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存款机构的高负债经营,容易使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发生倒闭风险。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的经营安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以此来增强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维护金融稳定。存款保险制度亦成为我国银行业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有效选择。但存款保险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制度上的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存款保险立法,变隐性存款保险为显性存款保险;在金融机构推行强制存款保险;发挥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破产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拥有较多话语权的西方逆差国越来越多地把调整的负担强加给顺差国,对顺差国的汇率施加升值压力。而存在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中国家,非常担心这种升值会对国内经济,尤其是脆弱的金融体系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基于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构建了一个本币升值冲击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模型表明在货币升值的情况下,只要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外币资产、本币负债的货币错配,并且这种错配情况能被部分存款人观察到,从而使得他们改变原来的提款计划,就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流动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存款保险制度是现代银行业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存款合约的信息结构来消除占存款人绝大多数的小额存款人的恐慌心理,而保护小额存款人的利益则只是它的一个附属功能。在具体设计存款保险制度时需要兼顾“维持金融体系长期稳定”和“抑制银行体系道德风险”之间的平衡。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沈岚 《辽宁经济》2007,(12):61-61
从近年国内金融运行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使得银行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影响,提出银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覃华 《理论观察》2006,(4):188-189
银行安全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开宗明义地指出:银行安全监管工作是“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护存款人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下催生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银行业在本就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应怎样适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是我们将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新规的出台对我国银行业是更大的挑战抑或是改革的机遇?本文将从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现状以及在新协议下需要做出的应对措施等多方面探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考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5年底,银行业的流动性呈现出较为宽松的状态,即"流动性过剩"开始显现并日益突出.截至2008年三季度,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45.4万亿元,银行业存贷差高达15.8万亿元,是2000年的6.5倍,银行业流动性呈一种绝对宽松的状态.同时,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5.3%,狭义货币(M1)仅增长9.4‰二者之1.日J的"喇叭口"进一步扩大;M2与GDP的比值为1.7,略高于2006年末的1.65.以上数据说明,持续了四年之久的银行业流动件过剩问题尚没有得到有妓的缓解,消除银行业过剩的流动性成为现阶段必须破解的最重大的现实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群 《北方经济》2010,(2):83-85
一、引言 银行体系本身的脆弱性使得银行业市场失灵现象甚为严重,政府通过提供银行监管,可以缓解不完全竞争所导致的高贷款利率、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有外部性所引发的银行挤兑的蔓延以及监管中的"搭便车"现象,保证银行业安全稳定,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张群 《北方经济》2010,(3):83-85
一、引言 银行体系本身的脆弱性使得银行业市场失灵现象甚为严重,政府通过提供银行监管,可以缓解不完全竞争所导致的高贷款利率、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有外部性所引发的银行挤兑的蔓延以及监管中的“搭便车”现象,保证银行业安全稳定,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石赵伟 《中国经贸》2008,(22):78-78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5年底,银行业的流动性呈现出较为宽松的状态,即“流动性过剩”开始显现并日益突出。截至2008年三季度,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45.4万亿元,银行业存贷差高达15.8万亿元,是2000年的6.5倍,银行业流动性呈一种绝对宽松的状态。同时,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5.3%,狭义货币(M1)仅增长9.4%,二者之间的“喇叭口”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土地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根源。土地管理体制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是纵向关系,即土地管理机构的垂直关系(上下级关系及其职能界定);第二是横向关系,即土地管理与相关职能部门,如规划、房产等部门的关系。现行的土地管理体制在以上两个方面均存在着重大制度缺陷。基于讨论的主题,本文重点关注纵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韩巍 《特区经济》2006,17(4):42-44
在大多数权威的中外管理教课书上,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正式的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授权等领域。本文则从总结非正式组织研究的起源、定义、作用入手,探讨了非正式组织成因及与正式组织的关系,最后结合组织管理研究分析指出非正式组织并不是组织中的“余缺问题”,而应当被作管理中比较“契约”和“科层”的第三种控制/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mediate and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the crsis that hit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in September 1992 and August 1993 and the obstacles that European countries face in trying to achieve their ultimate goal of full monetary union, including a single currency and a union-wide central bank by the end of this decade. The conclusion that follows from the paper is that achieving full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by the end of this decade is certainly possible but not certain. A major recession or other shock affecting asymmetrically more than one large member nation could derail or at least delay the process of monetary union. Although major benefits are expected to flow from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even more important are the political benefits that such a union would provide to its members.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澳门酒店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但潜在的风险正不断加剧。定量研究表明,澳门酒店入住率、入境人数、酒店客房数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根据澳门酒店电脑系统模拟预测,2007年酒店客房数增幅将远远超过入境人数的增幅,将导致2007年内酒店入住率下降至60%以内,部分一般酒店将面临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加大了酒店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宏观环境中,以高校聚集区为主体,形成了三个“创新生态圈”,政府机关(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成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外圈,前者通过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和政府行为对以高校为主体的创新生态链产出形成了Push的推动力,而创新企业因市场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7.
The main options of reforming the global currency system are overviewed, the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are analyzed, and arguments in favor of a polycurrency system are advanced.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从基本稳定到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汇率制”;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双重汇率时期;三、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则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9.
H. J. Witteveen 《De Economist》1982,130(2):187-199
Summa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functioning of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the tendency to volatility and to unnecessary fluctuations is explained.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authorities of the main countries should cooperate in exchange rate policies that would bring about a greater stability in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The article then sketch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hich brought us to the present multiple reserve currency system. The functioning of this system is analy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for a more satisfactory management of this system by central banks, possibly along guidelines tobe developed in the IMF. Finally some possibilities are outlined to develop a stabler and better system in the future by creating a more attractive market-oriented SDR-substitution account in the IM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important parts of two speeches which I have given recently: ‘The changing monetary system; evolution and reform’ (20 years' anniversary Central Bank of Malaysia, Feb. 1979) ‘Managing reserves in the 1980s’ (Seco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Conference, Philadelphia, Nov. 198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