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利益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大股东的监督努力关注不够.事实上,由于大股东通过监督努力提高了公司价值,所以既有的文献认为控制权私有收益等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的思路有悖于控制权价值的实质.同时,大股东也存在利用自己的控股权优势进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自利行为,这是由于小股东"搭便车"使得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得不到补偿所致.笔者通过理论和模型分析,认为要对大股东的监督努力给予合理的补偿,同时要利用法律等治理机制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降低大股东存在的侵害问题,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刚强 《时代经贸》2010,(18):132-133
本文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追逐私利的动机和小股东监管乏力的二维角度进行探讨控制权问题的瘤疾,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剖析这一痼疾的内生原因,旨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监管及小股东权益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新形势下加强控般股东行为监督和小股东权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追逐私利的动机和小股东监菅乏力的二维角度进行探讨控制权问题的瘤疾,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剖析这一瘤疾的内生原因,旨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监管及小股东权益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新形势下加强控股股东行为监督和小股东权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外关于大股东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包括公司治理的所有者-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控制权的私有收益以及多个大股东的作用等理论来源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为分析我国的大股东控制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洪军社 《经济师》2006,(12):79-80
大部分中国的企业股权是相当集中的,现实中大股东有时无助于监督管理者,而且还会掠夺小股东,使公司治理趋于恶化。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对上市公司造成危害,也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文章论述了我国大股东“隧道行为”的几种主要具体形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基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立场进一步提出了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权"市场结构"、最优负债和非效率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代理成本包括股东和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以及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反映在企业投资决策上,经理为最大化私人利益存在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行为,大股东通过关联方投资的"掘隧道"行为侵占小股东利益.文章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分析了不同股权"市场结构"下股权集中程度、监督成本与两类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认为在完全竞争股权结构和完全垄断股权结构中,只要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后,监督才有效率而且监督成本与股权集中程度成反比关系,达到一定股权集中度的分散性股权结构和垄断性股权结构对于降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整体代理成本最为有效.文章认为应该适度分散国有股权,鼓励具有有效监督动机的股权适度集中以降低整体代理成本,股东引入最佳负债水平同样也能降低经理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认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权利不对等,在监督上市公司时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以及大股东具有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和可能性导致利益冲突的发生;然后阐明两者利益冲突所产生的后果,最后提出有效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股东或总经理主导下的独立董事的选择与提名机制是影响董事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的障碍。我国现行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实质独立性及董事会控制职能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董事会的监督效果及公司价值。提高董事会监督有效性,需进一步落实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提名权的限制,降低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的股东持股比例,并通过累积投票或委托投票提高小股东的提名权。此外,加快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建设要以先行改革现有独立董事选任机制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邓德强 《生产力研究》2007,105(10):115-116
从辩证的视角,文章认为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本质属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是其补偿监督成本的途径之一,也是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层的重要因素;第二,大股东过度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行为则会蜕变成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行为。因此,控制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大股东监督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大股东利益侵害行为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制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制衡中,有一个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制衡问题。大股东不当操纵的防止,小股东合法利益的维护,是真正实现公司股权平等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公司法》中规定股东会的最低表决权数;董事、监事选举中的累进投票制:小股东对大股东的直接诉权;对大股东的表决权予以限制等,是完善大小股东制衡机制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赵敏 《生产力研究》2011,(12):268-270
文章基于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视角,探讨机构投资者对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策略选择问题。通过机构投资者与控股大股东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的构建、推导与分析发现:机构股东是否采取监督策略取决于其对公司治理状况好坏的判断概率。机构股东持股比率越高、持股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监督策略。但机构股东监督仅是法制监督的补充机制,其监督有效性的发挥依赖于法律制度与监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申尊焕  郑秋亚 《生产力研究》2006,(11):232-234,257
已有文献对股权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缺乏对大股东数量与业绩关系的分析。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大股东数量的增加,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则相应降低,且存在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并使中小股东利益受损最小的最优大东数量。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数量集中于1个 ̄5个,且家族上市公司和股票流动性大的公司有3个 ̄5个大股东时业绩最好,而国有控股公司和股票流动性低的公司只有一个大股东时其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最大。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股权结构理论,而且对我国国有股减持和大股东数量的设计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两个博弈模型分析大小股东博弈的情形,认为应增强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的罚款力度,降低小股东对大股东侵占权益时监管的成本,增强董事会的自主性、监事会的独立性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加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大股东掠夺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传导作用。在理论上我们明确了小股东、大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并将掠夺概念化为小股东补偿大股东的代理功能而支付给大股东的租,建立了所有权高度集中体制下公司治理的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框架。通过以关联交易作为对大股东掠夺的直接测量,本文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负价值效应,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能力、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对上市公司董事的股权激励以及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发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与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对大股东掠夺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由于股权日益集中,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大股东侵害的出现,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大股东侵害的动因有控股股东的"自利"、控股股东隐性监督成本的自我补偿、非流动性成本的补偿等。大股东侵害的成本(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包括获取控制权的成本、维持控制权的成本、声誉损失、法律诉讼风险、公司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中小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退出等。可以从改革独立董事提名制度和产生方式、改革审计委员会的隶属关系、强化法律约束机制、建立大股东的声誉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大股东侵害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2011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媒体曝光的视角,将具体化的股东声誉和公司声誉作为逻辑切入点,探讨媒体发挥公司治理职能的新途径——声誉治理。实证结果表明,大众媒体通过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形成股东和企业声誉,以声誉机制为途径,媒体监督能够有效制约大股东的利益掏空行为。股东声誉指标越接近,上市公司知名度越高,大股东利益侵占金额就越小,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也越少。为加强上市公司的声誉治理,应引导大众媒体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事件的曝光,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并抑制大股东权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得到了代理理论和友好董事会理论的广泛且富有成效的论证,而最近的灰色董事理论则致力于分析独立董事与CEO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对董事会功用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股东、董事会和CEO之间的三阶段博弈,考察了灰色董事的监督和建议功能。结果发现,CEO和董事之间的关系可以削弱对企业的监督行为,但会增强建议行为,且该建议功能随着CEO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大股东和董事之间的关系不仅不能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反而有可能加剧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公司治理领域关于大股东控制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大股东控制存在的普遍性、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模式、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和隧道效应,以及投资者保护问题等。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并对主要发现和结论进行了总结和评论。文献研究表明,股权集中的内在机制在于大股东有动力和机会增加所有股东都可以获得的共享收益,而且大股东可以通过消耗公司资源来获得小股东无法分享的控制权隐性收益,并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高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隧道行为,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 今会计信息市场上 ,信息失真严重 ,会计舞弊层出不穷 ,如中国的银广夏 ,美国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 ,会计舞弊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如何治理 ,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多方探讨 ,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笔者认为扼制舞弊应从扼制舞弊需求开始 ,提出割裂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量化经营者的经营责任 ,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完善法律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等来扼制会计舞弊。一、会计舞弊需求产生的原因(一 )会计舞弊需求的成因分析1 股东的舞弊需求股东包括大股东 (含董事会 )和中小股东。在我国“一股独大”现象广泛存在的情况下 ,这种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在会计信息占有上存在的不对称问题应该特别引起注意。从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案例来看 ,绝大多数并不是经营者背着大股东去舞弊。恰恰相反 ,正是在大股东的压力之下经营者才去舞弊。为大股东谋利益是舞弊的直接动机。大股东对舞弊的需求是为了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或为了把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从中谋利 ,或为了获得某种资格、避免被处罚 ,或为了政治动机和保住职位等。而中小股东对舞弊的需求是舞弊可以带来股票价格的上升 ,从中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在舞弊行为败露之前 ,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大小股东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不匹配,近几年大小股东权益冲突案件频繁发生。而小股东的利益往往被大股东所侵吞。作为大小股东之间的权益过渡者——高层管理者,经常被指责受大股东控制而不断侵害小股东权益。那么,在高层管理者形象不断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他们应该怎样去协调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将从高层管理者怎样保护小股东的权益的观点来阐释如何解决高层管理者现今被指责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