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地区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测度指标,量化把握了近年来我国31个省市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地区比较优势格局及其动态。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分化”,目前,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西和四川6省是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地区。最后,本文从产业的区域政策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也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民族地区土地资源状况和利用现状,引入区位商分析了民族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优劣势,并且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棉花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棉花的生产与消费大国 ,纺织服装业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1 0 0多个棉花主产县 60 %的财政收入来自棉花产业 ,有 1 .5亿农民直接或间接从事棉花生产 ,棉花流通领域及纺织行业解决了近 2 0 0 0万人的就业问题。可以说 ,棉花产业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0~2006年为研究区间,运用政策矩阵分析模型,对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比较优势和政策支持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三种主要粮食品种比较优势大小的排序为:小麦>稻谷>玉米,农业政策对其支持水平大小的排序为:玉米>稻谷>小麦,当前农业政策对主要粮食品种的支持与其比较优势不完全一致。据此,本文认为,应当依据比较优势原则优化农业支持政策结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 ,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从而实现粮食供求的全国和地区平衡 ,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代表的粮食生产潜在优势、显性优势和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 ,并以 1 995年数据为依据对粮食生产的规划布局提出建议。祝美群 白人朴 地区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一、潜在优势潜在优势是指目前已经存在但还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预期在将来会对生产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条件。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 ,发挥粮食生产的潜在优势无疑是粮食增产的根本所…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一次飞跃,也是东亚经济整合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往来的频繁和他们的关系日益紧密,我国应与东盟国家在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方面积极协调,努力促成两者双边贸易从产业间到产业内贸易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运用河北省11个区市的数据,对河北省主要农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评价,以期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发挥贵州农业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全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47-49
阐述了对深化贵州农业比较优势的认识;提出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立足优势、突出重点等方面做好规划工作;指出部门齐抓共管、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加工、加强市场建设、努力增加投入等5方面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确保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和棉花安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林果业,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兵团目前林果种植的比较优势,本文选取2008年~2010年兵团13个师的苹果、梨、葡萄、红枣四大特色林果产品的相关数据,对其四项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有4个师具有苹果种植的综合比较优势,有3个师具有梨种植的综合比较优势,有五个师具有葡萄、红枣种植的综合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 1 99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 ,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在粮食生产上的潜在优势和显性优势 ;这种地区优势 ,特别是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 ,是实现我国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董诗连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5):68-72
该文针对粮食高产创建整乡制推进的需求,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尤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研究,得出各乡域间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快尤溪县粮食作物优化布局与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通过应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和差异分析,验证了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可以也应当引导各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胡麻、向日葵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油菜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胡麻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比较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说明与全省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优势,今后还需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其单产;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规模优势指数比较高,白银市、张掖市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应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综合优势.一般地,综合优势较大的地区具有对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作物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大的作物生产发展潜力.在综合优势度较大的地区可适度扩大规模生产,而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区域则相对减少播种面积,使甘肃油料作物生产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和合理.同时提出了提高甘肃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的措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继续加强各种补贴项目的落实;积极推进“订单”生产,实现产销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桑蚕产业空间格局发生的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演变,中国桑蚕产业主产省份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法]文章借助产业集中度、产业比较优势等指标分析方法,对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1) 2003—2015年间,我国蚕茧产业集中度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广西、浙江、重庆、云南、陕西、四川6省份桑蚕产业具有显著规模优势(SAC 2)传统桑蚕产业大省浙江省的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明显下滑,广西和云南两省综合比较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生产明显出现向西部和中部地区转移的现象;(3)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等6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迁。[结论]要加强西部茧桑蚕产业链建设,加大桑蚕产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桑蚕产业综合开发水平,巩固和推动广西、云南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桑蚕产业新兴主产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近15年的江苏省农业统计资料,分析江苏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历史演变规律,为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生产效率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蔬菜生产比较优势。利用GIS技术对农作物比较优势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1)近年来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的4个市从高到低为徐州市、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最低的4个市从低到高为淮安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 (2)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属于空间随机分布; “高高”型的高值聚集区包括丰县、沛县、大丰区、东台市、无锡市区、苏州市区、吴中区,“低低”型的低值聚集区包括宝应县、高邮市、金湖县; (3)近15年来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 与2002年相比,2017年苏南地区的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整体提升幅度较大,苏北地区、苏中地区的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建议江苏省苏北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规模化,重点布局徐州市蔬菜产区,并在宿迁市、盐城市适当发展蔬菜产业; 二是苏南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精品化,重点布局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蔬菜产业; 苏中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特色化,南通市要衔接好上海市的蔬菜市场,扬州市、泰州市重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水生类蔬菜。 相似文献
16.
典型油菜花旅游节生态资源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208-211
油菜花是中国最传统、最乡野及最不起眼的象征,是全国各地区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油菜花旅游节也成为观光的最佳去处,对典型油菜花旅游节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油菜种植园)罗平县为例,在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罗平县举办油菜花旅游节的比较优势,主要为区位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引导、人才支撑、基础设施先行、宣传及时到位、信息平台构建等5个方面分析将罗平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以期为相似地区旅游节的举办提供决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2):17-20
文章基于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2007年中国稻谷、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效益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稻谷生产布局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发展理念下解决相对贫困和区域深度贫困问题成为扶贫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缓解民族地区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相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作为相对贫困的表征指标,对2006—2014年西北民族地区61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相对贫困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变迁整体效应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通过构建工具变量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所有地区都表现出第二产业的不足或定位不高的现象,但是对于拉动整体经济和构建产业链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很少,大量从业人员仍然集中于第一产业。[结论]由于扶贫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贫困人口由第二产业发展的直接获益有限。贫困人口的主要获益方式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国民收入再配,所以财政支出对于贫困变动始终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做好西北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加大扶贫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强扶贫对象和措施的精准性,着重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成效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当前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休闲农业布局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分析海南岛休闲农业布局现状,为海南岛休闲农业科学合理规划和均衡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利用海南岛259家休闲农业企业的地理数据,采用比较、缓冲、密度分析工具,从数量、类型、密度、距离衰减方面实证分析海南岛休闲农业的布局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1)海南岛东部、中部和西部休闲农业数量分布比重分别为51%、29%和20%,其中国家级示范点数量分布比重分别为83%、17%和0%;(2)休闲农业主要类型有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家乐,除休闲农庄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较均匀外,其他类型分布较不均衡;(3)距离市县中心越远,休闲农业分布密度越小,95%的休闲农业分布在距离市县中心30km以内,距离市县中心10~15km是休闲农业的高峰集聚区;(4)海南岛休闲农业已在海口、保亭、三亚、澄迈、琼中、琼海、定安、儋州形成8个高度集聚带。[结论]海南岛休闲农业无论在数量、类型和密度上都是东部地区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应积极推进具有农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因地制宜拓展产业休闲功能;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单一的地区,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休闲农业点与旅游景区、生活服务中心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形成和谐发展的有机旅游整体,使休闲农业真正成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引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