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种各样的疾病隐患潜存,而甲鱼疾病研究历史较短,防治甲鱼病害技术尚未完善。因此,根据甲鱼的生活习性,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适应甲鱼栖息、摄食、生长、繁衍的水体环境,切断甲鱼疾病的传染与侵袭途经。  相似文献   

5.
由于广东独特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甲鱼养殖量较大,每年放养量在一亿只左右,主要养殖集中在顺德、中山、东莞、惠州一带。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甲鱼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综合其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有环境污染恶化的直接影响,另外也有与养殖管理中的某些不科学有一定的关系这其中主要包括放养模式和投喂方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我市大部分甲鱼场大多采用水泥池进行甲鱼养殖,由于集约化程度高,这就难免造成相互撕咬、“残杀”的现象发生,被咬伤的甲鱼很容易感染多种疾病,最终导致生长缓慢,死亡率升高。要防止甲鱼残杀现象的发生,首先要了解造成残杀的原因。一、甲鱼养殖中造成残杀的原因。1、投饲量的不足是造成甲鱼相互争斗撕  相似文献   

7.
<正> 北方地区甲鱼养殖一般均采用温室与自然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又可以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但幼甲由温室转入自然养殖的这一过渡是甲鱼养殖周期中关键的一环。幼甲出温室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厂化增温养鳖的迅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使之甲鱼产量的迅速增长,温室鳖价格跌入到低谷,随之而来的养鳖效益大幅度下降:为此积极推广池塘仿生态鳖养殖技术模式也是保障今后甲鱼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符合无公害健康生态养殖的要求;养殖周期虽然较长,但价格坚挺,商品价值高,食味如野生,保持了甲鱼其应有的养味和纯净的口感.市场十分畅销.供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商品甲鱼价格跌破了去年以来每500克50元的大关,有些养殖场面临亏损的困境,一下子承受不了,急着寻求解困的途径与对策。市场风险再一次给我们泼了冷水,甲鱼养殖要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盲目。杭州市养鳖协会针对甲鱼价格不断下跌,及时召开了养殖企业、甲鱼运销户座谈会,分析造成甲鱼价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正>甲鱼温室养殖的生产成本主要是饲料、能源、苗种等,单项成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科学投喂减少饲料的浪费,水体污染小,换水周期延长;水体中充足的溶解氧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饲料系数;生物制剂的应用既调节甲鱼肠道微生态系统,提高成活率,又能建立水体中食物链,保持水质清爽,减少用水量。目前甲鱼温室养殖存在的问题:一是甲鱼养殖投饲量往往根据体重的多少机械决定,忽视了环境条件、水质情况、甲鱼规格、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造成饲料浪费,污染水质,饲料转化率低,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甲鱼养殖技术的成熟,甲鱼养殖已成为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途径。但越冬死亡量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控制。该病发生于11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尤以4—5月份严重,死亡率高达20%。此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其致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营养不良;(2)、冬眠前或冬眠中鳖体受伤或被病原体感染;(3)。池塘环境恶劣。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甲鱼养殖的经验。针对该种状况特提出以下技术管瑚霉求.  相似文献   

12.
<正>半野生甲鱼养殖是模仿甲鱼自然生长习性的一种健康养殖方式,养殖周期(3~4年)较长,因而生产的甲鱼具有野生甲鱼的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一般平均亩产250~300kg,亩均年收益在6000元/年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现已  相似文献   

13.
<正> 甲鱼养殖的关键是管理,甲鱼自身的免疫力比其他鱼类相对要强,只要有一套成功的日常管理办法,可以实现甲鱼养殖的全过程中不生病或少发病。 一、为甲鱼提供一个安静稳定的水环境 甲鱼自身的免疫力强,健康的甲鱼病原体很难侵入,但是当甲鱼的体表受伤时,水中的病原体就会很容易侵袭甲鱼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缅甸面包甲鱼产于缅甸,是一种大型甲鱼,最大体可达100余kg。肉质非常细嫩鲜美商品价格高。摄食动物性饵料。平均月增重50-100g。野生条件下70%的个体为雌性,在云南每年的9月初至10月底500g以上的1冬龄雌性个体就可产蛋,每次产蛋4-10个,蛋壳厚而坚硬,恒温30℃孵化120—150天出苗。这种甲鱼不咬人也不互相撕咬。现将在云南瑞丽市姐勒乡姐勒村的养殖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市大部分甲鱼场大多采用水泥池进行甲鱼养殖,由于集约化程度高,这就难免造成相互撕咬、“残杀”的现象发生,被咬伤的甲鱼很容易感染多种疾病,最终导致生长缓慢,死亡率升高。要防止甲鱼残杀现象的发生,首先要了解造成残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 半野生化甲鱼养殖是模仿甲鱼自然生长习性的一种健康养殖方式,养殖周期(3—4年)较长,因而生产的甲鱼具有野生特性的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十分俏销。一般平均亩产250—300公斤,亩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现已试验摸索出一套较规范的  相似文献   

17.
<正>甲鱼养殖者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将稚鳖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商品鳖,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但如果转塘过程中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甲鱼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甲鱼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养殖和温室大棚养殖,山塘水库仿野生养殖、鱼鳖混养的模式尚属少见。山塘水库仿野生养殖甲鱼,养殖周期较长(3年以上),但商品鳖的价格比普通人工养殖的甲鱼价格高出2倍以上,养殖综合效益明显。本文主要介绍山塘水库鱼鳖混养,综合利用水体的关键技术。一、鱼鳖混养的意义传统养鱼经验认为,鱼、鳖不能共生存,鳖是鱼池中的敌害生物。但实践表明,鱼鳖不但可以共生存,而且能相互促进相互利用,提高水体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甲鱼为肺呼吸不与鱼类争氧。而且,甲鱼在池中上下往返呼吸,可使空气中的氧溶入,并使表层、中层、底层水体的溶  相似文献   

19.
<正> 去年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疲软,甲鱼的价格也连连下降,最低的已降至每500克30元,然而标有“黑尖”牌的甲鱼价格却纹丝不动,依旧每500克卖130元。 作为渔业产业化养殖生产的“黑尖”甲鱼在养殖过程中与温室化养殖的甲鱼完全不同,走的是自然生态养殖甲鱼的路子,他们用楼板建起了11公里的防逃围墙,把全场6000多亩的养殖水面圈在一起,把孵化后的稚鳖投放到大水面中,开展鱼鳖混养,实行野繁、野生、野养的周期循环养殖捕捞,没有人为的  相似文献   

20.
正甲鱼是主要生活在水中的两栖性爬行动物,喜欢栖息在底质为泥土的河流、湖泊、池塘及稻田中,适宜生长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为25~30℃,15℃以下停止摄食,10~12℃开始进入冬眠。甲鱼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在自然状态下捕食水中的小鱼、小虾、蝌蚪、水蚯蚓及水生昆虫等,也喜食人工配合饵料。甲鱼有"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甲鱼的生活习性决定了非常适宜在稻田中养殖,现将稻田养殖甲鱼的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