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赵金和 《特区经济》2010,(3):237-238
法律援助的异地行使是法律援助存在的一种常见情况,是保护权益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国异地法律援助的制度尚未建立,援助经费也没有得到保障,需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异地法律援助制度,并采用现代技术建立起法律援助网络,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有效解决异地法律援助问题,以维护农民工的各种权益。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月以来,天津市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5件,并采取多项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天津市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涉及欠薪和工伤问题的农民工,简化受理和审批手续,直接给予法律援助.对群体性、突发性或者即将超过诉讼时效的援助案件先行受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在认识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意义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若干构想,从而确保法律援助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当今世界各国宪法普遍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与此相适应,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平等实现法定的各项权利,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要履行此项义务,国家不仅应为公民权利的最终实现设立有效的司法程序,而且必须保障所有公民、特别是社会贫弱者不受经济状况所限制顺利进入这一程序。于是在1495年的英格兰,出现了法律援助制度——承认穷人享有以其身份免付诉讼费的权利,迄今为止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法律援助开始是以穷人为援助对象的,援助的主体是律师,其行为是一种自发的慈悲援助。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道义现象的初始法律援助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逐步演变为一种国家法律制度,从民间行为变成国家行为,从分散、个别的救济到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迄今已成为世界各国民主法制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不仅是我国农民工集体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法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议题。文章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的主要障碍在于其本身的经费来源不足、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薄弱、法律援助机制管理不足。应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策略应该围绕在此项事务的经费获取、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教育以及法律援助管理三方面。希望文章能够为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刑事被追诉人享有和行使辩护权的权利,这是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核心任务。但是直至今天,被追诉人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依然没有完善,对于被追诉人和法律援助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极容易被忽视。本文将就我国被追诉人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存在的不足展开讨论,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被追诉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维权工作长效机制,日前青岛市建设委员会、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转发了省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建立农民工维权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确定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和受理机构,要求各部门探索建立农民工维权案件联合调解机制,将行政调解与援助律师的调解相结合,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律师进行调取证明材料等工作,提高农民工维权案件的调解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匡扶社会正义有着自身独特的作用.由于受到组成人员的非社会化,经验与社会阅历不足,没有正规的执业资格等因素的影响,它在援助对象与援助形式上与的政府援助机构有着明显的区别,相比之下既有不足之处,又同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徐宏伟 《特区经济》2007,(12):177-179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直是我国法律援助的重点,自1994年施行法律援助制度以来,我国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立法和实践等方面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先进的法律援助制度而言,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急需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是全国农民工输入的重点地区之一,数以万计的农民工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付出辛劳。北京市政府成立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以下简称农民工法援站),负责对外来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维权培训,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其在城市务工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发展需求.目前,由于二元社会结构等原因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面临种种困境.必须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其发展能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并从立法、执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的角度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民工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理论上农民工可以有多种维权途径来保障自身的权益,但在现实中农民工维权往往遭遇到种种困境。申请法律援助条件要求较高、审查程序繁琐等困扰着农民工维权。而高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是农民工高质量、低成本维权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农民工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影响着农民工的行为方式,关乎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青岛市城阳区农民工社会心态调查问卷的有限分析,了解到农民工的社会安全感较低、生活满意度不高、幸福感较低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从社会制度改革、社会文化建设、心理疏导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工正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的共识。"半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在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遭受着诸多不公平待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宏观立法上的缺陷、农民工自身权利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从发展型政策理念和积极福利的理念出发,综合政府、社会组织、农民工自身三大力量,探索一条促使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维护广大农民工群体基本权益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成为今后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公平,实现完整意义上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何颜红 《魅力中国》2014,(12):304-304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予以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完善国家司法公正机制,健全人权及社会保障机制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对于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崇高事业,其实质是法律扶贫、扶弱,它使人人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实现自己的法定权益,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法律援助制度是贯彻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实现司法公正终极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司法为民”的具体需要,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人权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几年发展,法律援助机构和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机构网络逐步健全,人员素质有所提高,较好地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华 《特区经济》2011,(12):196-19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焦点。中原经济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制约、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政策体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各级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引导社会各界转变观念,改革就业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再教育机制,实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开始,通过建立适合于研究农民工特点的最优社会保险机制模型,比较了信息不对称在流动性风险的社会保险制度和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的保险制度中的表现,着重分析信息不对称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社会生产效率和社会保险制度运作效率的影响,从而为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和政策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何静 《特区经济》2008,(3):238-239
新农村建设要求增强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重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成为必要,特别是在刑事诉讼中。由于现行立法的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居民法制观念的淡薄,致使农村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该着力加强农村刑事法律援助的立法保障、资金保障、人力资源保障,重构我国的农村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市司法局《2013年天津市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的部署,天津市河西区法律援助中心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为主线,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宣传教育工作;关注困难边缘户的法律援助,切实用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认真落实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刑事法律援助;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取得较好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德玲 《特区经济》2010,(9):252-255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意义重大,我们应超越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局限,站在时代、历史、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来看待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助于公民法制意识的强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正义,加快农村的民主法治进程;有助于社会不同阶层间的交流,尤其是加强群众与政府的交流,加强民主管理;有助于保持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司法保障。因此深入分析农村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建议很有必要。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初建阶段,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法律援助制度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