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依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9省2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并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绝对碳排放强度及相对碳排放强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消费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大于生产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东部地区依旧是长江经济带相互贸易往来的最大受益者,而中部地区的优势逐渐被西部地区所取代。未来,长江经济带应当实行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中西部地区亟需实现向绿色制造转变以及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而东部地区则有必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促进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测度及其分解。研究方法:选取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量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区域间贸易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国的国内贸易成本始终小于国际贸易成本,东北区域和贸易程度相对较低的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贸易成本较高;区域间贸易成本分解发现距离较远的区域间贸易成本较高,“邻近偏好”明显;经济增长极则表现出显著的“腹地偏好”,即与其经济腹地间贸易成本较低;而东部沿海的“后来居上”主要来源于沿海之间存在的“区域分割”。研究创新: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的演进及其双边特征。研究价值:为促进区域合作、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贸易开放、资本开放与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资本开放对于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高于贸易开放,并且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劳动分工对于政府公共支出水平的降低效应并没有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相关数据,研究贸易开放对创业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可以显著地促进中国创业的产生,并且与出口贸易相比,进口贸易开放对创业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大。此外,市场化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是贸易开放促进中国创业的重要影响机制。本文还通过工具变量方法有效处理了贸易开放对创业影响机制与效应的内生性问题,纠正了以往研究中未考虑内生性问题而造成估计结果的偏差,实证结果在进行多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6.
贸易开放与河南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表明,河南省长期保持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外贸依存度却没有出现大幅度提高,这一现象比较特殊。文章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贸易开放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河南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但贡献系数很小;贸易开放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河南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属于内向型增长。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7,(4):12-17
本文在将完全碳排放分解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完善了完全碳排放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一框架,基于中国2014年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完全碳排放的行业特征。同时,根据直接碳排放系数、完全碳排放系数及完全碳排放量这3个指标,将中国所有行业分为5种类型:类型I为隐蔽型高碳行业;类型II为典型低碳行业;类型III为明显型高碳行业;类型IV及类型V均为非典型低碳行业。结果显示,要提高中国碳减排效率,应调整行业结构,降低隐蔽型高碳行业产值比重,提高典型低碳行业产值比重;通过税收、信贷及补贴等手段,减少隐蔽型高碳行业及明显型高碳行业的间接碳排放量;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节能技术及清洁能源技术等,降低明显型高碳行业及非典型低碳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探讨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的同时还有助于服务业与工业内部行业的变革。同时,贸易开放可以借助增加物质资本积累、刺激消费需求、提升技术进步、促进制度变革等方式间接加速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小于非加工贸易,东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大于中西部地区,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大于东亚发达国家。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贸易开放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并从产业间与产业内视角构建多维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检验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价值:有利于缩小贸易区域差异以及环境承载力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25):48-51
南方共同市场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共同市场,其形成一体化组织后所得到的效果对其他一体化组织有着借鉴作用。本文在关税同盟理论的基础上,对南方共同市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以利用统计数据制作图表的方式进行较为直观的分析和说明。得出了南方共同市场成立后,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而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显著,但其区域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变结构协整技术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及短期动态关系.采用循序检验法确定结构突变点,发现在1994年和2003年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之间的协整关系发生突变;对1978~2007年的数据进行变结构协整检验,得到两段变结构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即便是在相关序列存在结构性突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合理界定公共资本内涵及统计范围,运用永续盘存法、“年龄—效率”函数谨慎测算1985~2013年中国省际生产性公共资本存量,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探讨公共资本投入效率的变化趋势、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资本投入效率自1993年以来显著提升,并逐步替代技术进步成为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首要来源;沿海地区公共资本存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长江中游、西南和黄河中游地区公共资本投入效率增速相对较快,西北地区公共资本规模及效率增速均处于落后状态;财政分权与公共资本投入效率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出口贸易、工业碳排放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进步视角出发,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省份工业碳排放效率,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各省份出口贸易和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过程,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出口贸易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最高,依次为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综合经济区;核密度曲线展现出口贸易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工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双峰趋同;在考虑空间因素后,出口贸易对本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改善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也有碍于所有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1998-2007年3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工业产业、交通和生活数据,从省域层面上分析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和变动情况,并分阶段分类型对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作了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碳排放总量还是单位GDP碳排放量来看,其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有向南部内陆省份扩大趋势.不同水平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差异大,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工业行业结构为主,低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交通和生活为主,且制造业产业结构对单位GDP碳排放量开始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能源约束愈来愈强、碳排放制约日益刚性化、微观创新能力不足的当前,从低碳经济发展而非规模扩大的角度来衡量资本配置效率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促进绿色技术的进步为经济低碳化基本内涵,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与资本流动之间的联系,探讨了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工业整体上已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工业资本的流向是有效的,但2005年以后配置效率有所降低;高技术行业对中国工业低碳式增长的贡献较大,但资本流入增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30省份的生产者责任以及消费者责任CO2排放量;各个省份的净碳转移量以及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测算省间的碳转出量,计算8大区域的净碳转移量,并分析了碳转移的方向。研究方法:借助投入产出表,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CO2排放量以及省间的碳转移量。研究发现:两种责任测算的CO2排放量差别较大;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的净碳转出量最大,内蒙古、山西、河北、新疆、贵州的净碳转入量最大;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的净碳转出量最大,西北地区的净碳转入量最大。研究创新:用投入产出表结合能源平衡表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直接CO2排放量;研究了省间的碳转移。研究价值:对中国的碳减排具有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结构分解的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测算中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量;基于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影响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量化其贡献率。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居民消费水平、部门排放强度、部门中间生产需求结构、人口规模及居民消费结构。其中,消费水平与人口规模均表现为持续的正效应,部门排放强度表现为持续的负效应,中间需求与消费结构的贡献率则经历从负到正的变动,总体上表现为正效应。研究表明该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动尚缺少低碳维度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service sector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the world economy by a ten-region, eleven-sector CGE model with import embodied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ervice sector trade liberalizatio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world service production and trade,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other sectors in the economy. The major channel of the impact is through inter-industry input-output relations and TFP growth induced from services imported by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may be embodied with new information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量化分布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居民家庭工作日出行碳排放进行了测算,采用分等定级和洛伦兹曲线模拟的方法,分析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个体间、社区内和社区间分异.研究表明,个体间差异总体比较符合60/20分布法则,社区内的碳排放差异指数较大,内城单位社区和胡同社区家庭普遍低碳出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将单位能耗和单位排放综合为内嵌碳成本指标,通过价值模型向碳模型的转换,构建出口贸易内嵌碳成本影响模型。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新增固定资本投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对于我国单位美元制造业出口能耗量和单位美元制造业出口CO2排放量分别具有正相关的长期影响效应,而制造业人均工资及R&D投资比例的长期影响为负相关,短期波动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单位美元制造业出口能耗和单位美元制造业出口CO2排放对制造业新增固定资本投资的冲击具有显著、稳定的正向响应,对制造业人均工资和R&D投资比例的冲击具有稳定的负向响应,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的冲击响应方向不确定。  相似文献   

20.
深入研究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对于协调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应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都表明前一期技术进步能够显著地减少本期二氧化碳排放,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有一定的时滞。因此,中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