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幽默     
代价一只蚂蚁与一头大象共同度过了美妙的一夜。第二天早晨蚂蚁起来时发现大象死了,“瞧我这运气,”蚂蚁叹气道,“一夜风流使我余生都得在挖墓中度过。”站长许多年前,我的哥哥比利在南非的一个小火车站当站长。一个忠诚的职员为了纪念他,希望让他将要出生的孩子与我哥哥的名字一样。受到如此奉承,哥哥当然很高兴。过了不久,职员就带来了他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你好啊,小比利。”我的哥哥逗着孩子。“不,先生,”职员吃惊地说,“他叫火车站长。”小幽默  相似文献   

2.
“蚂蚁虽然是自然界中一种弱小的动物,但却是最团结的动物,蚂蚁不停地工作,可以背负比自已重几倍、几十倍的物品,而且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蚂蚁部以集体为重,牺牲小我,成全大家。”  相似文献   

3.
刘洋 《活力》2013,(15):46-46
一、引言 蚂蚁作为群居性昆虫,其群体行为所呈现的复杂智能,给人类以巨大的启发。对蚁群行为最早进行研究的是南非的EugeneMarais,其著作《蚂蚁的精粹》中详细的描述了对白蚁群体性工作的观察结果。受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意大利学者MarcoDofigo于1991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一种基于蚂蚁觅食行为的算法模型。现在蚁群算法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活跃的研究前沿。二、蚁群算法原理分析 蚂蚁缺乏视觉信息,它们通过一种称为信息素的物质进行信息的交互。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以后,它将食物拖回巢穴,并在沿途留下信息素,其余觅食的蚂蚁通过不同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以一定的概率选择路径,信息素浓度大的路径被选择的概率较高。距离食物最短的路径由于信息素的浓度较大,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蚂蚁选择该路径,这又促使该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进一步加大。这种自动催化导致的协作行为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使得最短路径被越来越多的蚂蚁选择。以经典的双桥实验为例,假设蚂蚁分泌的信息素相等,并且不考虑路径上的信息素的挥发。  相似文献   

4.
幽他一默     
I.蚂蚁和大象 蚂蚁在森林里走,突然遇到一只大象,蚂蚁连忙一头钻进土里。伸出一只腿。小白兔见了很好奇,问:你在干什么?蚂蚁悄悄对它说:嘘……别出声。看我绊丫一跟头……  相似文献   

5.
英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里。蚊香的火光与烟雾使蚂蚁惊恐地乱作一团,但片刻后,蚁群开始变得镇定了,有些蚂蚁向火光冲去,并向燃烧的蚊香喷出蚁酸。随即,越来越多的蚂蚁冲向了火光。不到一分钟,蚊香的火被扑灭了。存活下来的蚂蚁们立即将献身火海的“战友”的尸体转运到附近的空地摆放好,在上面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和哀悼。  相似文献   

6.
肖利深圳市荣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大火包住,大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蚂蚁无路可走。就在这时,蚂蚁们迅速聚拢,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7.
楼下院子里有一个花坛,一日,我忽然发现花坛里有一群蚂蚁进进出出,是那种很小的蚂蚁,如果不是因为蹲下来赏花,我绝不会注意到这微小的生命。我以一个旁观的姿态注视着它们,它们当然不知道我的存在,各自都很投入地忙碌着它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觅食。  相似文献   

8.
一个正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各有一只蚂蚁。每只蚂蚁开始朝另一只蚂蚁做直线运动,目标角是随机选择。蚂蚁互不相撞的概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蚁群智慧与管理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蚂蚁在一亿年前就开始生活了,和恐龙是一个时代的。谁也没想到,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灭绝了,而小得可怜的蚂蚁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生物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长期的生物进化,不断地适应环境,在蚂蚁的世界里,产生了明确的组织分工和由此形成的组织框架。蚂蚁集结的时候能自我组织,不需要任何领导监督,便能够根据环境变动,迅速调整,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蚂蚁的这种智慧被科学界称之为“蚁群智慧”。并不是说蚁群比人类更聪明,但换个角度,人类那些过于复杂的智慧和情感有时又何尝不是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呢?还是让我们从蚂蚁那里获得一些智慧吧。  相似文献   

10.
可乐     
来自墓地的幽默 船员的墓文 一个船员写给他妻子的:"亲爱的,我再也不用远航了,躺在你身边真幸福!比睡在甲板上舒服多了。就算现在我的卧室和你的睡房还要隔一堵墙。"  相似文献   

11.
英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里。蚊香的火光与烟雾使惊恐的蚂蚁乱作一团,但片刻之后,蚁群开始变得镇定起来了,开始有蚂蚁向火光冲去,并向燃烧的蚊香喷出蚁酸。随即,越来越多的蚂蚁冲向火光,喷出蚁酸。一只小小的蚂蚁喷出的蚁酸是有限的,因此,许多冲锋的“勇士”葬身在了火光中。但更多的蚂蚁踏着死去蚂蚁的尸身冲向了火光。  相似文献   

12.
蚂蚁是一种了不起的昆虫,最近科学家还发现它们具有另一种本领,那就是会“飞”。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系的史蒂芬·严诺维亚克在秘鲁东北部的雨林中采集蚊子标本时,有了这个意外发现。“当我工作时,身上会爬满一种蚂蚁。我只好不停地将它们掸掉。我偶然注意到它们并不是直接落到地上,而是在空中有个迂回,还能回到树干上。难道它们会飞吗?”  相似文献   

13.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王国里有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其中有20%的蚂蚁不干活:别的蚂蚁在忙碌着,他东走走,西逛逛,好象无所事事。为什么呢?生物学家发现,如果蚂蚁群中所需的诸如面包渣、茶叶子等食物没了,比如在一个宾馆找不到新的食物来源,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这时,那些懒蚂蚁站了起来,很自信地说:“跟我走!”。噢!生物学家明白了,所谓懒蚂蚁,不是“懒”,而是在思考、动脑。其实,这个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是相通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大量的“懒蚂蚁”、“懒”管理。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全社会,都在发生着以下三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悲壮的母爱     
罗暄 《乡镇论坛》2011,(9):14-14
我们家有4个孩子,父亲长年在外,工资也少得可怜,家里家外的一切,全靠母亲一人操劳。 那年夏天.被锁在家里的我领着弟弟妹妹闯了祸.年幼无知的我.竟然用家里杀虫的农药药蚂蚁。结果,毒死了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  相似文献   

16.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观察后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懒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  相似文献   

17.
实验证明,蚂蚁在单独、成对或三只、一群时挖掘沙土的数最是很不一样的,三只蚂蚁一起挖掘沙土时.每单只蚂蚁的工作量是一只蚂蚁单独工作时的三倍。  相似文献   

18.
热锅上的蚂蚁,生存遇到了危机,又没有明确的方向以求突破困局.故到处乱窜、翻滚。直至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中小企业虽然不是蚂蚁。但这一群体的数量本身就恰如其分地可以与蚂蚁一比。而且,它们置身于经济社会这一大“热锅”上。时刻都面临着突破困局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中小企业的自身环境、生存现状、发展过程等等,都可视为一种现象:在“热锅”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蚁群算法是一种成功的启发式算法,但在解决TSP问题时存在着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定期交流和模范带头学习模型,前者是在蚂蚁每走过一定城市后,进行学习交流,选出所走路径相对较短的蚂蚁进行信息素影响,从而加快总体的收敛速度;后者是当所有蚂蚁都旅行一圈后,选出最优秀的蚂蚁,在其走过的路径上释放大量信息素,对下一周期蚂蚁的旅行进行引导,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求解质量上比传统蚁群算法有了明显提高。本文也通过实验分析了蚂蚁数量等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访问了南京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吴教授。他提出了需要人们关注的问题。记者(以下简称记):吴教授,最近看您发表了好多文章,呼吁制止"蚂蚁热"。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吴志诚(以下简称吴):"蚂蚁热"让我很忧心。蚂蚁能治病,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我研究了四十多年,终于使它得到了科学的研制和验证。为此,我曾历尽坎坷,两次蒙受不白之冤,铁窗生活达十年之久。这些个人的遭遇还没有让我那样忧心。我忧心的是,我的成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