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劳资冲突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上海企业》2009,(3):45-4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复杂化.劳资争议大量出现。不少企业的劳动关系矛盾激化,甚至导致激烈的劳资冲突。众所周知.劳动与资本.劳方与资方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两类生产要素和行为主体.劳资关系因此成为市场社会最核心最广泛的社会关系.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是稳定还是动荡、一国经济是高增长还是低效率。劳资关系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主,另一方是雇佣劳动者。企业的劳资关系是由双方的利益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劳资关系,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迅速扩张而成为社会经济主要关系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资关系的进展及问题,是政府、资方与劳动者等劳资关系的涉猎三方利益博弈的直接结果。只有在政府、资方、劳动者之间形成三方正当博弈的格局,才能实现博弈利益均衡的局面以及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内容上看,<劳动合同法>大幅度地提升了劳动者议价能力,与原有的<劳动法>及各种法规规章相比较,<劳动合同法>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生态,提升了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法律地位,从而对劳资关系中的另一方用人单位(企业)构成了实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宁  闫明超 《价值工程》2009,28(6):41-43
劳资关系是劳动力市场上一对主要关系,双方不断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着博弈。然而由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在这种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其自身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主要以劳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在规制理论框架下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探析政府规制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内容上看,《劳动合同法》大幅度地提升了劳动者议价能力,与原有的《劳动法》及各种法规规章相比较,《劳动合同法》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生态,提升了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法律地位,从而对劳资关系中的另一方用人单位(企业)构成了实质的影响。现挑选重要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陈述比较。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完善政府劳资关系协调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劳资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局部的利益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有的地区劳资关系还比较紧张,协调劳资关系的任务相当艰巨.因此迫切需要作为社会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加强和改善劳资关系协调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7.
劳资关系,关系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职工利益的分配、政治上的权利等重大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政府和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博弈关系。改革开放30年来,劳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力已经由无限供给到了有限供给的时代,这一博弈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演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劳资关系也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基本面的状况,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也在改变。劳工、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强资本、弱劳工”成为劳资关系的基本态势.在资本地位不断飙升的形势下,如何借助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设计来寻求劳动与资本的利益平衡,使劳动与资本和谐,达到双赢是世界各国劳资关系调整模式追求的目标. 当今世界劳资关系调整主要有三种代表性模式.一种是不管,即亚当·斯密的观点,市场机制自发调整(例如,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9.
劳资关系冲突是中国经济转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胜诉的比率体现着劳动者权利和权益得到保护的程度.随着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政府对劳动争议的处理,逐步从单一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向双方利益调节的方向改变.文章计量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社保就业支出、公有部门就业比重等因素对劳动者胜诉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对劳动者胜诉的影响程度最大.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劳动者胜诉的几率越小,而劳资双方部分胜诉的几率有所提高,说明地方政府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相对不足.这种有偏向的裁决方式,将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所有企业都要履行的义务 社会责任是企业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核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包括价值观、尊重人、职业道德、环境意识以及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包括两个方面:企业内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和谐、共赢的氛围.包括合理的劳动共识和休息休假制度、合理的劳资关系和劳动者的民主权利、不断改善劳动者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及各项保障、合理递增的工作薪酬、男女同工同酬及符合女职工生理条件的特别关护、鼓励劳动者的创造才能得以发挥的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等.企业外要主动承担对生态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主要表现在:把企业主流业务向广度与深度延伸.如率先垂范严格约束企业行为.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尽其所能扶助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不仅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劳资关系,而且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展能力,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破析了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职工参与理论并据此得出对劳动者弱势地位的矫正必须涉及到的三个问题——劳动者的角色定位、劳动者实体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关系、对用人单位利益的考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我国劳动者弱势地位矫正的应然路径: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劳动法保障劳动者权利的基本目的;通过劳动基准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实体权利,同时赋予劳动者程序性权利与用人单位博弈从而提高劳动者实体性权利的标准;在赋予劳动者基本实体权利的标准和程序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决策的影响程度上考量用人单位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私营企业在劳资关系等方面存在较为广泛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违法现象,劳动力市场供求极不平衡、劳动契约的监督成本过大以及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可以成为私营企业产生劳动纠纷的法经济学依据,解决劳动纠纷的关键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使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调整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杨文 《上海企业》2008,(1):22-2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向纵深发展,劳动争议总量和集体劳动争议数量持续上升,对抗性增强。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严重侵害工人合法权利乃至人身权利的事件不断发生。劳动关系已呈现了劳资关系激化、劳资对立社会化的特征。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绝大部分劳动者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很难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和谈判劳动者的权益,利益往往在"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追求中被忽视。再加之我国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总量失衡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使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资关系的本质也由以往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与用人方构成的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劳动关系,转变为劳方与资方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关系。我国当前劳资纠纷问题如何处理,成为全社会关心主要话题。文章以期通过当下我国劳动纠纷现实状况为依据,对劳动纠纷产生的实质原因,提出相应的、有效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劳资纠纷预防和处理方式,及时解决纠纷和矛盾,维护劳动者和用人方的法定应享受的权利,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劳资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涉到社会稳定,当前劳资关系的现状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制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负面作用显现和制度的不完善,使劳动关系矛盾凸显。劳资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还存在诸多劳资关系不明确,劳动者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劳动法规不够严谨全面的弊端,针对此类问题,改革后的《劳动合同法》开始侧重制订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条文,构建公正、平等的劳资关系。我们通过讨论新形势下劳动主体合作方式、落实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具体手段、倾斜保护实现劳资双方共同发展的途径这三大方面来阐述劳动合同法对于倾斜保护的改革之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劳动保障工作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工作量与工作难度不断攀升。现阶段,劳动保障工作与我国全体劳动人民的直接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劳动保障档案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档案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劳动者的信息安全和劳动安全。论文对劳动保障档案的含义进行了介绍,总结并提出了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提升我国劳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所谓企业劳动关系,就是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或雇主与企业劳动者或雇员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具体地说.是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或雇主与企业劳动者或雇员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待《劳动合同法》,企业只有真正懂得了在合理、合法前提下趋利避害,而不是僵硬地执行或逃避,才能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求更细致和严密。本文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和人力资源外包二方面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