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评级体系的现状是行业监管制度存在空白、市场准入及资格认证制度缺乏、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评级行业及从业人员认证制度,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中立地位,切实割裂评级费用与评定等级间的联系,构建符合国情的信用评级业。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外部评级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透明度,加快商业银行信贷审批进程,提高中小企业信贷的可得性。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信用评级发展滞后,难以促进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其原因是:评级市场凋敝,中小企业参评意愿不足;评级指标和方法等信息披露程度低,评级机构公信力不足;配套制度不健全,评级机构行为不规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信用评级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建议找准市场突破口,拓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应用覆盖面;完善评级体系,提高评级机构公信力;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评级监管体系、金融危机中关国信用评级及监管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思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征信立法以规范促管理、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评级机构制度建设、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对其内部环境、外部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具体来说,优化内部环境,应不断完善信用评级技术,规范行业竞争,提高评级机构独立性;优化外部市场环境,应推动债券市场良性发展,加快评级行业国际化进程;优化监管环境,应做好评级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认证制度和评价机制;加强质量控制,应引入考核评价制度和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5.
发挥外部评级优势 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内地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内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同时外部信用评级的作用也开始发挥.外部信用评级的主要优势在于,评级的对象较宽泛、内容较全面,程序较严密,方法、等级划分较科学,占有的信息量较大,公正性、适用性较强,可以推动我国内地信贷市场面临具体问题的解决.目前外部信用评级优势难以发挥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内外部信用评级的差异造成应用上的困难、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不高等.因此,对使用外部信用评级产品在政策层面应做出明确规定,应加快信用评级业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加强对信用评级业务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观念不强,法制不够健全;资信评级市场供需失衡,存在过度竞争;评级标准不统一,评级机构内部制度不健全等。今后,应加快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社会和制度环境建设,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集体性道德风险使其成为继华尔街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之后又一遭遇质疑与谴责的群体。NRSROs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准政府权力"的话语权垄断者、控制性股东控制下的合谋内部人、民事法律责任的免责者、与社会公信力性质冲突的经济人等性质。信用评级机构也是美国推行双重标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美国虽然强化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但仍未触及主权信用评级领域。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中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政策安排,构筑信用评级产业与经济安全法律体系,扶持大型本土龙头信用评级企业,完善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对于降低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过程涉及多方主体,不同主体因各自利益追求不同可能产生不一致的行为,从而影响信用评级的独立性.通过建立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对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过程中相关主体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担保机构与评级机构合谋可能性和提高评级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中,信用评级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直接决定了资金融通的成本,而且对于资产征券化整体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还存在着如机构缺乏独立性、评级体系不健全、评级功能不全面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评级体系、保持评级机构独立性、扩大评级范围等方面实现突破,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表现为房贷机构、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和联邦政府的缺信行为.其深层原因是管理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信用评级机构反应滞、法律制度与监管上出现漏洞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是:要充分认识建设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真做好信用管理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建立起严格的法律体系和惩戒机制;保证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机构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为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大力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是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壮大;二是拓展国外市场,通过参股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等方式参与世界信用评级,影响全球金融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13.
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如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进行认可.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综述、比较、归纳后,结合我国内地信用评级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从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以铜陵市开展的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试点为例,分析外部信用评级存在需求较弱、评价结果利用率不高和监管缺失等问题。认为应制定与信用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政策与发展规划,提高评级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建立内外部评级相统一的信用标准体系,建立评级市场监管机制,以推动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汾市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微小企业评分工作在监管、信用评级范围与运用、信息披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对评级行业的认识不足、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够、信用评级报告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应重视评级行业的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扩大信用报告应用范围,逐步将其纳入央行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评级监管立法的严重滞后,制约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因此,应尽快制定一部规制信用评级业发展与运行的信用评级管理法,并以该法为核心确立统一、完善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具体来说,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立法应确立统一监管机构并进行法律授权,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市场准入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和完善信用评级机构公司治理,构建严格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面临主管部门不明确、企业认识不到位、市场需求不足、制度性安排缺乏、评级权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建立健全法规和制度,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外部信用评级的公信力,分层推进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后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也导致了一场信用评级危机.在危机中的拙劣表现使得评级的价值以及评级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受到严重质疑.本文首先分析现有信用评级机构业务模式中内在的利益冲突,得出评级购买、声誉机制削弱和模型错误可能是导致评级虚高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评述美国最新的信用评级体系改革方案,最后结合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的相关经验教训,为我国未来信用评级体系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益冲突被认为是造成信用评级机构功能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或完善监管立法,加强对利益冲突的规制.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因此应通过改革收费机制、强化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重构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实现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一些学者针对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探讨有鲜明的国情特色.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皆采用发行人付费模式,借助西方国家完善的监管体系与三大机构自身的公信力可以保证评级结果的相对公正与有效.与之相比,我国信用评级采用发行人付费易出现评级购买等负面问题,但投资者付费因“搭便车”导致可操作性差.为此,我国评级机构应暂时保持发行人付费模式,同时还应完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