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麒 《金融博览》2006,(1):27-27
新加坡的汇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加坡金管局会预先确定一个汇率区间(称为政策带).但是并不对外公开。根据新加坡金管局的汇率政策.汇率可以在这一浮动区间内波动,从而使汇率制度具有承受外汇市场短期汇率波动的灵活性,同时也为新加坡元均衡汇率水平提供一定的评估缓)中区间。为了使汇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新加坡货币当局通常会”逆风干预”:当汇率超出政策区间.货币当局即买卖外汇.使汇率重新回到政策带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两种制度的区别 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有效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带来的冲击,实现本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其次,被盯住的货币对货币篮子中的各种单一货币的汇率会有一些波动,这种波动有利于远期市场的培育和外汇市场避险工具的产生。第三,汇率会更加具有弹性,会经常波动,有利于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过渡。最后,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有助于稳定汇率预期。  相似文献   

3.
论香港的汇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香港的汇率制度上官雨时1997年3月以来,金融投机风潮席卷东南亚,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汇率大幅动荡。泰国、菲律宾被迫放弃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各国货币纷纷贬值,并进而波及到新加坡元和港币。7月份,港币汇率开始受到冲击,香港的金融...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体汇率动态和汇率相关性检验表明:人民币两次汇改后,东亚货币整体关联度较高,出现了联动的态势。本文基于新外部货币模型估计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中隐含锚货币的权重,同时测度汇率制度弹性指数,重点考察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影响。各经济体汇率制度出现在钉住美元——钉住货币篮子切换的趋势。人民币对一些东亚货币的影响明确显现。未来东亚区域锚货币的选择中,人民币具有潜力成为区域锚货币。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在盯住汇率制度下积聚的巨大货币错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货币错配是否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本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累积的新风险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得出净外币负债型货币错配与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司部门货币错配与汇率敏感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超 《浙江金融》2007,(11):36-37
引言在经过长时期的汇率稳定后,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理论上呈双向波动状态,货币错配风险开始显性化。如果说在汇率没有放开之前,这种货币错配风险不太为人注意,但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这种未经测度、未经控制管理的货币错配风险可能会带来非  相似文献   

7.
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不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建立最优货币区对东亚的货币合作最具吸引力,但现阶段东亚既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经济条件,又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政治条件。当我们深入分析东亚各国和地区面临的汇率制度选择时,会发现它们的最佳汇率制度是不同的,因此不存在建立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动力基础,所以建立东亚最优货币区不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东亚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汇率体制的严重缺陷,因此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推动区域汇率管理体制一体化,保持汇率稳定对东亚经济体有重要意义。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不同模式各有利弊,钉住货币篮制度是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可行选择。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实现要经历三个阶段。从中国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来看,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为亚洲单一货币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程工 《浙江金融》2008,(6):19-20
一、新加坡汇率浮动回顾(一)1981-1985:石油危机结束至1985年衰退。20世纪80年代早期经济繁荣导致了工资上涨及真实有效汇率的上浮。新加坡货币当局上调名义有效汇率来保持物价稳定。这一时期名义有效汇率上调了30%,也就是每年5%。(二)1985-1988年:衰退及贬值压力。1985年,新加坡外部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当前国际汇率制度选择困境。实证表明,固定汇率制度下诱发货币危机的概率大于浮动汇率制度。要有效规避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汇率震荡,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的迷思"中跳出,就要通过各国汇率制度协调和改革,藉此合理地构建区域性的汇率制度安排,有效促进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当前国际汇率制度选择困境.实证表明,固定汇率制度下诱发货币危机的概率大于浮动汇率制度.要有效规避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汇率震荡,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的迷思"中跳出,就要通过各国汇率制度协训和改革,藉此合理地构建区域性的汇率制度安排,有效促进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一种必然要求,东亚金融危机反映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体制的严重缺陷,现实促使东亚各经济体将东亚货币合作提上了日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和不可逾越的阶段,它有利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的汇率稳定,有利于避免东亚各经济体间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有利于抵御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智利汇率制度市场化的进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龙 《中国金融》2005,(15):59-60
实现汇率制度市场化、增加汇率弹性是智利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智利退出钉住汇率制、实现完全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中,智利汇率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三种汇率制度模式: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传统钉住汇率制度;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爬行钉住区间制度;90年代末至今的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相对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改革过程中发生的货币危机和面临的巨大货币压力,  相似文献   

14.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过分依赖美元,缺乏对国际货币的统一,各国对新国际货币格局呼声渐高,从现有国际货币的改革方案及国际汇率制度与国际货币格局的发展方向来看,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要小心的制定本国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并逐步健全本国金融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汇率决定模型及其检验的回顾,解释了汇率长期向购买力平价的回复、短期不服从的行为。之后考察了贸易条件下和资本项目下的汇率变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汇率市场化、预防和制止货币投机、稳定汇率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勇 《海南金融》2003,(12):28-32
本介绍了开放经济背景下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对东亚金融危机中的汇率制度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应建立资本项目开放背景下,综合考虑货币政策独立性、金融风险防范、国际货币合作等多重因素相结合的灵活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许多著名专家和学者提出不少改革汇率制度的方案,其中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该主张建议主要工业国家之间的货币建立一个汇率软目标区,每种主要货币按一个特珲公式计算出“基础均衡实际汇率”的上下10%的软目标区可以在其“基础均衡实际汇率”的上下10%的软目标区内波动,当汇率在目标区内小幅度波动时,中央银行不进行或很少进行干扰,面对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并达到或超出目标区上下边界时,中央银行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货币稳定目标,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将汇率波动限制在一定的内,以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调整目标汇率。  相似文献   

18.
管涛 《金融研究》2018,462(12):19-36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一度持续下跌。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货币超发”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创造过程指出,中国较高的M2绝对值和与GDP的相对值是由经济快速增长引致的货币需求以及较低的货币使用效率造成的,不能简单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人民币并不存在因“货币超发”而必然贬值的逻辑。保持汇率稳定、实现汇率制度成功转型的最大挑战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非货币数量。因此,本文提出了发展是关键、预期很重要、金融要稳健、开放宜审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许少强 《新金融》2004,(6):8-11
真正的区域性贷币合作必须是多边的合作。东亚开展多边货币合作的条件如下:创设东亚自己的复合货币“亚洲货币单位”;建立东亚汇率稳定的制度保障;区内各经济体之间进行经济政策协调;最重要的是各经济体领导人排除各种干扰和跨越制度差异,达成合作共识。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东亚地区深刻认识到,弱小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要想与国际游资的冲击相抗衡,使本地区货币不再作为某大国货币的附属品,消除建立在美元挂钩上的汇率风险,降低经济交往的不确定性,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中解脱出来,东亚地区就必须加强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创立一个稳定的东亚统一货币,从而稳定东亚金融市场,促进东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