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3月29日欧美可能联手申诉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多数欧盟成员国要求欧盟考虑就中国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向世贸组织(WTO)提起申诉。一名欧盟官员2月28日表示,欧盟可能与美国联手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  相似文献   

2.
近一年来,中国与欧美加就“中国出口汽车存在安全性隐患”、“中国对进口零部件征收关税过高”等问题摩擦不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中国商务部与欧盟贸易委员会高层曾举行过数次会谈未果。9月15日,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向WTO提出正式诉讼,要求成立专家组调查中国零部件关税政策。中国的汽车进口制度将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始于2005年,历时3年之久的美国、欧盟、加拿大和中国间关于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的争端案终于有了初步结论,在2008年7月18日正式公布的专家组报告中,专家组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价值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税率征税的做法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歧视,违反WTO的相关贸易规则,裁决中国败诉。这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首个被裁决败诉的案件。中国与欧美之间这场旷日持久的"汽车大战",从爆发伊始便引发各界广泛关注。那么,该案的前因后果为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各方争论的主要法律问题有哪些?专家组缘何裁决中国败诉?败诉后,中国又将如何应对?笔者将从上述问题出发,对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进口卡车(包括CKD进口在中国合资生产)总量3987辆,同比下降60%.在进口卡车中,欧美进口卡车占总进口量的51%.在所有欧美进口品牌卡车中,沃尔沃卡车向最终用户和上装厂交车量达1148辆,占欧美进口卡车总量的52%,同比上升了25%.至此,沃尔沃卡车已连续八年蝉联中国进口品牌欧美卡车销量冠军,同时连续第五年超过进口品牌欧美卡车销量的50%.因为日本五十铃、三菱、日野、日产柴四个品牌的进口和CKD生产有大幅度的降低,沃尔沃卡车品牌第一次超过日本品牌而跃居进口品牌第一位.沃尔沃在进口品牌卡车中的市场占有率(包括国内生产的)从2004年的11%,一跃上升为29%.……  相似文献   

5.
城市越野:向欧美靠拢 4月仿佛是中国车市的"多事之春",发改委又一次"顺应"国际形势上调了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新的消费税政策在万众瞩目中上马,汽车价格也呈现国产大降、进口大涨的两边倒局面……几乎没有人怀疑SUV会因此受到重大打击,但我们把目光放到同样曾经走过或正在面临"高税"、"高油价"、"能源紧缺"等事件的欧洲,情况又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欧盟和美国分别提出中国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实行的措施,不符合中国在WTO相关协定下承担的义务。 欧美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的指控不完全相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关税超过了中国入世承诺的约束水平,违反了GATT第2条;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征税是在完成整车组装之后征收的,因其在国内征收,而且只针对进口汽车零部件,违反了GATT第3条第2款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对进口零部件规定了在整车中所占的比重,对国产同类产品无此要求,违反了GATT第3条第4款国民待遇的原则;此外,中国的措施还违反了TRIMS协定第2条和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进口卡车(包括CKD进口在中国合资生产)总量3987辆.同比下除60%.在进口卡车中,欧美进口卡车占总进口量的51%。在所有欧美进口品牌卡车中.沃尔沃卡车向最终用户和上装厂交车量达1148辆.占欧美进口卡车总量的52%,同比上升了25%。至此.沃尔沃卡车已连续八年蝉联中国进口品牌欧美卡车销量冠军.同时连续第五年超过进口品牌欧美卡车销量的50%。  相似文献   

8.
自从20多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奥迪汽车就一直领跑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稳坐豪华车市"老大"宝座。面对在中国市场快步赶上的宝马、奔驰等竞争强手,奥迪将中国优势顺势转化为在全球赶超奔驰、宝马的强劲动力。在这个战火纷飞的豪车战场上,奥迪始终在打着一场"老大"保卫战。分析三大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来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奥迪以国产为主,原装进口不到10%,宝马是国产略大于进口,奔驰则以进口为主,国产占的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9.
08年年底,"2008中国进口汽车风云榜"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进口汽车领域的一个传统盛会,此次上榜的依旧是那些公众公认的进口车品牌.此外,时至年末,由各家机构主办的针对进口车市场的总结活动也纷纷展开,活动的多样性无非是对中国的进口车市场做出总结并为第二年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国产CC点亮全场大众新能源定向蓝驱 此次车展,上海大众与大众中国、一汽-大众联合参展,以"Think Blue"为主题共同出现在E5馆在4000平方米的展台上. 大众进口汽车携16款进口车型,成为本届北京车展上的最亮看点.全球首发的新辉腾连同中国首发的混合动力途锐、大众汽车R系列车型、新Sharan、新甲壳虫墨橘版、Eos White Night等16款大众进口车型悉数亮相北京国际车展,充分展现了大众进口汽车强大的产品实力和富于创新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中国电子商务》2007,(10):14-14
加拿大政府将审查外国国企收购行为,欧美消费企业反对削减进口中国钢铁,标准普尔看好中国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卡车总量9878台,同比下降14%。在进口卡车中,欧美总进口量为2601台,而在欧美进口卡车中,沃尔沃卡车进口量达1316台,同比上升了18%。沃尔沃卡车销售量占欧美进口卡车总量的50.6%,至此,沃尔沃卡车已连续七年蝉联中国进口欧美卡车销量冠军。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潜在贸易争端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05年中欧汽车零部件贸易政策之争的起源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汽车贸易政策之争出现了升级迹象.这场争端起源于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下文简称<政策>),该<政策>第十一章"进口管理"明文规定,"国家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汽车制造业"(第五十二条),并提出了汽车生产企业用进口零部件生产汽车构成"整车特征"的概念(第五十三条至第五十七条).  相似文献   

14.
当竞争对手非常强大,你如何突围求生,打开一个陌生的市场?现代汽车的答案是靠"服务". 韩国的汽车工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几乎与中国同步,由于缺乏汽车生产技术,只能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的方式开始造车,除了车标,一切都是舶来.此后10多年,韩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非常缓慢.1970年,汽车年产量仅2.8万辆.但之后短短数十年,韩国就成为首屈一指的汽车强国,现代汽车集团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巨头之一.  相似文献   

15.
奇瑞创造     
樽粮 《中国品牌》2008,(2):116-124
奇瑞,弱势品牌成功突围的典范,"中国创造"的标志性样板!当来来往往的大街上出现越来越多的QQ小车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在买车的时候将奇瑞品牌和众多进口品牌放到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比的时候,当欧美的汽车巨头们已经开始将奇瑞和丰田视为同一个级别的竞争对手的时候……你可能会疑惑,"世界工厂"中国真的能自己生产自主产权的汽车了吗?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奇瑞能挑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大任吗?勿庸置疑,奇瑞以其创造性巨石砸中了世界汽车市场的眉心!从零起步的奇瑞在东方和西方都赢得了尊敬。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奇瑞成了中国制造的突破性象征。而这本《奇瑞创造》就试图破译奇瑞标志性突破这一密码,这对"世界工厂"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本书着重研究奇瑞的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对奇瑞汽车公司的全面分析,展示了奇瑞汽车的发展进程以及其产品研发生产的情况。着重分析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策略。作者在管理思想方面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书中描写了奇瑞水银泻地的穿插竞争战略,"系统集成"的企业核心能力,"草坪式"的成本控制思想及"保守赌徒式"的领导风格……同时对奇瑞企业的成长史做了清晰的整理。相信一切的疑惑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一)平行进口汽车定义及特点 所谓“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平行进口汽车品牌类型大多是国内进口高端汽车品牌畅销车型,是由汽车生产商按照非中国地区(美规,中东国家,德国)标准生产的汽车.该类汽车与按中国规格生产的汽车主要区别在于转向灯颜色不同,配置不同,安全系数不同,操作系统语言不同,以及不符合中国4S店保修标准等等.此类汽车由汽车经销商通过自由贸易方式从国外平行进口到国内然后进行自有销售(不由4S店统一进行销售).  相似文献   

17.
2004—2011年,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量波动较大,在俄罗斯市场面临着日韩和欧美汽车强国的竞争.中国汽车对俄出口中存在产品整体质量较差、取得俄汽车质量认证许可难、售后服务差等问题.提出提高汽车产品质量,完善在俄罗斯的汽车售后服务和树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品牌形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摩擦反补贴纷至沓来欧美盯上中国补贴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国就已经遭受多起来自欧美的反补贴调查.欧盟委员会日前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这是欧盟首次挥舞起"反补贴"的大棒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  相似文献   

19.
许林芬 《市场论坛》2004,(10):37-38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当代欧美反倾销法已成为欧美等西方国家限制进口、设置贸易障碍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欧美的反倾销法至今仍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规定,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制裁的措施更严厉;其二,欧美反倾销法有的规定模糊不清,有的内容抽象笼统,增加了操作时的随意性.中国是世界上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应调整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30日,美欧联手将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措施告到了WTO/DSB。美国和欧盟在“汽车案”的申诉中称,中国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存在歧视,中国的关税壁垒致使美欧产品不能自由进入中国市场。而美欧所说的歧视性是否存在呢?汽车案的爆发是否是由于中国和欧美对于《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理解上的不同造成的呢? 2004年3月18日美国起诉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4月27日中美进行磋商,欧盟日本墨西哥作为第三方,经过三轮磋商,7月14日中美正式达成“中美关于集成电路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问题谅解备忘录”。美中首次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摩擦得到圆满的解决,那么此次汽车案的走向又会是如何呢? 从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入选WTO/DSB专家组成员候选人名单的三位专家之一曾令良与武汉大学张华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