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方茜 《农村经济》2020,(10):131-137
城乡劳动力平等转移有益于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本文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现实背景,遵循平等原则,从"劳动力平等形成"、"劳动力平等交易"和"劳动力平等维护"三个维度构建城乡劳动力平等转移指数,测度和衡量了2008~2018年我国城乡劳动力平等转移水平。结果表明:2008~2018年我国城乡劳动力平等转移水平有所改善;改善城乡劳动力平等转移水平的主因是劳动力平等形成指数;相比而言,劳动力平等交易指数发展较慢,劳动力平等维护指数改善不大;劳动力平等形成指数和劳动力平等维护指数的波动性较大,但原因不同。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经济问题》2021,(9):18-26
在经济发展的中高收入阶段,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这一阶段却表现出城镇化放缓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公共福利制度改革滞后,抬高了人口流动门槛,抑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需要采取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推进战略,要从"促进大中小协调发展"转向上建"群"、中构"圈"、下强"底"扩"底"的战略思路,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建立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3.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4.
王向 《南方农村》2010,26(6):31-35
江西省是农民工输出的重要省份,而江西也是一个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欠发达的省份。江西省农民工存在城市定居意愿弱、对社会保险的信任度低、更看重个人储蓄及家庭养老等特性。本文针对这一特性提出了设立个人储蓄积累制的养老保险新模式,通过住房、教育及宣传等方式来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以此提高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并进而有助"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及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借助国际产业转移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转变沿线国家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及国际经济增长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政策背景,对国内农产品产业转移的条件、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对于促进国内农产品产业跨境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及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地调研表明,有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有些"留乡".还有些仍然作为剩余劳动力、带留在农村.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际上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迭罗模型的某种综合.政府应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社保体系、推厂中介服务,促进我国剩余劳动力顺利地转移.  相似文献   

7.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互动影响,也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从人口转移的角度关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特点及对金融的需求,能使金融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及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新框架的明确提出,"城镇化"一词又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关注与热议。而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及在转移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随着全国各地"阳光工程"的实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阳光工程"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未能够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队伍的长期、稳定与彻底性.对此,笔者从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合法权益与社会保障、完全转移协助和子女教育问题四个角度提出新的政府干预模式的构想,以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稳定、彻底地转移,促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各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的必由之路。面对发展新常态,各地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充分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权利,以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增加城乡就业、改善人居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重点,着  相似文献   

11.
沛县大屯镇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频出新招: 举种植改制的"旗"。改传统的"-麦-稻"种植为"稻菜轮作",创新出"水稻-西芹-蕃茄"-稻两菜、-稻三菜种植新模式,使亩产值提高了两三倍。稻菜轮作面积扩大到1.2万亩。有村民在1亩温室大棚里,创出亩产值超万元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近代苏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评价(1912—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中建 《中国农史》2001,20(3):40-50
文章通过对近代苏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分析,认为农业劳动力已较大程度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市镇化水平也有所提高.虽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可避免地要带来种种社会经济问题,但毕竟瑕不掩瑜,近代苏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也为改革开放后 "苏南模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实行有序的转移,进而达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并寻求适当的政策措施以强化动力、规避阻力。[方法]首先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划分为"流入城市"、"迁入城市"、"融入城市"3个阶段,接着运用"推-拉"理论,从城市和农村两个角度,对各个阶段面临的推力和拉力进行分析。[结果]推动市民化进程的动力来自于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而阻力来自于城市的外推力和农村的回拉力,4种力量相互博弈在市民化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流入"阶段,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起主要的作用,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在"迁入"阶段,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城市的外推力作用明显;在"融入"阶段,城市外推力和农村回拉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市民化进程。[结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流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迁入";培养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意识,并提高城市的接纳度,实现"融入"。  相似文献   

15.
孙研 《山西农经》2014,(2):26-27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党和国家在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得到长足发展,城镇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必然导致工业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灌南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是促进富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008年,全县有近27万农民外出务工,占全县总人口36%,就地转移近3万人.2007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现象.目前,全县返乡农民工约3万人,占转移劳动力总数11.5%,其中金融危机影响返乡1.2万人,占返乡人数的40%.对此,灌南县因势利导,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金融危机对本县务工农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农民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有所减慢.对各种转移障碍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给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李锦华)1月26日,农业部成立"全国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并启动建设"全国农业技术转移交易服务平台"。由科技发展中心承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检定中心"也于当天同时揭牌启用。转移服务中心是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机构,重点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征集确认、评价评估、信息发布、实体展示、宣传推介、转让交易等工作,促进农业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疆农村转移劳动力收入水平整体较低,综合素质不高,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析表明:高房价、高物价、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以及自身缺乏职业技能等是制约新疆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农化的主要原因。因而,采取正确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加公平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农地制度改革等,是促进新疆劳动力转移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