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主,统计年鉴数据和现有相关研究结果为辅,基于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5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深度一直在提高,景观多样性呈现“上升—下降”趋势,景观优势度呈现出“下降—上升”趋势,斑块越来越不规则,景观破碎度指数呈现破碎化趋势。(2)200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为0.4154,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压力、状态、响应对综合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0.27%、72.97%、6.76%;2010年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为0.5846,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般,压力、状态、响应对综合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3.56%、66.34%、20.10%;2020年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为0.506,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般,压力、状态、响应对综合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76.26%、23.74%。(3)从时间变化来看,关中汉唐帝陵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呈现出“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关中汉唐帝陵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为视角,以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为供给投入指标,森林旅游产值、林分总面积和造林总面积为供给产出指标,依据1998—2013年的数据,运用灰色GM(0,3)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森林旅游、造林面积和林分面积的弹性影响效果,并整体上比较研究黑龙江国有重点林区5个林业区域的森林生态产品的产出效率。结果表明:资金投入对森林生态产品供给产出效率影响最大;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5个林业区域中,合江林管局的森林生态产品政府供给效率最高,带岭实验局的最低。因此,应拓宽森林生态产品资金供给的渠道、优化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资金的结构、完善森林生态供给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以便提升森林生态产品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使用土地利用景观图形数据,依据其土地利用的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尺度、景观尺度上对丹东市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景观格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丹东市面积最大的是林地景观、也是分布最广并且连续性最强的一种基质景观,其面积比例为65.08%,斑块个数所占比例约为32.89%,平均斑块面积为4.56km2/个,斑块的分离度只是0.03,旱地面积比例也较大,为22.34%,水田、草地、水域、城乡用地比例不相上下,依次为:4.75%、2.00%、2.63%、2.85%。(2)丹东市中部、北部基本都是大片森林覆盖的,山脊则都以旱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滩涂、沼泽地景观相对较少。(3)与周围沿海地区数据比较,丹东市景观斑块类型的平均斑块的面积与生态环境指数间呈正相关,而景观破碎化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间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2005,(3):2-2
为了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抗病防灾能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台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百万亩阔叶林发展工程,规划自2003年至2010年,以低效松林改造为主,结合退耕还林、迹地更新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发展阔叶林105万亩,使全市阔叶林和针叶林的比例由1:10提高到1:3。通过两年来的实施,全市新发展阔叶林17万亩,并且在探索阔叶林高效营建模式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视角下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对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促进耕地健康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视角,选取土壤肥力指标、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性指标及有益性指标构建了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进行耕地有益系数评价,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耕地污染状况评价,针对未污染耕地,利用有益系数对土壤肥力分值进行修正,对受污染耕地根据污染状况进行分类诊断。研究结果:奉新县耕地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耕地占89.62%,5.40%的耕地因缺肥处于亚健康,4.38%的耕地因灌溉水水质受到污染不健康,0.60%的耕地因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不健康。研究结论:基于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土壤有益元素的耕地健康综合诊断体系与方法,为南方典型丘陵区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保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森林康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康复性景观理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象征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构建森林康养评价指标体系,剖析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研究发现:(1)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分析法分析指标体系中心度和原因度。其中,中心度较高的指标有地热温泉资源(8.64)和健康养生价值(10.00),表明其在指标体系中重要性较强;原因度较高的指标有适游期(0.83)和特殊符号(1.30),表明这些因素在指标体系中显著影响其他因素。(2)指标体系层级结构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为5阶3级递阶结构,包括根本层、中间层和表象层,层级越高对森林康养评价指标体系影响越大。(3)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度,将其划分为自治、依赖、关联和独立要素。文章基于康复性景观理论,首次从需求角度揭示森林康养评价因素和层级结构,协调不同森林康养群体需求,为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服务价值提升提供决策参考,并从全国和省域层面提出政策启示:(1)全国层面上,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共享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景宁县林业总场2017年二类资源清查的小班数据资料,详细统计了其中杉木人工林各小班的胸径、树高、郁闭度、株数、蓄积等测树因子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分析评价其林分的结构特征。按照现阶段国有林场的发展战略,针对林业总场杉木人工林现状,以现代林业森林经营理念为指导,提出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作为保障首都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的生态健康程度反映了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下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成效。本文通过构建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的生态健康程度,为生态涵养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PSR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基于PSR模型构建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3个准则层和10个评价指标,涵盖涵养区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影响;(2)研究区4个时段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673、0.664、0.650、0.687,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研究结论:北京市西北涵养区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在保持西北涵养区建设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原城市群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流经区域,在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上面临着考验,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进行中原城市群的生态安全评价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论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中原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全局熵值法和Lotka-Volterra模型对2010—2019年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的生态安全整体有向好的趋势;(2)在空间序列上,中原城市群则呈现出由中部差四周好到四周好中部差的变化格局,但地区之间呈现明显差异;(3)整体看,2010—2019年间处于风险区、高风险区和危险区的地区比例超过了稳定健康区、稳定亚健康区和非稳定风险区的比例,中原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未来仍需持续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呼唤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基础,提出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途径与方法,以引导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建设。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在大尺度上从规划层面构建生态板块和生态网络体系,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布局;在中尺度上通过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加强景观多样性保护,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空间格局;在小尺度上注重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的同时,重视斑块、廊道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提升景观生态功能性;同时积极拓展公众参与的途径、方式,注意汲取当地乡土知识、技巧和经验。研究结论:明确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内容,尊重乡土景观与提高公众参与性,促进土地整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是一个曾经陷入两危困境的林业局,经过8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对于尚未走出困境的其他林业局而言,清河的经验可以复制。清河改革把握的根本是富民、强企、兴林,关键是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清河的改革是从森林承包管护经营开始,逐步扩展为林区发展的综合改革。改革是成功的,应该到清河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抚育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幼龄林抚育关系到林分的质量和生态功能的发挥,北京市政府从2002年起将中幼龄林抚育工程列为全市重点工程。为确保此项工程目标的顺利完成,市林业局采取从组织领导、规划设计、技术规程以及技术培训、检查验收等综合管理措施。通过3年的实践共完30万hm2的抚育任务的工程建设目标,达到了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森林认证的实施效果与保障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黑龙江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和实施效果,尤其是穆棱、友好等林业局通过森林认证后,在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黑龙江森林认证发展必须建立认证法律政策框架,制定产品公共采购政策的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集体林区产权改革一些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集体林产权改革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广大基本群众对土地和民生的基本诉求,切实维护他们对土地的基本权力,核心是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上的改革企图只能在局部成功。新一轮林业产权改革没有触及林业行政和政府服务体系的改革。建议:尽快彻底取消林业税费;加强林业产权制度、基层森林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的综合研究和试验;林业部门主动放弃“森林”和“环境”等主导名词,而代替为“林农”“、林业”和“林区“”三林问题”新的话语;用以购买农民的森林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寻求少数林区作为改革试点,探索林区社会福利事业生态路径和管理模式,探索集体林区森林国有化改革的道路;寻求多样化、有弹性的林业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Ireland has undergone a substantial afforestation programme in the last 20 years, resulting in the forest cover increasing from 4.8% of the land area in 1983 to a current level of 1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undertaken to assess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of forestry in two case study areas in Ireland. The two areas, Shillelagh and Newmarket, were chosen because thei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varied as did their history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forest cover is similar in the two areas both in term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extent. Qualitative techniques, involving interviews with stakeholders, were used. There were striking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s of forestry in the cases study areas. In Shillelagh, which had a longer history of forest cover and a more urbanized population than Newmarket, forestry was considered part both of the local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landscape. Forests were valued for their amenity and recreation functions rather than their economic function. In contrast, perceptions of forestry in Newmarket were negative. Forestry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isolating agent which was not part of the landscape of the area. The forests were also considered to have negligible amenity value. These negative perceptions in Newmarket seem to be linked to the dominance of Sitka spruce, an exotic conifer, in the forests. Stakeholders expressed the desire that if forestry was to expand further in the area that it would be through the planting of broadleaf species rather than conifers. The fact that these negative perceptions did not emerge in Shillelagh despite it having a similar species composi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more gradual rate of afforestation and thus landscape change in the area. The lack of consultation and approach to planning regarding afforestation proposals was identified as a key issue in Newmarket with stakeholders expressing the wish that they should be consulted more when afforestation was planned. Greater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he planning of afforestation proposals is recommended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consultation and to help dispel negative percep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that perceptions of forestry within an area are dynamic and are influenced by the history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that area.  相似文献   

16.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水平表现最优的为吉林集团,产业集聚程度表现最优的为龙江森工集团,二者表现均较差的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在产业结构水平评价中,龙江森工集团表现略优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者差距不大,但在产业集聚程度评价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龙江森工集团和吉林集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森林食品产业标准化生产及认证流程,加快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品牌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森林食品产业科技含量,优化森林食品产业市场布局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森林食品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林业雨雪冰冻灾害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林业在这次雨雪冰冻灾害中受损严重。全省林地受灾面积356.7万hm2,占总有林地面积40%,其中毛竹林73.9万hm2,占全省毛竹林面积90%,受损毛竹6亿根。林业直接经济损失154亿元。林业灾害使林农生产生活出现困难,森林资源恢复需要一些时间,生态平衡受到重创,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林业恢复重建面临受损木材清理和补植补造任务重,劳力、经费缺口大,林农近期生活来源无保证,贷款造林者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灾后问题缺乏技术指导及相应保障措施等问题。需从高层面、深层次深刻认识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集体林区产权改革诸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林产权改革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广大基本群众对土地和民生的基本诉求,切实维护他们对土地基本的权力,核心是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上的改革企图只能在局部成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次改革目标是有限的。为此提出了4点建议:(1)尽快彻底取消林业税费。(2)加强林业产权制度、基层森林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的综合研究和试验。(3)林业部门主动放弃“森林”和“环境”等主导名词,而代替为“林农”、“林业”和“林区”“三林问题”新的话语。寻求少数林区作为改革试点,探索林区社会福利事业生成路径和管理模式,用以购买农民的森林所有权和林地的使用权,探索集体林区森林国有化改革的道路。(4)寻求多样化、有弹性的林业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东北国有林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综合考虑循环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产出要素,构建林业循环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国有林区91个林业局和营林局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BC2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国有林区总体的效率不高,呈规模效益递增的趋势,各投入要素存在冗余,产出要素存在不足,并且地区之间综合效率、规模报酬、投入产出状况差异较大。因此,东北国有林区要积极构建循环产业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建立循环经济试点,以推动林业循环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景观稳定度及景观异质性等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近7a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生物措施治理等人工干扰下,2003~2010年形成了以林地为主的农林景观格局,景观结构呈异质性演变趋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由受控于少数几个景观类型的影响正在向主导景观类型林地演变,各景观类型分布趋于集中,呈聚集型分布格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物措施等人工干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