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疯狂——这是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投资的真实程度,有行家开玩笑说,两个工程师,5000万块钱,就能搞一个光伏工厂。 但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2007年要有大麻烦,技术、原材料、市场的瓶颈都可能让新的光伏生产企业举步维艰”长期致力于在国内推广太阳能产业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前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却逆势疾呼而无锡尚德的施正荣认为,尽管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空间和空前的产能扩张,确实昭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但温暖宜人的气候里,却隐藏着寒流,当寒流来袭的时候,每个人的御寒措施和能力是不一样的,众多业内专家纷纷预言,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可能已经出现“高热”的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4月3日,中国光伏电力投融资联盟成立大会暨2015中国光伏投融资论坛在京隆重召开。大会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主办单位为中国光伏电力投融资联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家俱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并得到了能源基金会、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来自国内外金融领域、可再生能源机构、  相似文献   

3.
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模式与贸易竞争力关系,指出我国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资本运作方式、政府行为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转变方案,有效提升电影产业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能源作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战略地位。开发和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对解决各国能源短缺和环境安全问题、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意在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锦州光伏产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已经成为锦州的支柱产业。但与无锡尚德、河北英利等行业龙头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对锦州光伏产业取得的成绩、经验、做法和全省发展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列举了江苏省发展光伏产业的经验,最后提出加快发展辽宁光伏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了从产品价格飙升、项目“遍地开花”到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企业大量倒闭的惨痛现实。这与当前我国光伏行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是分不开的。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业界普遍预测,由于近年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两年内世界光伏组件和高纯硅材料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是解决中国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中国光伏发电产业25家上市公司2010—2016年财务报告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结果表明:我国光伏发电产业链三个生产环节技术效率差距较大,下游技术效率最高,中游最低,表明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链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多数光伏企业技术效率没有达到相对最优状态,没有处于纯技术效率完全有效状态和规模最优位置;7年间,过度投资引发的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导致光伏产业技术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8.
《中国招标》2010,(29):49-50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市场得以迅速发展。2000年至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2008年产量达到6.4GW,而2009年产量将达10.5GW。至2009年全球累计装机总量已超过20GW。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性也逐渐加强,使得中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三重矛盾。2005年2月16日,联合国141个成员  相似文献   

10.
张秋菊 《中国经贸》2012,(14):25-26
我国光伏产业还是处于来料加工阶段,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处于低端的光伏制造企业举步维艰。在当今生产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应积极通过加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自己的升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策性投融资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策性投融资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文章通过对构建地方政策性投融资体系的必然性及其原则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地方政策性投融资体系的现状与不足,以及如何发展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策性投融资体系,运用新的投融资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地方政策性投融资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调控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投入资金的渠道已从单纯的政府财政扩展为政府和企业双支柱。然而,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提高投资管理效率、分散项目风险,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下,我国投融资多元化的方式将不断创新和发展,呈现出政府角色逐步丰富、受益者及污染制造者缴费制度建立、民间资本参与方式多样化、公益性捐助作用增大等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陈伦伦 《改革与战略》2008,24(11):38-40
文章从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的分类入手,着眼于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问题,从当前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综述及对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这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农村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推进自身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康锐  刘洋 《改革与战略》2008,24(7):56-58
文章着重从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港口投融资的法律及相关政策,通过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颁布前后我国港口投融资相关法律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实践,梳理了现阶段我国港口投融资的宏观法律环境。文章通过分析,对建立政府在投融资制度中的角色转换以及促进投融资模式的转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自来水业投融资机制改革已经成为自来水业规制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有效的投融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的比重仍然较少、融资模式尚未确定等。这就需要采取具体措施加快城市自来水业投融资机制改革。基本措施包括多渠道融资、推行股份制、确定合理的投资回报率、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自来水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等,以确保自来水业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梁晶  吕靖  李晶 《改革与战略》2011,27(5):141-143
世界贸易快速发展带动船舶制造业的规模日益壮大,船舶融资业务也日趋专业化、行业化和系统化。文章分析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结合国际贸易增长实况,预测我国船舶制造业资金需求,进一步分析资金供给结构,在此基础上,针对船舶制造业发展特点和融资产品种类进行系统性融资需求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8.
国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云 《改革与战略》2010,26(2):166-169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各国的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一次投融资能力扩张与效率增进的历史性变革。其中有很多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将对国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动因、改革历程、主要做法及经验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希望通过这种研究能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彦  陈振华 《科技和产业》2024,24(10):200-205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有关高铁投融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中外高铁建设的主要投融资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融资特征、适用范围、优劣势等方面,就政府融资、市场化融资和PPP融资三种模式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在高铁项目的市场化融资和PPP融资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高铁项目是以政府融资为主;尽管日本、法国和瑞典等国在高铁投融资体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合理的公共政策规划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营,其成功经验包括鼓励地方政府参与、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注重盘活存量资产和改进风险承担方式;为推动我国高铁项目投融资体制创新,应拓宽高铁项目筹资渠道,完善高铁融资支持政策,建立高铁融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4-2014年度的数据,研究企业层面的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投资与投资者情绪显著正相关;企业投资与现金流高度敏感,我国A股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融资约束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刺激了企业的投资需求,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2)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效应显著强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